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著名散曲作家

元代是各族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各个少数民族深深受到汉文化的熏陶,而元曲的音乐性又深深植根于各个少数民族的土壤之中,所以在散曲的创作上,少数民族的作者也很多,而且也创作出一定的成绩,为元曲的辉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众多的元代散曲少数民族作家中,以后期散曲家中的贯云石、薛昂夫、阿鲁威等成就最为突出。

贯云石,回鹘人,原名小云石海涯,父名贯只哥,因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祖父和父亲皆官至显位。由于出身将门,贯云石少年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武艺超群,膂力过人,能上马运槊,生擒猛兽。

初因荫袭,贯云石当上了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管理永州。不久贯云石把这个职位让给了弟弟,而自己北上跟随散曲家姚燧学文,接受汉族文化。

仁宗朝官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后称病辞官,变易姓名,隐居于杭州一带,以卖药为生。

贯云石的散曲与徐再思齐名,二人的散曲作品合辑为《酸甜乐府》。贯云石作有小令86首,也有的说是79首,套数9套,也有的说是8套。

贯云石的散曲以爽朗清俊见长,属于曲中的豪放派。他的啸傲山林、描摹风月、流连诗酒的作品,尤其显得飘逸洒脱。

如他于1314年辞官离京南游途中写的[双调·清江引]便是抒发了他摆脱名缰利锁、投入大自然的豪放不羁之情: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这首曲子意趣与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所作《归去来兮辞》颇为近似。抛弃了芥微功名回家,发出快意的大笑。邀上三五个知己,痛饮美酒,畅叙怀抱,自觉天地变小而心胸阔达。风格飘逸俊放,响彻云霄。

贯云石的祖父作为政治斗争牺牲品而自尽身死的隐痛,使他对官场比一般人多了几分清醒,虽居身官场却“宦情素薄”,仕途顺畅却有飘然世外之志,自愿抛弃高官厚禄做个逍遥世外的闲散之人。

他的[双调·殿前欢]《和阿里西瑛(懒云窝)》表现了他笑傲尘俗、高蹈物表的心迹:

懒云窝,阳台谁与送巫娥?蟾光一任来穿破,遁迹由他。蔽一天星斗多,分半榻蒲团坐。尽万里鹏程挫,向烟霞笑傲,任世事蹉跎。

月明星稀之夜,想到自己鹏程万里的功名事业遭遇挫败,不禁愤懑满胸。但烟霞深处,自有人生真意,想此完全可以笑傲尘世,而一任世事蹉跎。

贯云石在归隐后畅游佳山秀水,常浩然忘归。他咏唱逍遥恬淡的世外生活,无一点矫饰,完全发自真心,这可从[双调·水仙子]《田家》其一看出来:

绿荫茅屋两三间,院后溪流门外山,山桃野杏开无限。怕春光虚过眼,得浮生半日清闲,邀邻翁为伴,使家僮过盏,直吃的老瓦盆干。

茅屋掩映在绿树青山之间,院后溪流潺潺,山桃野杏花开烂漫,邀邻翁畅饮,欢笑问酒尽盆干!多么淳朴,多么惬意。小令语言清新明快,营造出一种舒朗自在,尽享自然的绝美之境。

贯云石信奉道家,受道家文化的熏陶,道味日深,世情日淡。他在[双调·清江引]《惜别》散曲中写道:“富贵在于天,生死由乎命,且开怀与知音谈笑饮。”贯云石如此超擢尘外之志绝无半点做作。

贯云石抒写儿女恋情的作品,另有一番情调,着意学习俗谣俚曲,写得朴实清新而又缠绵蕴藉,耐人寻味,如[中吕·红绣鞋]《欢情》以一青年女子口吻,写爱情欢会,很有民歌风味: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

贯云石的散曲艺术成就较高,在当时文人散曲中最为俊逸当行,歌唱起来,响彻云霄。贯云石还是我国最早的散曲评论家,曾为散曲集《阳春白雪》、《小山乐府》作序,在散曲界颇有影响。

薛昂夫,回鹘人。原名薛超吾。汉姓马,一名九皋,故也称“马昂夫”、马九皋。先世内迁于怀孟路,治所在河南沁阳。他的祖父、父亲皆封覃国公。

薛昂夫曾拜著名词人刘辰翁为师,历官江西行省令史、秘书监郎官、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晚年退出官场,在杭县皋亭山一带隐居。

薛昂夫擅长篆书,也擅长作诗和曲,与曲家虞集、萨都剌有唱和。散曲现存小令65首,套数3套。薛昂夫散曲题材以优游美景、怀古叹世为主。

如[中吕·山坡羊]《西湖杂咏》7 首、[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6首等作品,表现纵情山河、诗酒遣兴的生活,抒发恬淡而又乐观的情怀。

