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世家

一八三二年仲夏之末,莱蒙托夫随同外祖母从古都莫斯科迁居到帝国京城彼得堡。诗人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城市给他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哎哟,这座城市多么闷人! 雾蒙蒙,雨绵绵⋯⋯

不管朝哪里望去,

眼前都是讨厌的红领子⋯⋯

莱蒙托夫笔下的“红领子”指的是警察,加上宪兵的蓝色制服,都是尼古拉一世统治的实际象征。尼古拉一世预感到革命的到来,十分恐惧,因而千方百计加强秘密的和公开的警察统治,实行军事管制和强迫纪律,大力扩充官僚机器。莱蒙托夫一进入这座古老兵营般的城市,就感到窒息。在《萨什卡》中,他把莫斯科写得令人十分眷恋,可是一提起彼得堡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情调了:

那里的生活严酷、空虚、消沉, 好像芬兰湾的平坦海岸。

的确,他非常不愿意离开莫斯科。他热爱莫斯科,他儿童时代和少年时代的许多愉快和悲伤的回忆,都跟莫斯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许多朋友和他爱恋着的亲爱的洛普欣娜,都住在莫斯科。他的青年时代,也是在莫斯科度过的。可他一生创作的成熟阶段,除却被放逐高加索那段时间以外,则是在彼得堡度过的。

彼得堡很不热情地接待了莱蒙托夫,他入彼得堡大学的意图未能如愿。那儿不承认他在莫斯科大学的两年学历。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实际上俄国其他各个大学也都不接受被莫斯科大学开除的学生。

那年夏天,莱蒙托夫的五名同学从莫斯科来到彼得堡,进入禁卫军士官学校。他们都不愿意当文官,其中有莱蒙托夫的谢列德尼科沃庄园的密友阿列克塞·斯托雷平。

这些同学都劝莱蒙托夫进军校。他动摇了。莱蒙托夫早就决定献身文学, 不过要搞文学,还得有个固定职业,使生活自立才行。因为当时的习俗认为, 一个贵族靠稿费生活是很不体面的事情。

莱蒙托夫作出了最后决定。一八三二年十一月十日,“贵族少年米哈伊尔·莱蒙托夫”考入了禁卫军士官学校,成为骠骑兵联队的士官生。于是, 这个家族中又多了一个军人。

莱蒙托夫出身于军人家庭。不仅他的父亲是军人,而且他的母系亲属也都是出众的军人。外祖父曾为现役军人,军职很高,只是后来自杀了。外祖母出身于罗曼诺夫王朝的斯托雷平显族。外祖母的哥哥亚历山大·斯托雷平, 年轻时曾给伟大的苏沃洛夫元帅当过副官,曾随同苏沃洛夫攻占过伊斯玛尔,而且曾名噪一时,以至拜伦在他的叙事诗《唐璜》里还歌颂过他。外祖母的两个兄弟德米特里·斯托雷平和阿法纳西·斯托雷平,都在炮兵部队里服过现役,其中一个后来还升任为团长。两人还参加过波罗金诺战役,并在

决定性时刻曾大显身手。莱蒙托夫的《波罗金诺》一诗,在创作素材上,其中有一些就是取自家族中参加过那次战役的人的回忆。

看来,莱蒙托夫进禁卫军士官学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好像是为了继承军旅世家的传统。从此,他也开始了军旋生涯。

在军校度过的两年,莱蒙托夫称之为“可怖的两年”,这环境,比起莫斯科来,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未来的军官们每天伴着鼓号声起床。他们是在一种野蛮的军事训练和无度的酗酒中度过时间的。校长是沙皇的兄弟米哈伊尔·巴甫洛维奇将军。他以练兵严厉而出名。他随意惩罚学员。

莱蒙托夫在《士官生的祈祷》这篇打油诗中,描写了军校的日常生活:

天上的王啊! 快来帮帮忙。

叫我像逃出火坑一样, 脱掉这身瘦小的军装。拯救我吧,

让我免遭行军的苦刑, 也别把我赶上

列队的演兵场。

在军校里,士官生是不许阅读文学作品的。莱蒙托夫那时只有一个愿望: 尽快毕业,早日离开这个窒息人的环境。但就是在这里,他也仍然坚持文学创作。每天晚上,操练课上完了,他便背着军官们,冒着受处分的危险,躲在远远的教室里,一直写到深夜。在万籁俱静中,他一个人可以自由地思索、阅读、写作。那时,他正在写一部叙述普加乔夫起义的长篇小说。他早在莫斯科读书期间,就已动手写这部作品了。小说的名字叫《瓦季姆》。

描写普加乔夫运动,在那时是犯禁的。莱蒙托夫心里明白,但他没有因此而停止写作。

莱蒙托夫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目睹过塔尔罕内和谢列德尼科沃庄园里农奴们的悲惨生活。他在童年时期也常听奶娘和仆人们讲述,农奴的生活有多么可怕和痛苦,也看到塔尔罕内与他做游戏的那些村民的孩子,他们住的是烟雾弥漫的木板农舍。他还常听那些亲眼看到过普加乔夫起义的老人,讲述有关义军的故事。他的外祖母也常给他讲普加乔夫起义的故事。

阿尔谢尼耶娃给外孙讲,说她娘家有位军官,在一七七四年跟普加乔夫起义军作战的时候阵亡了。起义队伍曾从塔尔罕内庄园附近路过,吓得地主们惊慌失措,四方逃难,说普加乔夫是地主们的灾星。

在军官学校的时候,关于普加乔夫起义的种种回忆,有了特殊的意义。当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时,四处流传着有关新的“普加乔夫运动” 即将到来的议论。于是,“俄罗斯的凶年”的传说对莱蒙托夫就更有吸引力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日益认识了历史的真相,明白了拉辛和普加乔夫是为了什么才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十二月党人是为了什么而奋斗的。他看到自由燃烧起生活的希望和事业的追求,他学会了憎恨农奴制。他这时把自己的全部思想和感情,几乎都倾注在《瓦季姆》的写作上。自然,《瓦季姆》的初稿还留有作者思想和艺术上不够成熟的痕迹。

《瓦季姆》这部长篇小说,在俄罗斯文学中是第一部描写普加乔夫起义的作品。在莱蒙托夫以前还不曾有任何人写过这一主题。普希金在一八三三年才开始写《普加乔夫的历史》,而《上尉的女儿》则是在一八三六年写的。莱蒙托夫的《瓦季姆》是在普希金这两部作品问世以前很早就已经开始创作了。

在军校期间,莱蒙托夫还写了长诗《哈吉·阿勃列克》。他有个姓尤利耶夫的亲戚和朋友,他们都是军校的士官生。有一次,后者背着莱蒙托夫把他的这篇长诗偷偷拿走,交给了《读书文库》杂志社的编辑先科夫斯基。这位编辑很赏识莱蒙托夫的诗作。一八三五年八月号的《读书文库》全文刊载了《啥吉·阿勃列克》,署名是莱蒙托夫。这是诗人第一篇印刷出版的作品。

军旅世家出了一位年轻的墨客,他正朝着与禁卫军士官学校的培养目标相反的方向发展。军旅生涯,对他的文学事业,并无多大影响。相反,他的诗才和他在军校的骑术一样,却在与日俱增。

一八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莱蒙托夫毕业于军校,被派往禁卫军骑兵团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