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长击远的劈挂掌法

劈挂掌,古称“披挂拳”,也称“抹面拳”,因多用掌,故而得名,擅长中、远距离克敌制胜,讲究放长击远。

它将武术“一寸长、一长强”的技击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技击空间的控制,讲究远则长击,近则抽打,可收可放,可长可短,经历代发展,技术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多彩,拳械全面,不愧为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劈挂掌盛名久远,早在明代中叶就已流传于民间了,明代军事家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对劈挂掌就有精辟的论述。他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写道:“披劈横拳,而其快也。”这是指劈挂掌迅猛快捷。又说:“腿可飞腾,而其妙也。”这是描述劈挂掌中“抄手起脚”等招式,说明腿法灵活之妙用。

戚继光在他创编的长拳三十二势中,又吸收了劈挂掌中的埋伏势、倒骑龙、摧地龙、顺弯肘等单势动作,这足以见劈挂掌在军旅武术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戚继光之后到清代嘉庆年间,河北沧州一带又有劈挂掌流传,此时劈挂掌已有盐山和南皮两支流派了。

盐山一支传自清代盐山小左庄人左宝梅,他生于1753年,因其武德高尚,武技出众,故人尊称“左八爷”。

清代乾隆年间,一位道人姓韩,留居在盐山县大左村的一个古庙中。左宝梅因爱好武术,经常到古庙中和韩道人谈武论技。谈到兴处,两人就交手试技。没想到这个韩道人武艺高强,左宝梅是屡战屡败。

后来左宝梅和韩道人成为至交,并拜韩道人为师,经过数年苦练,终于尽得劈挂掌之真谛,成为沧州名师。

左宝梅为人忠厚,性情温和,虽然武艺高强,却从不恃技凌人,在沧州就流传着左宝梅以德服布贩的故事。

左宝梅在望树集为布经济,他为人公正,交易公平。一次,一个布贩子和他发生了纠纷,他自恃身高力大,拳脚了得,就野蛮粗横,蛮不讲理。左宝梅好言相劝,他不但不听,还口出秽言。众人非常气愤,纷纷让左宝梅教训他。

左宝梅便颜悦色地对布贩子说:“小伙子,不要火气太盛。”

布贩子见左宝梅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很不在意。他双手抓起一个百十来斤的布包放在驴驮上,然后洋洋自得地看着左宝梅,像是炫耀自己的臂力。

见此情状,左宝梅伸出一只手,毫不费力地抓起一个同样大小的布包,轻轻地放在驴驮上,博得众人齐声喝彩。

布贩子见状不言,后坚持请左宝梅到家中一坐。左宝梅说道:“练武首要重武德,切不可以武欺人,影响了武人脸面。”

布贩子连连应声称是,后来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左宝梅习得劈挂掌绝技后,又传于潘文学。潘文学,字世魁,后来他主持盐山书院时,设文武科教授学生,历时数载,武科人才济济,其中李云表和肖合成尤为出众。

李云表中年时客居京都,曾做过五营八旗总教习,名噪京师;肖合成年幼即习劈挂掌,功夫可谓炉火纯青,因其轻功尤为出众,故称“飞身肖”。

李、肖两人之后,又有黄林彪、王正谊、于保麟最为著名。黄林彪生于1831年,字伟村,体型健壮,才思捷敏,武艺精深,人颂诨号“盖南京”、“黄六爷”,他是李、肖两位大师的艺业继承者,晚年收马凤图、马英图兄弟为徒授艺。

马凤图,生于1886年,是通备拳艺的继承者和开拓者,曾任甘肃、青海两省国术副馆长,他对当时流传于北方的劈挂、八极、翻子、戳脚、形意、螳螂等拳种都有精深的研究,他在为官之后,遍访各派宗师,取诸家之长冶于一炉,丰富了劈挂掌和通备拳艺的技法。

马英图,马凤图胞弟,曾任中央国术馆武术科长,人称“马狠子”,他与其胞兄凤图都是劈挂掌一代宗师。

继马氏二杰之后,又有他们的儿子颖达、贤达、令达、明达和徒弟王桂林、沙子香、王天鹏、罗文源、马承智等继承了劈挂掌之精粹。这一支劈挂掌经马凤图、马英图传播后在甘肃及西北诸省流传最广。

劈挂掌南皮一支传自清代南皮县庞柳庄人郭大发。郭大发早年做过镖师,因武功精绝,后被召入皇室,任紫禁城护卫官。晚年以教武为生,传艺于子郭长荣与其孙郭秀亭。还传教于临村昝庄赵氏。

