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备的各种象形拳

象形拳是模拟各种动物的特长和形态,以及表现人物搏斗形象和生活形象,结合武术动作创立的各种拳术,象形拳分象形和取意两种,象形是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为主,缺少或很少有技击的动作。

取意则以取意动物的搏击特长为主,以动物的搏击特长来充实技击动作的内容。

这类惟妙惟肖的肖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尚书》中已有“百兽舞”之说,相传上古之时已有“三人操牛尾以舞”为戏。《庄子·刻意》中记载:“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说明春秋时期古人已能模仿熊攀树自悬、鸟飞翔伸脚等动作。

至汉代,《淮南子·精神训》有“凫洛、暖攫、鸱视、虎顾”之说,而且开始流行“沐猴舞”、“狗斗舞”、“六禽戏”、“五禽戏等。长沙马王堆汉墓《导引图》中,绘有44个人物运动的图像,其中便有熊经、鸟伸、鹞背、猿滹、龙登、螳螂、鹤口等图形。

晋代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创编出了龙导、虎引、熊经、龟咽、莺飞、蛇屈、鸟伸、猿据等导引名目,与后世的象形拳术套路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象形拳,顾名思义,像外物之形而创立的拳法。世间万物大者如雄狮、猛虎,小者如蝼蚁、螳螂,各自具有特殊的生存本领,人虽为万物灵长,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禅家便从嵩山特有的自然环境中,独得万物之灵性,以鸟兽虫鱼之类所长,丰富和完善人自身的生存本领,创造了高境界的少林象形拳。

象形拳主要有猴拳、鹤拳、鹰爪拳、蛇拳、螳螂拳、醉拳、鸭形拳,以及醉八仙、鲁智深醉跌、武松脱铐等。

猴拳,因模仿猴子的各种动作而得名。据记载,早在战国时就有了猴舞和猴拳,《汉书·盖宽饶传》记载西汉长信少府檀长清曾在一个盛大宴会上表演猕猴舞。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西汉帛画《导引图》上有“沐猴灌”的名目和图像,描绘的正是猴子的动作。

明代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也有猴拳的记载。金铁庵在《醉八仙谱》中指出:“拳法之盛行南方者,以七红、八黑、大小天罡、猴拳最为普遍。”峨眉山风景奇秀,其中峨眉灵猴更是拳家的仿生对象。峨眉猴拳遍及全川,拳路较多。

清代末年,北方有个拳击手脾气暴躁,他因杀死一个恶徒而被抓。当时,杀人罪的判决结果不是死刑就是终身监禁。幸好他有好朋友有些势力,才判了他8年监禁。

拳击手被关押的监狱位于小镇郊外的一个森林,他的窗户刚好正对着许多大树,那上面经常有猴子蹦来跳去嬉戏玩耍。他对于猴子稀奇滑稽的动作感到很惊奇,于是每天专注的观察这些动物。他仔细的研究了猴子在各种情况下的动作,数年后,他已经能够很快的区别各个猴子的不同特征。

对猴子的打斗技巧,灵活度,脚上动作进行分类研究后,他发现这些动作与他从小练习的武术拳法有相通之处。于是他决定把猴子的动作与他所练习的拳术结合起来。

监禁的结束标志着猴拳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拳击手出于对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喜爱,将这套独特的拳法以孙悟空这个角色命名。

猴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技术风格,但基本要领却是共同的,其动作内容既要模仿猴子机灵、敏捷的形象,又要符合武术的技击特点,具有形、法统一的猴拳动作。有的套路还编进一些跌、扑、滚、翻动作,做到神似,表现猴子的精神。

猴拳模仿猴的身型,要求缩脖、耸肩、含胸、圆背、束身、屈肘、垂腕、屈膝。手法模仿猴摘果、攀援,有刁、采、抓、扣等法。

步法模仿猴跃、窜、出入,有脚尖步、小跳步、交叉步等。眼神要像猴守物一样专注。技击中,主要运用上肢进行格挡、击打、掐拿等。起腿不多,仅偶用缠蹬、弹等腿法。猴拳的运动特点以灵敏善变、出手脆快为主。

