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阳刚之美的南拳

南拳又称“南方拳”,是南方各地地方拳种相结合的产物,技术套路繁多,遍布各省。由于历史悠久,再加上师承关系的演变,形成了多种打法,但多数套路仍具有同一特点,总属南拳。

关于南拳的起源,流传着一个故事:福建有一座少林寺,为嵩山少林的分支,人称“南少林寺”,寺中僧人世代习武。康熙年间,敌国来犯,无人可敌,福建少林寺僧人请缨出征,大破敌军,班师凯旋。

不久,有奸人进谗,官府派兵围剿福建少林寺,将该寺焚毁,寺中仅有五僧幸免于难。这5位僧人四处寻访英雄豪杰,创立了洪门,福建、广东、湖北一带的南拳都由这五位僧人传出,因此尊他们为南拳“五祖”。

广东南拳是高要人蔡九仪所传,蔡九仪明崇祯时以武科起家,为洪承畴之军分承宣官,后受技于一贯禅师,最长于超举术,而且精通腿法。与人相斗时,能腾身飞跃于数丈之外,疾如鹰隼,令人不易防备。

蔡九仪年老后欲传其术,于是在子侄中及友人之中选择资质较佳者传授。其门徒中,以表姓与莫姓为最。表、莫均为顺德人,他们各得所长,各专心致意于师法,于是传下广东南拳一枝。

广东南拳的发展在各省中最为迅速,影响最大的有洪家拳、蔡家拳、莫家拳、李家拳和刘家拳,号称“五大家”。其他如白鹤拳、佛拳、蔡李佛拳等也是历史悠久、风靡一时。

洪家拳又简称“洪拳”,一向是在南拳之中流传得十分广泛的门派,多个地方的主要拳术之中都有洪拳之名的,如广东、两湖、四川、浙江等。

关于洪拳的来源一般有两个说法的,一是出自南少林寺,在明末清初时由福建传入广东;二是广东花县人洪熙官所创的。这两种说法大致上都和南少林寺的关系密切。

洪熙官原名洪喜,乾隆年间福建谭州人,原本是茶叶商人,人称“喜官”,到广东后人称熙官。他身材魁伟,膂力过人,师成于福建少林著名和尚至善禅师,后将所学技击经验结合自己的体型特点创造了以马步稳健、桥沉力雄、攻防连环、浑厚威猛而著名称的洪家拳。

在广东,如“广东十虎”之中的铁桥三、黄麟英等就是习洪家拳的,并由一代宗师黄飞鸿将其发扬光大。洪家拳体系以黄飞鸿一脉的名为虎鹤洪拳,而套路方面主要的有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五形拳、铁线拳,而其他的则是根据各支派而有所不同的。

刘家拳有禽蟧爪、虾公腰之称,关于它的始祖,一直有三种说法的,一是刘生;二是刘一眼;三是刘青山所创的。一般在广东以外的地区是绝少见过此拳术的,而此拳术也只是在中山附近比较盛行的。

刘家拳以灵为主,短桥短马、功夫硬朗、灵巧敏捷、步走四方、拳打八面。正如其拳理:“进似追风箭、退似雷电闪、走步须灵活、出手似云烟”。它多是以吊马、拖马、侧闪等的,而手法上则是禽蟧爪、虾公腰的。

禽蟧爪是指它的桥手快速敏捷;虾公腰是指腰力的运用上要有如虾腰般的爆炸力。其内容有大运天、小运天、十拳、天边雁、八图功、刘家五形拳、刘家刀、刘家棍等。

蔡家拳相传为广东番禺人蔡展光所创,后由和尚蔡福传之后世,流行于广东中山以及湛江、从化等地。蔡家拳以“快”为主,所谓“洪家讲桥马,蔡家讲快打”,也如其口诀:“快速灵巧、敏捷多变、消身借力、因势利导、闪化巧取、只可以巧取胜、不可以力争衡。”

蔡家拳有着重偏门攻击、快步抢攻、消身借力的特点,马步以三角步为主。其内容方面有十字拳、大运天、小运天、天边雁、柳碎梅、四象拳、拳肘手、六连拳、百鸟归巢、单头棍、双头棍、蔡家三矢大钯等。

李家拳相传为广东新会号称“金刚李胡子”的李友山所创的,其发源地为新会市大泽区七里村,主要流行于中山、河源、高州等地。

李家拳是以长桥大马、偏身偏步、朴实刚劲为主的,身法上则是以肘攻击为主,要求诚实稳重,出手准确,由于是以肘攻击为主的,所以也要求着点准确,以避免一击不中,被别人有机可乘。

