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后小结

进行这次作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分析情况,抓住难点。

备课时,准确地把握住教材实际与学生接受能力实际,这是十分必要的。这次教《一件小事》,对题意我是反复推敲过的。“小”这一层,的确是个难点,备课时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学生呢,又是六年级刚接的新班,我这一套教法学生还了解得不多。两个难点碰到一起,备课中就要格外下些功夫了。

  1. 教作文,进行作文指导,教师应深入浅出说出个道道来。这次讲“小” 事,提出那四点要求,就是我根据多次指导学生写这个命题总结出来的。小学课堂上,过深地讲一些写作理论,学生是难以接受的。结合实例,将作文奥秘揉在其中讲,道理有了,学生也乐于接受。这次作文练下来,“小”事那四点要求,会在学生脑子里留下印象的。

  2. 教师“下水”,泳姿是多种多样的。这次备课时,我考虑到讲过“小” 事四点要求后,“下水”只需要在选材上指点一下即可。因此,我只是口述“投信”的大意,没有写出全文。从课堂效果看,这种口述内容大意的做法, 起到了打开思路的作用。事实上,教师“下水”,不可能也不必要每次都拿出完整的一篇作文来。列个提纲,写个开头,改个结尾,根据课堂教学目的的需要,不同泳姿交叉进行,对引导学生迈入作文门槛是有好处的。

  3. 范文的运用,时间上应有个灵活性。不一定每次指导课上都过早地把范文拿出来。那样做,运用不当,也可能妨碍学生思路的展开。这次教学, “帮老师打车气”这篇范文是在快下课时才拿出的。这时,学生写什么内容, 基本上已定下来了。看看人家怎样把这么简单的小事写成一大篇的,大家会受到启发。由于着眼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细写,这篇范文放在最后出台,是适宜的。文无定法,教亦无定法。老教师的教案,只能供中青年教师参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