后来,猴拳还吸收一些腾空翻转如侧空翻、旋子等和就地滚转的动作编入套路。猴拳套路一般模仿猿猴出洞、窥望、摘果、争斗、嬉戏、惊窜、入洞等情节编成。

鹤拳是南拳的一种,多流传于永春、福州、福清、长乐、莆田、连江,宁德一带。正宗的白鹤拳,相传由永春方七娘所创。

相传有一位武林高手名叫方慧石,避隐于福州沙莲寺,方慧石膝下有一女儿名叫方七娘,他就将全身的武艺传授给了女儿。

一天,方七娘正埋头飞梭织布。突然,一只白鹤翩翩飞翔,在她的屋顶盘旋俯视,最后飞到厅堂来,伫立织机旁边,仰头朝七娘凝视,许久都不肯飞走。七娘见了,十分惊异,她顺手抓起梭盒向白鹤掷去。但见白鹤轻轻展翅,把梭盒子反弹了回来。

七娘又举起织布用的那枝竹砚策,朝白鹤身上打去。没想到白鹤一脚轻轻抖动,那竹砚策又被弹回来。这下,可叫七娘倍觉神奇。

这一天,那羽毛丰嫩、白洁如雪的鹤终不飞走。夜幕降临,方慧石叫七娘端出白饭、番薯米,放在厅堂上喂白鹤。白鹤一口也没动,便栖息于厅中的神梁间。七娘和父亲无可奈何,只好各自入睡去了。

黑沉沉的夜,万籁俱寂。方七娘在酣睡中,不知何时进入了梦乡。金色的阳光沐浴着朵朵盛开的鲜花,清风吹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芬芳,小庭院窗明几净,方七娘正挥刀练武。

突然间,一个白头老翁出现在她跟前,那老翁笑容可掬地说:“我乃白鹤仙人,今日特来相助。我有拳家正法,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名曰鹤拳。你若愿意,我当全部传授给你。”

方七娘听后,真是喜从天降;高兴得连忙下跪,拜鹤仙为师。待她站立起来,那白鹤仙人已无踪无影,只听得和蔼的呼唤:“我就歇在厅堂的梁上,天亮再见。”

方七娘醒来,兴高采烈地把方才梦见的一切对父亲说了。天一亮,父女俩就在厅堂上,跟着那只白鹤的教练习拳。为此夜以继日的千锤百炼,忽有一日如醍醐灌顶般融会贯通,创出了白鹤门拳法。

白鹤门拳法流传后世,已演变为宗鹤、鸣鹤、飞鹤、食鹤4种不同的拳种。

宗、鸣、飞、食4种鹤拳既然同出一源,它们在技法和训练要求方面就必然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它们都讲三战为基本;都讲气沉丹田,练丹田功,以气补劲。技击时都要求内外合一,借助明暗二劲。在身法上都要求头顶、项稳、拔等、松肩、松腰、松胯、提裆吊肚。手法都要求五行变化,讲相生相克。步法都要求稳固,五点金落地,落地生根等。

但是,它们作为不同的拳种,一又各有其特点和独到之处:宗鹤注重用“宗劲”,刚柔相济;鸣鹤以声催力,激烈勇猛;飞鹤舒展大方,动作形象;食鹤轻巧快捷,灵活多变。

宗、鸣、飞、食4种鹤拳,因各自特点的不同,对身法、步法、手法等方面也都有一些各不相同的要求。

鹰爪拳是模仿鹰捕猎动物之势演变改革而成的一种拳术。其起源,一说源于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记载有“鹰爪王之拿”,因言为鹰爪王所传之拳;二为清代中期河北雄县人刘仕俊所创。

刘仕俊1840年出生,少年时家境贫寒,以卖烤烟为生,但自幼十分酷爱练武。一天外出卖烟,到了晚上便在一家小客栈住宿休息,深夜独自在院子里练功,不料拳脚声却惊动了同住一店的法成和尚。

法成和尚等刘仕俊练好后对他说:“年轻人,你的功夫练得不错,这对强健身体还可以,要想防身克敌就不行了!”