赵氏自传三代后,传至赵世奎,赵世奎在清代末年又把劈挂掌传给了郭长生。

郭长生生于1896年,人称“郭燕子”,曾任中央护卫,后辞职回乡,中央国术馆成立后,任苗刀及武术教官。

郭长生一生授徒较多,其中主要弟子有曹砚海、郭健伟、高玉清、牛僧华及儿子瑞林、瑞祥。

郭瑞祥的入室弟子王志海、王华锋、郭桂然、郭铁良、郭贵德、王琳峰、孙满长、马俊祥等继承了劈挂掌之精粹,这一支劈挂掌在河北一带流传较广。

劈挂掌要求单势与套路相结合,理象会通,体用兼备,互为补充,注重力从腰发,用胸部的吞吐和腰部的拧转折叠配合两臂的运动,使动作大开大合。在动作上表现为滚、勒、劈、挂、斩、卸、剪、采、掠、摈、伸、收、摸、探、弹、砸、擂、猛等十八字诀。

劈挂掌在技击上讲究吞吐伸缩,放长击远,回环折叠,虚实往返,招法珠连,带攻猛进。主张以快打慢,以长制短,闪进攻取。

劈挂掌基本攻防规律为高来则挂,低来则劈,横来则拦,顺来则搬。其拳谚说道:“千趟架子万趟拳,出来一势打不完。”实战时讲究“击中目标是小胜,打倒目标乃上乘。

劈挂掌的主要劲法有辘轳劲、翻扯劲、吞吐劲、滚勒劲、通透劲等。发力时要求臂、肩、胸、腰、背、胯、膝、腕各关节柔活自然,放松不拘,合蓄开发,势猛力柔,柔中含刚,即蜿蜒蛇行,用之轻松,意含铁石。运力时劲力集中于“吞吐开合,起伏拧转”。躯干开合如弓,胝胸背吞似弦,发出之力犹如离弦之无影快箭,与上下肢及躯干的起伏拧转形成调全身之力,以最快带度集中于一点的合力。

劈挂掌最主要的特点表现于手臂上,两臂条直,搂臂合腕,大劈大挂,放长击远。躯干和下肢的作用特点是前握后扣,吞胸凸背,缩肩藏头,拧腰切胯,合膝钻足,收腹敛臂。

其步法多为跨步、辗转步、激绞连环步。运动时步法灵活多变,连环交织,快如激涛之浪,一经接触,使对方防不胜地防,形成了逢进必跟,逢跟必进,进跟连环,环环相套,敏捷疾速的独特风格。

劈挂掌在演练时表现为起落钻伏,伸收摸探,开合爆发,蜿蜒蛇行,快捷灵活,犹如大江奔放,气势磅礴,起伏跌宕,川流不息,疾风怒涛一泻千里。眼法上要求一眼、二胆、三打技术快与慢。有拳谚说道:“眼为先锋,脑为主帅、手足则是五营四哨之将兵。”

劈挂掌在行拳应战时要做到观前后,顾左盼右,望远视近,随形出招,步到招到眼先到。练功时注重慢拉柔练,调劲运气,蓄精欲神,体健神会。即:慢拉架子、快打拳、急打招、气沉丹田。

劈挂掌的技术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包括单势训练、拳术、器械和实战。

单势运用及基础套路有单劈手、双劈手、开山炮、倒发乌雷、搅地龙、鹞子穿林、埋伏势,抄手起家、双撞掌、大跨步、十二趟子、十趟弹腿等。

劈挂掌经的马凤图、马英图、郭长生等人总结、充实和扩展,器械也较为丰富。流传于世的主要有奇枪、六合大枪、疯魔棍、三节棍、劈挂单刀、劈挂双刀、苗刀、宣化剑、梯袍剑、凤头钩、拦门撅、鞭杆等。

[旁注]

《纪效新书》 明代著名兵书,所述内容具体实用,既是抗倭中练兵实战的经验总结,又反映了明代训练和作战的特点,尤其是反映了火器发展一定阶段上作战形式的变化。成为明代军队热兵器化的佐证。具有较高的军事学术价值。

布经济 古代在集市上为买卖布匹双方丈量尺寸、撮合生意的中间人。此类中间人多被称为“经济”,比如还有牛经济、木经济等。

黄林彪(1831年~1907年)。清代末期同治、光绪之际,与李云标、肖和成并称“燕南三侠”。黄林彪初习桃园门拳艺,兼善陆合大枪及刀、剑等艺。成为通备门承前启后之健将。

辘轳劲 劈挂讲究“辘轳反车,反车辘轳”劲,又时也写作“翻扯辘轳,辘轳翻扯”,于是便有了“辘轳劲”一说,流传甚广。所谓“辘轳劲”实际就是“滚劲”,是早期劈挂拳家借用“辘轳反车”以形容迅猛贯通的滚动劲势。

鞭杆 武术短器械之一,又称“鞭杆子”。鞭杆为木制短棍,长度约为使用者的一臂加一肘长,一头略粗,另一头略细。形成了防御野兽侵害和劫财伤身的防卫武器。

[阅读链接]

劈挂掌在整体上表现为大合大开,猛起硬落。合如伏炮,缩身藏头开如炮发,上下展炸。两臂劈挂,柔实抽鞭,长击准抽,翻腾不息。劲力饱满,舒展飘逸。即在交错劈挂的运用中松肩舒背,臂起时绵柔快速,劲力通透,劈落时力猛如炸弹,体现了柔中寓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