最初的篮球训练

姚明8岁时长到了1.70米,他成为一个篮球运动员的潜能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没人能够忽视。

1988年,大方两个从在南京西路651号时就认识的老朋友,为了能把姚明召进各自的体校展开了竞争。

一个是她的前队友陆斌,现在担任卢湾区体校的教练。但她最后没能争得过徐为丽,那时徐为丽在徐汇区为孩子们开办的业余体校担任领导。

要把这个孩子从父母的身边带走并不容易,姚明的父母已经想像有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它正在等待着自己唯一的儿子。

不过徐为丽不厌其烦地到姚家拜访,商量姚明的未来。她很热情地向他们指出姚明身上蕴藏着特殊的篮球天赋,比如他的身高、他的篮球基因。

徐为丽建议开始的时候他只在业余时间接受训练,可以在每天学校正常的文化课结束后,骑车到徐汇区体校来。因为姚明的父母白天都要工作,徐为丽甚至说可以派教练来接他去参加训练,这样的待遇她从来没有向其他运动员提供过。

姚明的父母最后同意了,他们认识到这或许是他们的责任,甚至是梦想,他们决定让他们唯一的儿子投身到篮球中去。姚明的母亲对此许多年后,她说:“他注定会长得那么高,体校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他。”

姚明有幸生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有机会接触许多当年他的父母无法接触的新事物,这让他从小就充满幻想,篮球从小就不是他的梦想。姚明说:“我从小就想当个考古学家,到世界各地去猎奇探险。当然,以我这样的身材在狭小的洞穴里前进,会相当困难。”

但是,当父母告诉还未满9岁的姚明,他即将去体校接受篮球训练时,小姚明没有拒绝,他一向就是个乖孩子。

每天下午,姚明放学后就站在学校门口,等教练骑自行车来带他去体校,训练的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下午和周六全天。小姚明一点也不喜欢篮球,但他很少请假,因为那是父母要他做的。

当时,徐汇区少年体校篮球教练是李章民,他一直珍藏着一张照片,在一群练篮球的孩子中间,姚明抿着嘴,“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是作为背景的篮球馆,玻璃窗千疮百孔。

李章民说,篮球馆外就是足球场,篮球、足球内外夹击,玻璃不碎才怪呢。照片上的篮球馆现在已不存在了,当年有四块泥地球场,姚明就是在这里开始他的篮球训练的。

“小学三年级时,姚明就跟我练篮球了,那是1989年,姚明比同龄人要早一年上小学,”李章民说。

李章民下过乡,后来成为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78级学生,稳重厚道,水平也高。

姚明的优势只是身材高,小学三年级,就长到了1.7米,李章民说,这个年龄的孩子长到1.4米,就算高了。

在李章民手下,姚明练了五年球,直至初二进入上海市青年队。李章民在姚明身上花费了很大心血,有时姚明父母上班没空,他就到高安路小学去姚明来训练。

除了听话,姚明更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有一次训练,突然有人过来“报喜”:李章民妻子生了孩子。一群孩子漠不关心,只有姚明走过来问:“李教练,是男孩还是女孩?”那时姚明只有9岁,而他的队友很多都比他年纪大。

2002年初,姚明已名满天下,他碰见李章民,又问:“您女儿现在还好吧?”“十年了,还关心启蒙教练的孩子!”李章民对此记忆特别深刻。

很会用心的姚明慢慢显示出了篮球天赋,当时徐汇区少年体校有“尖子”“重点”“普通”三档运动员伙食补助,姚明拿到了最高的“尖子”档,每天有五块钱,“普通”一级只有一元,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姚明来说,无疑很重要。

后来少年体校与上海市体委又给国家体委打报告,称姚明潜力无限,请求支持,国家体委一位领导来看了姚明后,特地拨款5万元,资助姚明与其他篮球苗子。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是一笔“巨款”。

后来姚明凭借球艺征服美国篮球联赛,李章民评价说,姚明虽然个子高,但他不是凭身高、力量来打球,而是用脑子来打球,就跟他母亲当年一样。

刚进体校那会儿,姚明的大块头和笨拙的动作让他遭受了不少嘲笑,但嘲笑与艰苦的训练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基础训练是简单而枯燥的,一个孩子很难因此爱上篮球。

姚明9岁的一天,姚明的母亲弄到两张哈林篮球队的表演赛门票,小姚明第一次意识到篮球原来是如此充满乐趣。

方凤娣后来说:“我相信那次经历给姚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他知道篮球也是一种娱乐方式。”

尽管方凤娣全力培养儿子对篮球的兴趣,可她也时常为小姚明的前途担心,她更希望儿子接受更多教育,过相对正常的生活。为此,方凤娣一度积极地想让姚明远离专业体育。

1992年,姚明小学毕业,徐为丽向大方建议让姚明去体校读中学,方凤娣断然拒绝,因为她想让姚明进入师资力量雄厚的南洋模范中学就读。

“大方只想让姚明好好学习,她不在乎他是否打篮球。”徐为丽后来说。

不过姚明母亲的计划很快就被破坏,姚明虽然很喜欢地理和历史,但有些学科却跟不上,这时徐为丽再次劝说大方,11岁的姚明终于进入徐汇少年体校。

多年以后,姚明的一位朋友这样说:“为篮球放弃学业是姚明最后悔的一件事。”