此时,年少气盛的刘仕俊闻听此言后很不舒服,面露愠色,当场要与法成比个高低,于是两人就在院中比试起来。可是气势汹汹的刘仕俊求胜心切,虽然气冲斗牛连续进攻三招,均被法成轻易地一一化解掉,当刘仕俊第四次猛出右拳欲击打对方头部时,却被法成用“鹰爪”手法紧紧地拿住了刘仕俊的手腕。

此刻刘仕俊使出浑身力气,左扭右转,始终无法挣脱。法成又顺势在刘的背部穴位上点了一下,刘仕俊立刻感到全身酸麻无力,疼痛难忍摔倒在地。

这时刘仕俊如梦方醒,才知道法成和尚之武艺高超,便立即叩头拜其为师,法成就欣然收刘仕俊为徒。从此,刘仕俊随法成苦练武功,深悟法成鹰爪力之精奥,并创出鹰爪拳。

刘仕俊的传人“闪电英杰”陈子正后来将岳氏连拳、番子拳部分动作与鹰爪拳融合而发展成一较大的派系,故又称鹰爪番子门。

陈子正,又名陈纪平,河北雄县李林庄村人,自幼好武,得少林拳、番子拳、岳氏散手、鹰爪擒拿法之精华。擅鹰爪拳,被人誉为“鹰爪王”。

1918来上海,表演“鹰爪罗汉拳”受上海精武体育会邀请,专授鹰爪拳,还先后在上海大学、中国公学、圣约翰大学授艺。

陈子正后去香港精武会传艺,并赴新加坡精武会教拳。到新加坡不久,就在擂台上用半个回合,击败一英国拳术名家、被授予印度尼西亚短剑一把,剑上刻有“中国拳王”4字。

自从陈子正在上海执教于精武会后,他的门徒学艺师成,纷纷南下,因此鹰爪拳就传到了南方。后人不仅继承了下来,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鹰爪拳的特点是姿势雄健,手眼犀利,身步灵活,发力刚爆。其手型似鹰爪,即手指的第二、第三指节勾屈,手背后张。手法有抓、打、拿、掐、翻、砸、锁、靠、崩、截、拦、挂等,注重抓拿;腿法有蹬、弹、撩、踹、缠、穿、连环腿等;身法有俯、仰、拧、转、伸、缩、闪、展等,讲究收腰紧劲;眼法有环、瞰、注、随等;劲力讲究脆、锉、提、紧。

鹰爪拳的功法主练鹰爪力和桩功。其套路有鹰爪拳、罗汉拳、十二路行拳、八步追、八面追、五十路连环拳等。

蛇拳属于模拟蛇的各种动作形象结合技击的象形拳类。主要流传于浙江、福建、四川、广东、台湾、香港一带。

山东乳山自古多蛇,蛇多毒蛇,当地流传一句话:饿死不捕蛇。话虽如此,但乳山一带,历来不乏捕蛇好手。好手蒋煜,其祖即以捕蛇为生,传至蒋煜一代,捕蛇之外,另创蛇拳一套,乳山人称“无敌蛇拳”。

蛇拳的动作开合得宜,刚柔相济,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上体要求松柔,下肢则要灵活,做到步活而桩实。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实战中则要求:身要颤,步要转,双手忽闪神要战;圈绕步,步偕身,用指抢喉快为准;龙戏珠,掌插肋,勿手啄人勿顶击;脚尖点,虎爪进,急来缓应巧柔还。发劲同时还发声,以声助势。

螳螂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象形拳,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我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

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相传由山东栖霞人于七观察螳螂捕蝉之动静,取其神态,赋其阴阳,刚柔虚实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演古传十八家手法于一体而创螳螂拳法。

于七因是义军首领,时有旧部下秘密找他,于七深居简出,不轻易见客,与旧部下定暗号,凡来找他的,必须写一个“王”字,“王”字就是“于七”两字的重叠。后来于七索性说自己姓王,人呼之为王郎,“郎”是男子汉的称呼,以后音误为王郎。

将螳螂拳真正发扬光大的是海阳司马李氏家族四世祖李赞元之玄孙李炳霄。

李赞元,清代顺治帝赐名赞元。1655年考中进士。翌年4月,任山东道御史。因其奏言刚直不讳,皇帝称为“真御史”。1674年升为兵部督捕右侍郎。

李赞元官居要职,门庭显赫,但家规甚严。曾题《四勿诗》:“手勿释诗卷,身勿著华服,心勿思邪事,行勿恃荫式”,为教子格言,故其13子皆无纨绔之习。代代恪守家训,始有“三世八进士”之美谈。

