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家梦曾耀农

记得我在读初中时,暑期在一废品仓库做临时工,挣点钱补贴家用。后偶然发现仓库里堆满了一麻袋一麻袋的书,全是收缴来的,准备拖到造纸厂去打浆。劳动休息的时候,我偷偷地打开了一包,大都是文学名著,如《安娜·卡列尼娜》、《一千零一夜》、《家》、《高老头》等等,当时都是禁书,在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是绝对看不到的。我躲在气窗下,贪婪地阅读这些名著,不知不觉中被其诱人的魅力所吸引,并“偷”了几本带回家中。此事后来被仓库主任发觉,怕担干系,将我辞退。而文学这颗种子却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我树立了一个理想:当作家,写出流传后世的作品。那年,我才 14 岁。

为了实现当作家的梦想,我把能找到的书籍都拿来阅读,并开始写文学作品。为了充实生活,我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到农村插队落户。白天,我在田野里耕耘,晚上,在如豆的油灯下,我在稿纸上耕耘。在农村四年写下了几十万字的作品。尽管没能发表,但打下了文字功底,为作家梦奠基。

恢复高考后,我凭着一张初中毕业文凭,考上了大学。进入中文系学习, 为我的作家梦插上了一对翅膀。在大学时,我抓紧点滴时间,刻苦攻读写作。当我的处女作发表时,我激动得通宵未眠,用 4 元钱稿费请同学吃糖。

大学毕业又成为大学教师,作家梦由虚幻走向现实。除了继续写文学作品之外,我还根据教学实践开始从事文学研究与文学评论。 1985 年,我的第一篇论文《<围城>讽刺艺术初探》发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写下了一系列对写作技巧进行研究的文章,并结集为《创作辩证法》,交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针对市场经济对文艺工作者道德观念的冲击,社会责任感的淡化, 我主编了国内第一部《文艺伦理学》专著,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后,《文艺报》、《中国图书评论》均发表了评论文章,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我把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融合为一体,撰写了《文艺人才学》一书,由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探讨了文艺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等诸多问题,得到了著名青年文学评论家朱向前教授的首肯。近年来,我转入影视评论,与我的导师曹廷华教授联手主编了《现代电影美学》一书,并已出版。另外,我参加了十余部专著的写作,并在全国报刊发表文章 400 余篇,100 余万字,十多次获奖。

滚滚商潮冲刷不了我对文学的挚爱,当我吹灭 32 支生日蜡烛时,终于加入省作家协会,圆了自己的作家梦,并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我仍在坎坷不平的文学之路上跋涉,正如我在散文诗《云雀》中所写:“追求者的欢乐在于追求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