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散曲作家成就

除了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卢挚、姚燧等散曲大家为散曲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外,还有一些名气和成就不如他们的散曲作家,也以他们的创作为散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散曲的繁荣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他们的付出。杨果、刘秉忠、商道 商挺、庾天锡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杨果,字正卿,号西庵,河北安国人。杨果是金代官员入元后做到高官的少数人之一。杨果早年以教私塾为生,后考中进士,做过偃师、满城等地的县令。

金亡后闲居许昌5年。1238年,被启用为经历,从此入元为官,一直做到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从二品。

杨果性格豁达,风趣诙谐,文章写得很好,尤其长于词曲。他的散曲,仅存小令11首、套数5首。金亡之前,杨果虽然官做得不大,但是心境比较平和,他的[仙吕·赏花时]套数中的一部分大概作于此时,如:

花点苍苔绣不匀,莺唤垂杨语未真。帘幕絮纷纷,日长人困,风暖兽烟喷。

[幺]一自檀郎共锦衾,再不曾暗掷金钱卜远人。香脸笑生春,旧时衣裉,宽放出二三分。

[赚煞尾]调养就旧精神,妆点出娇风韵,将息划损苔墙玉笋。拂掉了香冷妆奁宝鉴尘,舒开系东风两叶眉颦。晓妆新,高绾起乌云。再不管暖日朱帘鹊噪频,从今听鸦鸣不嗔。灯花谁信,一任教子规声啼破海棠魂。

闲居时期,杨果虽然也有点亡国之痛,但更多的是对前途感到渺茫,有一种很深的失落,他的另一套[仙吕·赏花时]表现出了这种担忧。曲作中的“客况”,大概就是指寄居异代的感觉,所以才有“腹中愁,心间闷”,“白发又添新”的感叹。

在当了元代的官以后,杨果的官越做越大,心情也就越来越好,所以在曲中所表现的情绪也越来越愉悦,[越调·小桃红]8首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从杨果的散曲中可以看出,其散曲没有脱离早期散曲作家那种受词的影响而带有的雅化色彩,但可以看出他在努力向民间俚曲学习的痕迹。

刘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山东邢台人。他的曾祖父是辽国邢台节度副使,所以举家移居邢台。元朝建立后,刘秉忠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但不久就辞官归隐于武夷山,先入道,后拜海云禅师为师,又改入佛教,法号子聪。元世祖忽必烈即位,注意物色人才,被聘为顾问,改名“秉忠”。

刘秉忠擅长作诗,也工于散曲。他有散曲12首流传下来。其中,以[南吕·干荷叶]8首最为有名,保留着初期散曲的民歌风味,见其第六首和其第八首: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第六首,是以干荷叶感叹自己失意落寞的心情。第八首,则是对宋高宗辛为喻,辛苦苦建立起的南宋王朝必然灭亡的命运表示遗憾。

刘秉忠还有[双调·蟾宫曲]4首,分咏春、夏、秋、冬。四曲分别以“杜甫游春,散诞逍遥”;“右军观鹅,散诞逍遥”;“赏菊陶潜,散诞逍遥”;“浩然踏雪,散诞逍遥”作结。

这类散曲,刘秉忠写得比较雅些,更接近于词,但是又比词通俗些,语言也要平实得多。这些散曲,都为后人所欣赏,对它们评价很高。

商道,字政叔,山东曹县人。他和大作家元好问是好朋友,大概在晚年入翰林国史院任职,元钟嗣成在《录鬼簿》称他为“学士”。

商道的散曲,在当时享有盛名,但是其散曲,仅流传下来小令4首、套数8首、残套1首。商道的4首小令是[越调·天净沙]四首,是一组咏梅词,写得比较雅,还没有完全脱出词的影响,如:

寒梅清秀谁知,霜禽翠羽同期。潇洒寒塘月淡,暗香幽意,一枝雪里偏宜。

曲作不仅语言较雅,也体现出文人雅士孤芳自赏的情怀。

商道的套数8首,全是以青楼妓女的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在曲中,很真实地记载了妓女的生活和痛苦的心情,既描述了她们的悲惨命运和屈辱的人生,也描述了她们对自由、对幸福婚姻的向往。

曲作中,商道是站在受欺压、受凌辱的妓女的立场来描写的,对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生最惨痛的青楼女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商挺,字孟卿,一作梦卿,晚年自号左山老人,山东曹县人。他的父亲是散曲家商道的哥哥。商挺曾出为曹州判官,后升宣抚副使,陕西、四川宣抚副使。元世祖忽必烈闻其名,征召为京兆宣抚使郎中,1264年,升迁为参知政事。

