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迁移性

f( x + 1)

波利亚曾指出: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不仅善于解一些标准的题,而且善于解一些要求独立思考、思路合理,见解独到和有发明创造的题. 他还说:当你找到第一个蘑菇后,要环顾四周,因为它们总是成堆生长的. 这正是反思的奥妙所在.在解题教学中,解题后的反思不单是简单的回顾或检验,而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的结构特点,寻找各学科知识的交叉点,总结、理清、概括思路,形成知识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目的.

例如在不等式复习中,可给出下例:

已知a2 +b2=1,x2 +y2=1,求证:

|ax+by|≤1.

首先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学生思考,利用综合法、分析法、比较法、反证法证明该题.这是复习的重点和主要目的,证明中应注意学生的书写的合理规范.但是,仅限于以上证法是不够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已知和结论的特点,提出:

反思 1:三式的值都等于 1,我们可联想起什么?于是,有学生提出设a=sinα,b=cosα,x=sinβ,y=cosβ,从而利用三角法证明了该题.

反思 2:已知的结构具有复数模的特点,能否用复数法证明呢?于是, 自然想到设 z=a+bi,z′=x+yi,a,b,x,y∈R,顺利解决该题.

反思 3:考察

x2 + y2=1,a2 + b2 = 1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有学生领悟到可设(a,b),(x,y)是圆

x2+y 2=1

上的点,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以证明.

通过以上反思,复习了不等式证明的通法和巧法,也着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求异思维能力.波利亚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繁琐的教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