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幸福时光

姚明的童年在上海康平路95号度过。姚明记忆中朴素而又快乐的童年,是铺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走廊上的。也许老到走不动的那一天,姚明的梦里仍会不时闪现这条走廊,在一群吵吵嚷嚷的童年好友之间,他在独自憨笑。

这条走廊是20世纪80年代上海住房紧张的见证:一幢六层简易楼房,每层六户人家,户型是“一室半”,一间12平方米的南房,外加一间6平方米的客厅,或者卧室的小屋,一层楼共用一条走廊。

602室与邻家有些不同:那时房门上面总有个“气窗”,可602室屋里的“门”没有门框,跟气窗连在了一块,这家的主人姚志源太高了,如果有门框,稍不小心就会碰着脑袋。

这栋楼里住的都是上海市体委的职工。当时上海市体委为了缓解职工住房紧张,就在这里建了一幢简易楼房,楼后面有一片田径场,人们习惯称之为“风雨操场”。

后来,这里还建了一幢“冠军楼”,三破跳高世界纪录、大名鼎鼎的朱建华就住在里面。

另外,中国女子网球队主教练王良佐、上海男排主教练沈富麟等,当年都与姚家毗邻而居。这里的房子小,所以,走廊理所当然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姚志源回忆说,刚开始,姚明身高与一般孩子没多大区别,“稍稍高一点,但没高那么多”。在一张拍摄于1983年的照片上,几个孩子在一张床后一字排开,其中就有姚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显得有些胖。

“真没想到小时候那么木答答的一个人,现在居然成了全世界的篮球明星!”姚明的小时候的伙伴张眆说起姚明,还是一副做姐姐的口吻,事实上,姚明叫她“眆眆姐姐”叫了20年。

姚明与张眆、王佳音、孙怡、孙家传一起长大,张眆最大,也最调皮,像个男孩子,有一次她与王佳音闹得太厉害,家长们无奈只得用铁门将两个女孩子“隔离”起来,可就是这样,也不能阻止她们在一起玩,因为她们可以隔着铁门玩牌。

论年龄,姚明在五个孩子中排第二,但姚明却温顺得像个女孩子。玩警察抓小偷,姚明总是那个大家都不愿意扮的角色。大家一起玩牌,姚明脸上贴的纸条最多,因为其他几个人联合起来整他。姚明知道了,也不急,一脸憨笑。

姚明挨了张眆的打,不还手,也不争辩,而是去找张眆的爸爸:“张眆爸爸,张眆又打我了。”

“她打你一下,你还她两下。”

“不行啊,我妈妈说,不能打人的。”

大家很爱看姚明捉迷藏的样子,各自找个地方躲起来,瞅着姚明转来转去、左翻右翻,伸着大脑袋东张西望,就是找不着人。无奈之下,姚明不得不向张眆爸爸求助:

“张眆爸爸,他们人呢?”

张眆爸爸很喜欢逗姚明,瞎指一个方向:“在那,在那!”

姚明闻声过去,几乎翻遍了每个角落、晕头转向,当然还是找不着人。尽管如此,他每次还是喜欢跟大伙一起玩。

张眆后来总结道:“姚明是只会告状,不会还手的。”

一直到今天,张眆还喜欢敲敲姚明的大脑袋,不过要等到姚明坐下来的时候,才能够得着。

王佳音现在还保存着一盘录音带,里面有姚明稚气的歌声。那一天王佳音过4岁生日,比她大一岁的姚明特地为“小寿星”献歌一首,他唱的是在幼儿园里学的歌,唱了几句,忘词了,接下来,再唱一句,又忘了……

一圈人捧腹大笑,姚明还摇晃着大脑袋、打着拍子继续唱。

“好懂规矩的一个孩子,”这是王佳音的外公金庆祥对姚明的“总结”。

当年他去康平路看外孙女,姚明总是站在门口叫声“爷爷”,金庆祥招招手:“进来,快进来。”姚明便慢吞吞地进来了。

有一次姚明来王佳音家串门,正好王佳音的外婆王菊美在,便拿东西给他吃。姚明很有礼貌地拒绝了:“我不吃。”

“这是外婆给的,一定要吃。”

姚明却转过身往回走:“我去问问妈妈。”

如今王菊美一提起姚明,还是赞不绝口:“大方、大姚管教有方。”

她说,方凤娣夫妻从小对儿子的管教就很严厉,也正因为这样,姚明善良本份,没有沾染上什么不良习惯,今天他出了名,成了大明星,还是谦虚谨慎,“没有翘尾巴。”

当年在一条走廊上追逐打闹的小伙伴,后来一个接一个随着父母离开了康平路,一个个长大了,但童年情谊却未见消减,谁也没有忘记一年一次聚会的约定。

在姚明的记忆中,童年是愉快而又充实的。虽然当时的物质条件并不如现在好,但是伙伴们之间那份深厚的友谊却是最宝贵的财富。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人们只有长大了,才慢慢懂得它们被赋予的意义。孩童时代,小朋友恐怕只会想到好不好玩儿。比如第一次爬长城,姚明回忆说:

5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北京,当时我父母正好在北京参加全国工人运动会,我吵着要他们带我去爬长城。因为我听大人说过很多遍长城,所以很想去看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我那时觉得在山上建长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以为就像我们小时候堆积木一样。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爬长城累得爬不动了,想让爸妈背我上去,爸妈却坚持让我自己走,我委屈得哭了。

