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释题、学生字、读课文、划分段落、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学习课文二、三段,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简介安徒生、读课文、划分段落、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 学 过 程

教学意图

板书课题并释题。

提问:从课题上能看出课文写谁的事吗? 是什么故事?谁写的?你读过他的其它童话故事吗?对安徒生有什么了解?可以介绍一下。简介安徒生:这篇童话是 19 世纪丹麦伟大

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之一。他一生共写

了 167 篇童话。本篇童话写于 1845 年,当时丹麦已经沦为英国的附庸。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剥削下,境况极端悲惨。文章反映了丹麦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受到丹麦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自学生词】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g ě ng

梗:植物的枝或茎。本课指火柴的细棍

儿。

h ú n

灵魂:旧日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人的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指人的精神、思想方面的总称。

p é n

喷:香喷喷,指香气扑鼻。

【读析课文】

读课文并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启发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下本课涉及的内容及作者,使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查字典及按音形义分析字词的能力。

续表

教 学 过 程

教学意图

(按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取暖、冻死可以分为三大段)

学习各段。

【第一段】

学生读第一段并思考: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你从文中看出小女孩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举例说明。

(小女孩过着贫穷悲惨的生活:大年夜有家归不得、光头赤脚在雪地里走、卖了一整天火柴没得到一个钱、不敢回家怕挨爸爸打、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分析课文】

概括段意: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留作业】

写本课生字熟词、熟读课文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读懂二、三段课文。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意图

【承前启后】

口述第一段段意。学习以后各段。

唤起记忆进入情境。

续表

教 学 过 程

教学意图

【第二段】

阅读第二大段。请用笔在书上把四次幻景分别画出来。

【第一次幻景】

先读第一次幻景。这一小节作者是怎么写的?

(现实、渴望、幻景、结果四部分)

提问:小姑娘眼前现实是什么?她渴望得到什么?眼前出现什么幻景?结果怎样?

板书:现实 渴望 幻景 结果 寒冷温暖 温暖的火炉

【第二次幻景】

读第二次幻景。

提问:现实情况怎样?她渴望得到什么? 眼前出现什么幻景?结果怎样?

(学生边答,老师边板书)

板书:饥饿 食物 喷香的烤鹅老师讲完放幻灯。

【第三次幻景】

读第三次幻景。

照着上面的学法,自己讲第三次幻景看幻灯片。

板书:痛苦 欢乐 美丽的圣诞树

读第四次幻景。

讲后看幻灯片、加深理解。

在老师指点的基础上自学。

续表

教 学 过 程

教学意图

【第四次幻景】

先看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想象。这第四次幻景是高潮,也是文章难点所在。

教师设问:

  1. 小女孩为什么会在火焰中看见奶奶?

  2. 看见奶奶后,她为什么叫起来?又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

  3. 她的感情和前三次发生了什么变化?

  4. 小女孩幻想“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 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说明什么?

(教这一段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提问思考有机地交叉进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描摹出小女孩的形象)

【总结】

总结第二段段意。

段意: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一次次幻景,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段】

朗读第三段

提问: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作者这样写她“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小女孩的死说明了什么?

总结段意: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美丽的

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师加以点拨,这里是学生的难点。

续表

教 学 过 程

教学意图

总结全文内容与中心意思。

总结性提问:“小女孩现实生活如此痛苦, 为什么还要写美好的幻想?”

(小女孩遭受寒冷、饥饿、没有童年的乐趣,痛苦不堪,她只能在幻想中求得短暂的满足。幻 想越是美好,越反衬出现实的冷酷、丑恶。作 者把小女孩痛苦的生活和美好的幻想对照起

来写,更能激起读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仇恨,

对卖火柴小女孩的同情)

板书设计

三、教案 -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