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叶众多散曲家的创作

清代中叶的散曲家数量较多,风格较杂,除了骚雅派外,还有学问派、道情派等,他们的散曲创作也有一定的成绩,也是清代曲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清中叶“以学问为曲”的现象较为普遍,取材于书本的櫽括、翻谱、集唐等类型的散曲就是“以学问为曲”的表现。

櫽括的方法指就原有文章的内容、情节,加以剪裁或修改。“翻谱”即按照旧曲谱制作新词。翻谱在清代散曲家中最为常见,有翻宋词的,也有将北曲翻为南曲的。集唐是指在散曲创作中搜集唐诗中的现成语句,组成新的散曲作品。

张潮是櫽括散曲的代表人物,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别署心斋居士,安徽歙县人。他著作丰富,散曲主要见于《笔歌》和《奚囊寸锦》。

张潮的散曲内容很是奇特,櫽括之作都是流芳千古的名著,同时,又有内容极俗的艳曲之作。前者可以说是君子之歌,后者则恰恰相反,为荡子之歌,两级分明,十分奇怪。

张潮的櫽括散曲,为对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华的《吊古战场文》的改写。这些作品都是义正词切、情理并茂的千古不朽的名篇,为一切正人君子所喜爱。

张潮把它们櫽括成散曲,就是为了把书面文字转换成有声之歌,变换它们的传播方式。这些作品均经过认真核对,完全忠于原作,成曲后为正人君子们所喜爱,因此称为“君子之歌”。

徐旭旦是集唐散曲的代表,字浴咸,号西泠,别署圣湖渔父,浙江钱塘人。年少聪明,5岁能诗,10岁即获得神童的称誉。历任兴化县丞、知县、广平连平知州等。

徐旭旦的散曲有小令26首,套数51篇。在26首小令中,有16首是集唐散曲,套数中也有一篇为集唐之法作出的。集唐人诗句成曲在徐旭旦那里是显著的特色,如[北仙吕·寄生草]《咏雪》:

独钓寒江雪,渔翁披草衣。银河沙涨三千里,埋云翳景无穷已,庭莎易集看盈地。轻于柳絮重于霜,乱飘僧舍茶烟湿漉。

徐旭旦的这首曲作分别集自于柳宗元的《江雪》、喻凫的《寺居秋日对雨有怀》、白居易的《雪中即事答微子》、刘廷琦的《奉和圣制瑞雪篇》、李建勋的《雪有作》、李商隐的《对雪》和郑谷的《雪中偶题》,均为现成诗句,只字未改。

徐旭旦的散曲中以时令、节日为题的很多,如[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重阳》、[南南吕·梁州序]《上元》、[南中吕·好事近]《除夕》等。

徐旭旦对雪可能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他的小令中有[北仙吕·寄生草]《咏雪》二首、[前调]《赋得严冬卧雪》;套数中有[南南吕·宜春令]《咏雪》、[南黄钟·画眉序]《歌雪》。

徐旭旦的写景之有[南北双调合套]《西湖十景》、《西湖胜景》等。其中[南北双调合套]《西湖十景》使用套数连写十景,在散曲作家中是很少见的。

在清代散曲创作中,道情创作自成一派。其中徐大椿、郑燮及金农为清代道情创作的大宗,在散曲史上具有明显的意义。

徐大椿,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松陵镇人。徐大椿工文辞,通晓音律、水利等学,特别擅长医学。此外,还善作道情,著有《洄溪道情》。

徐大椿把道情的题材给予了拓展,几乎所有的题材都能用道情来写,如题画、凭吊等。他的道情不以情为长,却多说理,所说的理又多是人人皆知的大道理,常常明确告诉人们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要如何,不要如何。

郑燮,即郑板桥,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燮的《道情十首》当时被传得最广,作品中,郑燮把渔翁、樵夫以至乞儿,特别是隐士的生活进行夸张的诗化描写。无奈的屈辱生活在他的笔下却成了无荣无辱、逍遥自在的诗意生活,生活的阴暗面都被隐去了。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别号甚多,浙江杭州人。金农博学多才,擅长绘画和书法。

金农的道情集名《冬心道情》,原名为《冬心先生自度曲》。当时扬州道情的流行曲调是[耍孩儿],金农之作却均是自度曲,没有格调音律。在篇幅上长短自由,也无句式、字数之限制,这一点十分符合原始道情信口可歌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他的道情是以自己的生活为描写对象,多题画之作,再就是咏物,除了对光阴的惋惜外,所有一切都出自审美的眼光,既无荣辱之境,也无是非之辨,很少涉及社会是非。

金农的道情似乎要告诫人们什么,却从不直接道来,需要自己参悟,情感含蓄而不外露,代表作品有《昨日》、《蔷薇》、《自题梅花矮卷》等。

在郑燮、徐大椿及金农那里,道情创作最为集中,成就也极高。他们为清代中期道情创作振兴的标志,也是清代散曲中较重要的一个流派。

除了学问派、道情派外,还有一些知名的散曲家,比如黄图珌、孔广林、王景文等,他们的散曲创作也有自己的特色。

黄图珌知识丰富,散曲的题材内容也就丰富多样,其中有表现人伦友孝的思亲之作,也有表述自己为官为文态度及准则之作,也有愁穷叹钱、怀友送别之曲,更有悟佛参道之作。

孔广林作有小令299首,套数20篇,为清代制作散曲最多者。他痴情于元曲。他的曲作主要是他的生活记录,一般都有具体的时间,有时还有序说明作曲的背景。

王景文有散曲小令38首,套数31套。他的散曲多用词的语言与意境来包装,走的是朱彝尊、厉鹗“以词为曲”的路子。他的散曲题材以感兴为主,也有写景、闺情之作。其散曲思想内容不高,但语言很精到。

[旁注]

道情 我国曲艺形式的一种,是道教宣传教理教义为道教服务的一种民间演唱曲艺。最初宣扬道家的修身养性,改恶从善为宗旨,也是道家所说的“点化”,后来用一般民间故事做题材,用渔鼓和简板伴奏。

《出师表》 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重阳 即重阳节,时间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我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举人 原意是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称“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也称为“大会状”、“大春元”。

自度曲 通晓音律的词人,在旧有词调外,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就叫做“自度曲”。此语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

[阅读链接]

张潮一方面是极其严肃的“君子之歌”,一方面是极为俗气的“荡子之歌”,他的散曲表现出了令人奇怪的反差。

张潮的艳情之作无论艺术是否精工,内容首先俗不可耐,作者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他的散曲作品内容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是不是这些艳情之作是作于入仕之前,那些櫽括散曲作于入仕之后呢?

涨潮作了大量的艳情之作,比如[南中吕·驻云飞]《效沈青门唾窗绒体十首》和[南仙吕·桂枝香]《十香曲》都是内容极其俗气的艳情之作。

从他热衷于艳情之作的情形来看,可能是出仕之前所作,总之,“君子之歌”和“荡子之歌”出现于一支笔下,十分奇怪,令人大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