小时候的姚明不太喜欢表演,一到“六一”儿童节就躲到后台去。“哪像现在拍广告,哪怕多少有些勉强,也只能坚持,慢慢地就习惯了。”他说。

看着现在伶牙俐齿,面对各种媒体应对自如的姚明,哪里想象得出,小时候的他居然那么不喜欢跟陌生人说话。

“有一次,爸爸带我出去,路过一家冷饮店,我说想吃冰棍。爸爸说你自己去买。我很难为情,求爸爸帮我去买。

爸爸却说你要吃就自己去买,不吃就走了。也许是冰棍的诱惑力太大了,我就哆嗦着走了过去。”

“卖冰棍的阿姨以为我磨蹭半天是在向爸爸要钱,她笑着说你爸爸真小气,1毛钱都不肯给。她不知道其实是我不敢一个人来买冰棍。”

方凤娣回忆说:“姚明为人比较憨厚,老实,从不给我们闯祸。”但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姚明也挨过打。

后来,凡是遇到这种事情,父母都会问清楚,“可以负责任地说,姚明长这么大,从没有欺负过其他人。”

方凤娣说:“我相信,姚明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他的。”

王佳音是全国大学生网球赛冠军,身高1.74米,可比起姚明来,真的就显不出高来。

有一年春天,五人结伴骑车出城郊游,路上碰到几根倾斜的电线杆,正常人倒是很顺利就能通过,骑在最前面的张眆,突然想起后面还有姚明,连忙回头大喊:“姚明,小心,赶快低头!”这才让“高人一等”的姚明“逃过一劫”。

张眆一直为一件小事而感动:她上初三时,姚明一家早就从康平路搬走了,她那时还住在原处。

一个周末,家教老师正在给张眆补课,突然姚明出现在面前,很吓了她一跳。“张眆姐姐,我今天路过楼下,正好上来看看你。”姚明说。

张眆正在补课,虽然两人久不见面,但没说上几句就匆匆分手了。张眆至今难忘当时的情景。

王佳音上高一时,有次跟同学一起去卢湾体育馆看姚明打球,大家都为姚明呐喊助威,王佳音神采飞扬:“我跟姚明是一块长大的!”

同学不信,拿出笔记本让她去找姚明签名。王佳音便往运动员休息室闯,谁知门卫不让她进。王佳音写了张条子:“姚明,我是王佳音,在门口等你,可是人家不让进。”

纸条递进去,不一会儿姚明就跑了过来,在王佳音带来的本子上一口气签了五六个名。

沈家传一家是最早搬离康平路的,接着,姚明家也搬到了双峰路,王佳音他们几个也一个接一个地搬走了。

但是,谁也没有忘记每年一次的聚会。那一天,是属于他们五个人的节日。

当年和小伙伴之间的点点滴滴,看来是如此令人难忘值得回味,愉快的童年生活带给了他一群真心的朋友和一段永远不会忘却的友谊,当然还有一些至今都记忆犹新的童年“傻事”。

那时入学有个测试,其实也不算是测试,不是像高考、期末考试那样,有考卷,要写字的。就是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你几岁啊、家里住在哪啊、父母干什么的啊。

老师问姚明:“你生日是哪天啊?”

当时年幼的姚明回答:“什么是生日,不知道。”

于是老师换了一种方式问他:“你哪天生的?”

姚明立刻回答:“1980年9月12日。”

现在回忆起童年的这些故事,姚明依然觉得非常有趣,他说:“当时没有什么感觉,但现在想想老师肯定觉得我挺傻的。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过总体来说,我上学时表现挺好的,蛮低调的就是个子高了点。”

乖巧的姚明从小就特别受到长辈们和老师的喜爱,大家都觉得姚明特别懂事,或许正是因为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让今天的姚明即使拥有着傲人的成绩,也依旧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和诚恳的笑容。

姚明一直很珍惜和怀念童年的往事,特别是少先队的那段时光。他清晰地记得,自己三年级加入少年先锋队,在上海市徐汇区少年宫的大礼堂里宣誓的样子,戴上红领巾后大家还一起拍合照留作纪念。

对于那些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姚明也是记忆犹新,因为那段经历带给了小姚明很多的荣誉。

姚明曾经自豪地说:“我所在的小学是重点小学,里面有一些组织的活动,实行干部轮流制,小队长当两周换下一个同学。

我们是自组小队,不是按照老师排的课桌,一排一排做一个小队,一个小队大概是十几个人。

我那个小队大部分都是体育很好的人,我们当时的小队名字我还能记得住,叫“全能超导”,是第一个小队长取的名字。

我们小队在毕业时是全市先进小队,还参加几个学校自组小队之间组织的表演、活动、比赛之类的,总是得奖的。我们是86级,我们班也是全市先进集体。”

进入初中后,姚明参加的少先队活动就开始更偏重于服务社会了,他们常常会去帮助环卫工人打扫马路,去车站喊口号。

现在姚明还依然记得那些口号:“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人民建”“清洁城市人人有责”。

这些少先队活动从细小之处着手,潜移默化地培养着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他人服务的奉献精神,也为他们未来踏上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