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风云
一八三四年末,莱蒙托夫由军校毕业,以禁卫军少尉旗手的军阶,被派往骠骑兵联队。从此开始了他的军官生活和上流社会的生活。联队的驻地皇村,位于彼得堡近郊,是现在的普希金城。莱蒙托夫经常来往于京城和皇村之间。他的生活日程,白天是皇村阅兵、操练,晚间则是彼得堡的舞会和剧院。
在这里,莱蒙托夫经常接触宫廷人物,但他的目光不曾被宫廷富丽堂皇的伪装所迷惑,也从不为宫中的诱惑所动;他写道:
面对上流社会那些蠢驴, 我绝不卑躬屈膝。
每次到彼得堡,莱蒙托夫都是住在早已故去的外祖父阿尔谢尼耶夫的寓所。一八三六年春,外祖母要从塔尔罕内到彼得堡来,想与外孙住在一起, 便在花园大街沙霍夫楼租下一套房间。
到皇村不久,莱蒙托夫就写完了长诗《大贵族奥尔沙》和剧本《假面舞会》。剧本的构思就其立意而言,是要反映上流社会的道德面貌。在这方面, 他受格利鲍耶多夫的《聪明误》的影响最大。
莱蒙托夫希望他的《假面舞会》能在亚历山大剧院上演,所以便把剧本交给了书报审查机关。主管书报审查的卞肯道尔夫,亲自看了剧本,并认定
《假面舞会》是“颂扬罪恶的”。主要根据是,剧终阿尔别宁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子而没有受到惩罚。他“希望把结局改一下,最好能以阿尔别宁先生同他的夫人和解而告终。”
除了对结局不满以外,审查官还认为作者“无理地攻击了化装舞会”, 并且“对上流社会的贵妇也不够尊敬”。
莱蒙托夫改写了《假面舞会》。结果他给剧本添上的结局不符合第三厅的规定。剧本再次被否定了。
莱蒙托夫进行了第二次改写,似乎“不好的地方都已删掉”,可卞肯道尔夫仍觉得这是一部“不妥当的”戏剧,最后还是禁演。
筹划演出《假面舞会》的活动遭到失败以后,莱蒙托夫于一八三六年动手写长篇小说《李果芙斯卡娅公爵夫人》。在写作过程中,他的童年好友拉耶夫斯基曾给予他很大帮助和支持,但小说没有写完。
从俄国军队在波罗金诺战场抵抗拿破仑的大军开始,到一八三七年,整整二十五年了。波罗金诺战役二十五周年纪念,成了俄国人民的全民节日。莱蒙托夫写了《波罗金诺》来纪念这个伟大战役。他所采用的形式是一个普通炮兵,一个老战士不加粉饰地给一个青年人讲述这个战役。
从现实主义的准确性来看,《波罗金诺》可以跟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最完美的篇章相媲美。托尔斯泰曾诚恳地说道:“《波罗金诺》是我的《战争与和平》的种子。”
《波罗金诺》是一篇叙述俄国人民伟大胜利的故事。一八四○年别林斯基读了《波罗金诺》。他特别指出这篇诗的全部基本思想表现在第二节里面, 那一节从老兵的回答开始:
“是啊,我们那一代, 可不像如今这代人:
是勇士——不像你们!”
别林斯基写道:“这个思想,是对怠情无为中昏昏欲睡的当今一代人的怨恨,是对充满光荣和伟业的伟大历史的羡慕。”
《波罗金诺》是莱蒙托夫的得意之作,是他亲自决定署名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诗歌。这篇诗作深蕴着诗人的心声,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希望。他把自己最珍视的诗奉献给普希金,并在殷切的期待中静候他的回音。谁知道送来的却是诗人遇害身死的噩耗。
莱蒙托夫怀着极大的悲愤,在普希金去世的当天,在花园大街沙霍夫楼的住宅里抱病挥毫,写出了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不朽诗篇《诗人之死》。莱蒙托夫猛烈地抨击那些制造普希金之死的罪魁们,把矛头直接指向尼古拉一世。他住在彼得堡和皇村,接触宫廷和上流社会,能够最恰当地揭露“麇集在王位前,绞杀自由、天才和光荣的屠夫。”
莱蒙托夫因为写了这首诗,才被最高当局在一八三七年二月二十五日下令流放到高加索。
在风云滚滚的彼得堡,莱蒙托夫充满愤怒的诗篇,成为尼古拉一世黑暗统治时代的正气歌,并和普希金的名字一起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金匾上,昭示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