[中吕·朝天曲]《咏史》22首,大部咏叹历史人物,以古喻今,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中吕·朝天子]《卞和》:

卞和,抱璞,只合荆山坐。三朝不遇待如何?两足先遭祸。传国争符,伤身行货,谁教献与他!切磋,琢磨,何似偷敲破。

卞和献璞的故事一向被看做为才士不遇的悲剧,卞和一向为人们深切同情。这支曲子却全然有不同的看法。在这支曲子里,卞和成为揶揄、指责的对象。他的献璞,是一种愚行,于自己是行货谋私,自讨苦吃,于社会是助长不义,流毒后世。

这支小令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帝王是非不分、贤愚不识,滥用刑罚、扼杀人才的极大愤慨。

薛昂夫的散曲意境阔大,气象豪迈,与前期散曲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等人本色疏放的风格,有一脉相承之处。有人把他和马致远并称为“二马”。而他的作品在豪放中又见华美,这又与贯云石风格相近,有人以为他的成就在贯云石之上。

薛昂夫的创作历来受曲家赞赏。元代赵孟頫评其诗、曲,说:“激越慷慨,流丽闲婉。”《南曲九宫正始序》说:“昂夫同句潇洒,自命千古一人。”《太和正音谱》说:“薛昂夫之词如雪窗翠竹。”

阿鲁威,蒙古族人,字叔重,号东泉,曾任南剑太守、经筵官、参知政事。阿鲁威擅长作诗,尤擅长作散曲,计《蟾宫曲》16首,《湘妃怨》2首,《寿阳曲》1首。

阿鲁威散曲格调旷达豪迈,《蟾宫曲》前9首系以楚辞九歌品成,仍以《九歌》中的神话传说为基本内容,将《九歌》的骚体化为小令,保留了原作典雅华丽的骚体特征,直接继承了《九歌》瑰丽多姿的语言、神奇优美的想象、幽远飘逸的意境。如《湘君》:

问湘君何处遨游,怎弭节江皋,江水东流,薜荔芙蓉,涔阳极浦,杜若芳洲,驾飞龙兮兰旌蕙绸,君不行兮何故夷犹,玉佩谁留,步马椒丘,忍别灵修。

阿鲁威的散曲既有怀古之情,也有感时之作。比如他的《湘妃怨》:

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晓来蜂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问东君归计何忙,尽叫得鹊声碎,却叫人空断肠,漫劳动客送垂扬。”

这首曲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不得遄归的苦闷,曲作以景述情,风雨落花,残蜂剩蝶,鹃声绿杨,读来让人惆怅不已。

阿鲁威其他一些咏述历史的散曲,情调与上述不同,如感叹英雄人物的有《折桂令·咏史》: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寥寥数语,就把曹操的豪情,孔明的机巧,刻画得栩栩如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阿鲁威的散曲,内容多为鄙薄商官厚禄,抒发时光易逝,不遇的感慨,赞扬古代英雄贤士伟业等方面的作品,其风格多雄浑或悲切凄凉,其散曲被多种版本所收,流传较广。

[旁注]

槊 我国古代兵器,即长杆矛,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作为武器,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

知制诰 古代官名,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余仅备顾问。宋除翰林学士,他官加知制诰者亦起草诏令,称为“外制”,翰林学士虽皆起草诏令而亦带知制诰衔,称为“内制”。

陶渊明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道家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对我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筵官 古代官名,是为皇帝进书史的官。唐代时,为皇帝讲解经义,但无经筵名。宋代时,凡侍读、侍讲学士及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皆称经筵官,遂有经筵之称。金代有益政院说书官,元代有奎章阁学士院兼经筵官。明清两代的侍读、侍讲学士等为翰林院官员。

《九歌》 战国时屈原作品《楚辞》中的一篇。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11篇。其中《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八阵图 传说是由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八门变化万端,可挡10万精兵。

[阅读链接]

阿鲁威正直敢言,不畏权贵,1336年,他揭发地方官谎报灾情,因此得罪了豪权人物,被牵连坐罪,不久事情得到了公正对待,阿鲁威的冤情也得到了昭雪。

元代戏曲史料《青楼集》记载,阿鲁威曾经留恋名妓郭氏顺时秀,而郭氏同时也看重学士元鼎。

一次,阿鲁威戏问郭氏道:“我比元鼎如何?”

郭氏答道:“参政,参政,宰臣也;元鼎,文士也。经纶朝政,致君泽民,则元鼎不及参政;而嘲风弄月,惜玉怜香,则参政不敢望元鼎。”

顺时秀是当时大都名妓,王元鼎为翰林学士,也是散曲作家。尽管阿鲁威的内心同样有着儿女情长,但在顺时秀看来,他不会怜香惜玉,过于端谨严肃,更是“经纶朝政,致君泽民”的参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阿鲁威的秉性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