李炳霄是李赞元之玄孙,清代乾隆年生人,他自幼聪颖好学,继承家风,文武兼备,又精通医理,未及弱冠就有附贡之名。某年参加乡试不中,干脆弃文从武。李炳霄本是豁达之人,他从此匿迹林泉,专一结交世外高人和江湖豪侠。适逢机缘巧合,他索性又出家为道,号“升霄道人”。

李炳霄挟技游历天下,遍访武林高人,虚心学习,孜孜以求,探索中华武术之真谛,将天下十八家武艺融会贯通。他由武入道,以道阐武,终得大成,后来得王郎螳螂拳真传,并由其门人发展成为多种流派。

山东螳螂拳主要流派有“太极”、“七星”、“梅花”、“六合”四大派。七星螳螂拳和梅花螳螂拳在动作的组合结构上更为相近。这两种螳螂拳的许多套路名称,动作组合,攻防办法等方面都大同小异。

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其技术和理论与山东传的北派螳螂完全不同,而与南拳各派技术却极相似。

除南北两派螳螂拳外,在北派螳螂的基础上又经多年传习或与其他拳法混合,还有通臂螳螂拳、甩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产生。

螂拳的手法,主要是:勾、楼、采、挂、黏、沾、贴、靠、刁、进、崩、打“十二字诀”。要求:“不刁不打,一刁就打,一打几下”的连环进攻。

螳螂拳的风格,总的来讲,是快速勇猛、斩钉截铁、勇往直前的气势。其特点是:正迎侧击、虚实相互、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用连环紧扣的手法直逼对方,使敌无喘息机会。手法很丰富,既有大开大合的长打手,又有短小快捷的偷漏手,既有肘靠擒拿,又有地趟摔打。

螳螂拳在套路演练方面,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套路结构严谨,动作之间衔接巧妙。外功是铁砂掌,内功是罗汉功。常练螳螂拳,可以培养人们的坚强斗志和敏捷应变能力。

醉拳是模仿醉汉动作的一种拳术。这种拳打起来,很像是醉汉酒后跌跌撞撞,摇摇摆摆,但实际上是形醉意不醉,是由严格的武术手法、步法、身法等组成的套路。

醉拳中有“太白醉酒”、“武松醉跌”、“鲁智深醉打山门”、“醉八仙”等名称。醉拳根据其不同名称而组成不同形象、不同内容的套路,但都离不开醉形醉态的特点。醉拳由于其内容多跌扑滚翻动作,故又被认为是“地趟拳”的一种。

鸭形拳是民间少有人知道的象形拳种。鸭形拳的传流已有数百年历史。据说,明代时峨眉山有位陆雅道人,在山里鸭池中,仔细察看鸭群的种种形态动作,再与拳术的基本功法相结合而创编出这套鸭形拳来。

鸭形拳举手投足间模仿鸭子走路时上身下体左右摆动、两蹼着地步覆蹒跚、头颈后伸缩等形态。鸭形拳特色是两臂自然甩动、双腿交替、脚蹬撩踢、身体前后左右摆晃。

手法以掌为主,有勾、搂、托、插、穿、摆、掖、掷等,前撩后拨,左右伸按,柔中含刚。步法有弓步、虚步、行步、拖步、击步、盖步、挤步、跳步、辗转步等,多处于半蹲状态,要求腿部功力要好。头颈前探后拉,身体左右扭动,要求有很好的协调性。

[旁注]

《尚书》 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汉书》 又称《前汉书》,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206年,下至229年的史事。

醍醐灌顶 由佛教的醍醐喻发展而来。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后来也用以形容清凉舒适。

御史 古代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代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至清代。

弱冠 古代18岁至20岁的男子,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后世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醉八仙拳 取名予八仙汉钟离、韩湘子、吕洞宾、曹园舅、何仙姑、蓝采和、张果老、铁拐李的8种招式而成,每一位仙人都有其特殊的醉态,而这些姿势即被改成醉法的招数,由此醉八仙拳中,有些姿势才相当困难,如凌空翻转或单手倒立等招式,在学习上相当困难。

[阅读链接]

象形拳术的套路和拳术中的象形动作十分丰富。除了上面列举的拳套外,其他拳种中的象形招式不胜枚举。如太极拳中有“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金鸡独立”、“白蛇吐信”等。

八卦掌中有“鹞子钻云”、“猿猴摘果”、“飞燕抄水”、“大鹏展翅”;通臂拳中有“孤燕出群”、“猿猴出洞”、“燕子钻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