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忧释怨

郭沫若在他的抗日战争回忆录《洪波曲》的第十五章“长沙大火”中, 将责任推给当时的省主席张洽中,并做了诸如“贪图功名,梦想建奇功而青史留名”等挖苦描写。1958 年《洪波曲》再版,此时张治中已是全国人大常委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他看了“长沙大火”后勃然大怒,认为这是郭沫若故意歪曲事实,进行人身攻击,他要找当年目睹长沙大火的周恩来评理去, 但又觉得不如直接给郭写信。在信中,他叙述了这场大火的原委,指出是蒋介石“焦土政策”的电令所致,自己当然也有责任,但是被动的,而且多年来一直为此而深感内疚,但郭却不分谁主谁从,“冤枉人也未免太过分了!” 并提醒郭,“你这位久负盛名的有权威的大作家”如果作品失真将影响其价值,另外,“你与我同在政府中共事已十年之久,如果我是你文章中所描写的那种人,你认为合适么?”

此事最终还是叫周恩来知道了,他对这两位好友的纠葛十分关心,此劝架的任务非他莫属啊。他立即派人走访、调查、核实原刊、原书,掌握了确凿的第一手材料后出面调解。周恩来认为,郭者对长沙大火的起因分析有失误之处,请他将个别字句、段落改一改;同时也指出,张洽中的信,措词也太厉害了。由于周恩来循循善诱,向双方做了如此解释,使郭、张顿释前怨, 和好如初。(田俊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