如其拳诀:“奇肘卅六有谁知,出挫沉缠捆最宜。剪切盘循成妙用,穿栏拱折护相施。尖横下反兜归后,顿揭连攻腕在前。纂伏低寻高割就,平钩扫脚式难移、尖桥宜用连肘法,巧妙功夫在顿肘。我桥在上宜顿打,我桥在下用缠攻”。

李家拳套路内容有五连手、中六连、七连手、三十六肘、哨打、短扣、子午连环棍、双头大圈点棍、金锁连环双刀等。

莫家拳与一般的南拳是不同的,南拳一般的是比较着重手法的,而莫家拳则是以脚法为主的。莫家拳也为至善禅师所创,第一代人物之中有莫蔗蛟、莫达树、莫四季、莫定如、太平天国的女将莫清骄,尤其后来在香港武术界叱咤一时的双刀莫桂兰。

莫家拳的要领是:一脚胜三拳。所以它是在南拳之中一个十分特别的门派,因为只有它是像山东戳脚般以脚攻击为主的。至于它的脚法方面一般是有:撑鸡脚即穿心腿、虎尾脚、钉脚、钩镰脚、后弹脚、翻身腿、侧脚踢、双飞脚、旋风腿等。

其实莫家拳的手法也是不可轻视的,它的手法大多是走重手一路的,以碎喉、插眼、撩阴等手法为主,也是别派的比较少。也许一般人会觉得这些手法比较阴损,不够光明正大,但是在真实的格斗上,是生死之搏,而且莫家拳一般是给女子习的,女子在力量上大多不及男子的,所以难免要用这些手法去取胜了。

莫家拳套路内容有莫家正宗拳、桩拳、三支笔、碎手、莫家拗碎灵芝拳、双龙出海、直式等。

南拳中还有一个优秀拳种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步法灵活,刚中带柔,以声助威,气势磅礴,颇能代表南拳风格。

蔡李佛拳创始人为广东新会京梅乡人陈享,字典英,生于1815年。陈享自幼酷爱武术,基本功扎实,12岁随叔父陈远护学拳。在陈远护的悉心教授之下,陈享15岁时已练就一身本领,并在崖西坑头村及新会周馆等处任教,因其技艺高超而闻名乡里。

陈享17岁拜新会李友山为师学习李家拳,李友山擅长腿法,见陈享乃可造之材,遂纳为首徒。4年后,陈享尽学李家拳艺,集南拳北腿绝技于一身。

但是,陈享仍然不满足现状,22岁时又拜广东罗浮山白鹤观“青草和尚”蔡福学拳。蔡福见陈享学艺极有诚意,品行优良,根基甚牢,而且悟性过人,于是收之为徒。由于陈享刻苦好学,锲而不舍,近而立之年终于学得大成,辞师返乡。期间,还受到蔡福好友江湖侠士白玉峰指点。

陈享32岁艺成下山,在以后长期的武术生涯中,他悉心研究各家拳法,结合陈、李、蔡三家拳法,创编出一种新的拳术套路,为了不忘师恩,特命名为“蔡李佛拳”。由于蔡福辈分最高,所以“蔡”字排在前头,又因陈远护的拳法师承鼎湖山独杖和尚,故以“佛”代表陈氏一门。

陈享在返新会途中,路经增城县境时,恰遇增城匪患成灾。时任增城知县杨先荣、参将双达、游击汤骐照领兵及组织乡勇进剿,屡遭失败,无可奈何,知县只好张贴榜告招募能者勇士。

陈享探明情况,在金牛都拜会同乡汤骐照,揭榜进见知县。身怀下山时蔡福赠予的两把短刀,只身深入虾公塘等村庄的匪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将土匪打得落花流水,救出多名被困官兵。

事后,由内阁大臣兼两广总督瑞麟上奏道光皇帝。,朝廷授予陈享“忠勇侯”官衔,并封号“达亭”。

1839年至1840年间,林则徐“禁烟”,陈享义不容辞,协助林则徐训练义勇水师。鸦片战争爆发他毅然率领众弟子投入广州虎门水师衙门麾下,英勇抗击外来侵略。

陈享后来到香港,又香港转涉南洋,以教拳为生,在金山磊埠击败号称世界大力士、恃艺横行的恶棍基厉士而威震海外。

1845年,陈享漂泊数年后,回到故乡,开设“永胜堂”药店,悬壶济世,并苦心钻研武学。身怀绝技的他应乡中父老之邀,在京梅“缘福陈公祠”设立“洪圣”武馆,传授武学。因技艺实属非凡,故名扬四方。两广各处的武术爱好者纷纷投于门下,京梅村遂成了蔡李佛拳派的发源地。