1994年姚明13岁半,被李秋平挑进了上海青年队。令人很难想象的是,在青年队里,姚明又成了新人中技术最差的一个。他不会打球,甚至连怎么跑都不会。

上海东方男篮教练陆智强就曾这么评价姚明。这和他刚进体校时得到的评价是一样的。然而姚明总是在进步,几年后,那一批队员只有姚明等四人进了一队,其他十几个都被淘汰了。

当时的姚明虚胖,身高1.97米,重200斤。看着犹如雨后春笋般长个头的青年,教练们统一思想:不能毁了这个“百年一遇”的好苗子。

教练们认为,姚明个子长得特别高,骨质自然比别人要嫩一点,力量的增加是很慢的,如果大力量加上去,肯定要出毛病。所以不能急,一定要耐心,要注意保护他,不让他受伤。

幸亏没有蛮干,刚进上海青年队的姚明享受了“特殊待遇”:别人练力量时,他去上文化课,要么干脆在一边休息,他的训练量几乎只有别人的一半。大家都在耐心地等待姚明长得壮一点。

卫国平是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运动营养和生化研究,擅长对机体兴奋与疲劳的评价与恢复。

从1995年12月起,卫国平专门负责姚明的医务监督和营养恢复,上海市体育局为此专门下拨了一笔经费。

那时姚明已身高2.13米,心肺功能、肌肉力量都不是很强,在球场内练习蛙跳及外场12分钟跑都显得十分吃力。

卫国平一直珍藏着姚明当年的体能测试数据:1995年12月8日,姚明12分钟跑2600米,100米跑17秒;1996年冬训素质测验,姚明篮球场变距往返跑32秒15,这可是一个不及格的成绩。

“姚明不会是巨人症吧?”很多人这么怀疑。

卫国平通过CT和核磁共振测定,证明了姚明的垂体大小在正常范围内;通过血液检查,得知其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也在正常范围。

“姚明长这么高,纯属遗传,他出生在高个子家族,其祖父、父亲的身高均超过了两米。他的问题是生长得太快,身高过高,肌肉发达程度大大低于普通人。另外还严重缺钙,骨骼不够强壮,没力量,训练负荷一大,他就不行了。”

卫国平得出的结论,才让大家放下心来。

卫国平还特地制订了一整套“营造姚明骨骼肌肉的规划”。他对姚明的进补指导思想是:和风细雨,循序渐进地增加姚明的骨密度和肌肉质量,千万不能“填鸭”补过了头。

卫国平对姚明的科技支持可以用这一句话来概括:医务监督、营养中药调理与保障。在对姚明不断进行体检的基础上,观察姚明身体负荷、承受状况、心脏功能,平衡营养加中药调理,帮助他进入到最佳状态。

“我采用的全部都是最原始的植物提取物。姚明这些年参加国内外比赛,至少四次接受兴奋剂检测,根本没有问题。”卫国平这样说。

卫国平最初给姚明“进补”的是蜂皇浆,只不过服用的量比普通人翻倍。

额外补充的中药制品统统是由他亲手专门配制的,姚明从来不到外面买保健品。

卫国平还特地为姚明请来上海最有名的心脏科、肾内科医生,一起为姚明的强壮计划出谋划策。

姚明非常配合卫国平的工作,而卫国平也让姚明“透明”进补,让他吃任何一种东西,都会事先对他讲清楚:内含什么物质,吃这个有什么好处。有时卫国平甚至替他翻开厚厚一本《中国药典》,让姚明吃得明明白白。

卫国平对姚明吃饭也进行指导。在东方男篮尚未敞开供应牛奶时,卫国平就让姚明“像喝水一样喝牛奶”,以从中补钙,增加蛋白质。

“我的工作是把运动员训练中的问题,转化为医学问题。比如姚明刚进队时投篮命中率不高,从教练员的角度来看,这或许是技术问题,或者是心理问题,也可能是运气问题。但我就认为,很重要的是营养问题,姚明缺乏某种负责方向的营养素。每种营养素都是有独特功能的,这个管方向,那个管平衡,还有一个管爆发力……补充某种东西,对提高命中率有好处。”

卫国平成了对姚明“底细”了解得最多的人,即使姚明远在天边,他也可以从电视中一眼看出姚明现在的身体状态如何。

1997年10月13日,全国八运会男篮比赛,上海队首战强劲对手山东队。开赛6分钟后,李秋平派上了姚明。这位2.21米的17岁少年,大脑袋,胳膊纤细,微微弓着背,在一片惊讶与期待的眼光中,有点紧张又有些兴奋地上了场。

“篮下扬手,控制篮板”,这是李秋平对姚明的八字任务。那时的姚明有高度,有灵活性,虽然比以前强壮了不少,但还是太单薄,球艺也不行,只能站在篮下防守一下,他没有指望姚明全场拼抢。但如此长腿高大篮下一站,对对方任何投篮都是个威胁。

这一战上海队以50比48取胜。之后上海对河北一役,上海男篮以65比57取胜,姚明打满40分钟,独得19分,赛后气喘如牛,说:“我已经打不动了。”

但是,姚明的体质这时正在不断地进步,一个月后,他开始了自己的中国篮球联赛征战。

卫国平则根据姚明的身体状况,不断提出意见。后来的实践证明,他的“营造姚明骨骼肌肉规划”取得了巨大成功。

姚明渐渐地体会到了篮球之美,他说:1998、1999年,我参加了不少国际比赛,特别是在2000年奥运会打完之后,我感觉高水平的篮球是如此美妙!球场的声音,球场的气氛,互相身体间的碰撞,汗水在碰撞中迸发出来,包括球投进筐‘唰’的声音,都像交响曲一样。

因为身高,也因为成绩,篮球给了姚明越来越大的成就感,而他也因此越来越发现了篮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