商挺工诗善书,尤长隶书。有诗千余篇,作有散曲小令10首。商挺的散曲,有一部分仍保持了词的韵味,语言比较典雅,套用前人陈句不少,但却没有多少新意,如[双调·潘妃曲]咏春、夏、秋、冬,看其中《咏春》:

绿柳青青和风荡,桃李争先放。紫燕忙,队队衔泥戏雕梁。柳丝黄,堪画在帏屏上。

曲作比较典雅,缺乏散曲通俗浅近本色。

商挺的另一首[双调·潘妃曲]就在意趣和语言上就都表现出了元散曲的“本色”:

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恨不该,止不过泪满旱莲腮。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

商挺的散曲作品中,像这样“俚俗”的作品有几首。这种世俗化的生活场景和口语化的语言,说明了商挺散曲从词入曲的成功逾越。

庾天锡,字吉甫。大都,即北京人,据说曾经为中书省掾、员外郎、中山府判。庾天锡在当时的名气应该是很大的,他创作了《骂上元》、《琵琶怨》、《半昌宫》等15部杂剧,可惜没有流传下来。

庾天锡的散曲,有小令7首、套数4首。庾天锡的散曲,以怀古最多,曲风是淡然的,即他在曲中所说的“兴亡一笑间”,比如[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5首,看其中的两首:

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秋霜黄菊残,冬雪白梅绽。四季手轻翻,百岁指空弹。谩说周秦汉,徒夸孔孟颜。人间,几度黄粱饭;狼山,金杯休放闲。

名缰厮缠挽,利锁相牵绊。孤舟乱石湍,赢马连云栈。宰相五更寒,将军夜渡关。创业非容易,升平守分难。长安,那个是周公旦;狼山,风流访谢安。

庾天锡的[商调·定风波]《思情》,是写爱情的作品,刻画非常细腻,将叙事和心理描写结合在一起,如其中的[凤鸾吟]:

题起来羞,这相思何日休。好姻缘不到头。饮几盏闷酒,醉了时罢手。则怕酒醒了时还依旧。我为他使尽了心,他为我添消瘦,都一般减了风流。

庾天锡的散曲还以用语巧妙著称,如[商角调·黄莺儿]《别况》中的[随煞]:“起一阵菊花风,下几点芭蕉雨。风送得菊花香,雨打得芭焦絮。芭蕉雨敌庭梧,菊花风战槛竹。”

六句都围绕着“菊花风”和“芭蕉雨”来说,三四句更是将“菊花风”和“芭蕉雨”分拆,饶有趣味。

[旁注]

私塾 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私塾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宰相 我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代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的官;周代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相,本义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辽代时始为正式官名。

令史 古代官职。汉代县令属吏的总称。东汉卫宏《汉官旧仪》载:“更令吏曰令史,丞吏曰丞史,尉吏曰尉史”。“史”为秦、汉时人对属吏的通称,故以县令之属吏为令史。

双调 元明以来,一般人常把两叠的词称为“双调”。“双调”这个词在宋代还没有这样的用法。一首令词,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称为“重头”。“双调”是宫调名,词虽有上下两叠,或为两片,但只是一调,不能称为“双调”。

《录鬼簿》 一部关于杂剧、散曲的著作,作者是元代人钟嗣成。《录鬼簿》大约成书于1330年,记录了自金代末年到元代中期的杂剧、散曲艺人等80余人的生平简录、作品目录,以及其思想痕迹。

潘妃曲 曲牌名,代表作是商挺的[双调·潘妃曲]写一位多情女子,在月明星稀之夜,怀着惊恐的心情,久候在纱窗之下等候着她的意中人。期盼与惊恐竟然使她误将风吹荼縻架的声音当成了情人的脚步声。此曲表现了封建时代的相恋青年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商角调 词曲音乐的十二宫调之一,该调是由夷则宫与角的结合,俗呼“商角调”。其风格特点是,悲伤宛转。属于商角调的曲牌主要有:“黄莺儿”、“踏莎行”、“应天长”等。该调常用于套曲中。

[阅读链接]

刘秉忠不仅工于诗词和散曲,而且精于易经,其他如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术,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正是由于这么大的才气,才令元世祖忽必烈大为赏识,于是把刘秉忠留在幕府,参与军政大事。

忽必烈建国号“大元”,也是刘秉忠的主意。他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向忽必烈建议,得到认可。此后又以《易经》“至哉坤元”之意,定元世祖忽必烈年号为“至元”。

1176年,忽必烈决定在燕京,今北京东北修建一座新城,定名“大都”。元大都城的平面设计,皆以汉族统治者建都思想为主导,即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历时十八年之久。

元大都城墙周长28千米多,宫殿巍峨,寺庙雄伟,园圃美丽,街道宽敞,规模宏大,规划整齐,奠定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这座伟大的都城的设计者,就是刘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