陈享在京梅设“洪圣总馆”和“祖师堂”,指派陈大楫、陈典桓、陈燕贻、龙子才等多名高徒分赴两广各地开设40多间“蔡李佛洪圣馆”。

陈大成、陈胜典、陈谋荣等在新会设分馆。由于组织得力,一时间蔡李佛洪圣馆像天女散花,发展神速。

陈享根据蔡福大师的赠联,在京梅总馆挂“洪材定取文章事,圣算还推武略通”的关帝联;祖师堂对联是:“蔡李佛门源自始,少林嫡派是真传”;门联为“拳出全凭身着力,棍来须用眼精神”;各分馆对联是“英棍飞腾龙摆尾,雄拳放出虎昂头”。

陈享创立的蔡李佛拳,拳路气势磅礴,别具一格,有“南拳北派化”之称。

南拳中另一个广泛流传的拳种当属咏春拳,“咏春”两字乃是为了纪念咏春拳之创始人严咏春的。

严咏春原籍广东,她则自小跟随南少林五祖之一的五枚师太习技。及后更因见蛇鹤相斗而悟出拳术之理,并得其师五枚大师之修正,因而武技大成。当时严咏春并要求五枚师太为拳命名,大师则叫她用自己的名字“咏春”为名。

严咏春后下嫁福建盐商梁博涛,并传其技给他。后来梁博涛因与红船中人友好,并常与其友梁兰桂、黄华宝及梁二娣等饮酒论技,他更将咏春拳与他们交换红船之名技-南少林六点半棍。由始起,“咏春拳”就不是只有八斩刀法一路兵器了。

其后梁华宝传艺予梁赞,梁赞人称“佛山赞先生”。梁赞凭其天资聪颖,苦心钻研,使咏春拳能在晚清期间,在岭南一带声名大振。

将咏春拳术一派推广者,首推叶问。叶问本为佛山名门望族之子,因年幼体弱,7岁便投入梁赞入室弟子陈华顺门下学习咏春拳术,而陈华顺以其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故经常亲自教授,而吴仲素则从旁协助,常与叶问过招,将咏春拳奥妙逐一指点,叶问因而武技大进。

陈华顺去世后,叶问随吴仲素苦练3年,比前更大有进步。叶问奉其父命来港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在此期间,得同学介绍,认识梁赞先生之子梁碧,并随梁碧修炼咏春拳术,尽得其学,而性情也变为谦厚和蔼。

多年来,叶问对咏春之改善及推广,使咏春一派能在香港、台湾及世界各地得以发扬光大,声名大噪。咏春拳拳式紧凑,实在是属于短打之中的优秀拳种。后来也出现了多个派别的咏春,如广州咏春、刨花莲咏春、米机王咏春等。

[旁注]

承宣官 又称“承宣使”,古代官名。宋代初期沿唐代制,置节度观察留后,无定员,无职守,虽冠有军名而不赴任,仅为武臣加官虚衔,1117年改称“承宣使”。

广东十虎 清代末期,广东省有10位武功极高、受人尊敬的武林怪杰,称为“广东十虎”。分别是:侠家拳王隐林、九龙拳黄澄可、铁砂掌苏黑虎、无影脚黄麒英、软绵掌周泰、鹤阳拳谭济筠、七星拳黎仁超、鹰爪王陈铁志、醉拳苏乞儿苏灿、铁桥三梁坤。

桥手 南拳的一种称谓,指的是用手的前臂部分攻击防守的手法总称。这种手法用前臂防守的时候硬格硬架,用于攻击的时候硬砸硬打。这里桥是指手臂。说明手臂是通向对手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劲力发送到对方的桥梁。这也是力发于根节的一种说法。

陈远护 镖师出身,清代朝晚期岭南武术界的传奇人物,杰出的技击名家。曾在广州光孝寺习武,是福建少林寺至善禅师门下的俗家弟子。拳术高明,名闻一时,门人以千计。

林则徐(1785年~1850年)。清代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我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关帝 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汉传佛教中关帝被尊为伽蓝菩萨,是佛教人物中两大护法菩萨之一。在道教中尊为武财神。

入室弟子 古时的师父往往自己收养徒弟,师父把徒弟当成自己家人,称为“入室弟子”。入室弟子往往要在个人品行、学习态度和领悟能力等方面都符合一个足以承载师传技艺、作为众师兄弟姐妹楷模的水平才行。因此“入室弟子”就相当于师父培养的继承者。

[阅读链接]

南拳的共同特点是:套路短小精悍,结构紧凑,动作朴实,手法多变,短手连打,步法稳健,攻击勇猛,常伴以声助威,技击性强。南拳讲究桩功,以练坐桩为主,还有丁桩、跪桩等。也还有练药手、打砂袋、铁砂掌、点穴功、童子功、罗汉功、青龙功、排打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