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和壮族中的别样庆祝活动

传说古时候,海南保亭地区遍布温泉,黎族百姓劳作之余,用橘叶泡温泉沐浴,以消除疲劳,医治百病。在温泉中嬉水游戏,更使人容颜美丽,精神焕发。

这事传到天宫,王母娘娘派七仙女下凡,看看这里是否可以与天宫媲美。七仙女嬉戏于保亭的山水之间,流连忘返。海上一位魔力高强的风神知道此事,竟想占有这块地方作为栖身之地,他每次到来时都会带来狂风暴雨,损毁大片田园。

为了守护这块美丽的土地,七仙女化为七座秀丽的山峰,人们将这七座山峰叫做七仙岭。七仙岭下的黎族百姓为了纪念七仙女,就在每逢农历七月初七的这一天,纷纷来到温泉嬉水游玩,并供奉祭品,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安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后来盛行的嬉水节。

嬉水节习俗是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保亭地区的黎族自古信奉祖先,把死去的人和祖先统称为“鬼”,认为祖先仍然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着,可以影响世间人的一切行为。当地有句俗话叫:

碰风不死,碰水死。

可见,黎族对水非常敬畏。因此,在农历七月初七要举行祭拜水的活动,叫祭水节。这一天,男女老少早早起来迎接从温泉取来的“圣水”,把“圣水”洒在身上,祈求吉祥安康,然后杀猪宰羊,摆起酒宴,集聚共饮。

同时,唱着祭鬼的歌谣,跳起祭鬼的舞蹈,黎语叫“骏乘”,后来改为简易欢快的竹竿舞。待到日上中竿,人们来到河边,向河里抛下祭品,表示对水鬼的尊敬,接着跳下河中玩水游戏,叫做“识鬼”,与鬼同乐。没有下河的人们则在岸上互相洒水,祈求水鬼保佑,以后不会再发生洪涝灾害。

这种祭水习俗,随着黎族社会的发展,旧的形式逐渐被淘汰,新的形式不断产生。人们众口成俗,把这一活动演绎成了后来的“嬉水节”。

壮族的节日很多,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的“七月香”戏水节就是其中之一。它流传千年,主要分布在连山的福堂、小三江、上帅等壮族聚居地。

“七月香”戏水节这天,壮族人既不请客加菜,也不务农事,而是要下河戏水、沐浴。

传说,在这一天,手捧圣水的七仙女走入吉水河,将寓意喜庆幸福的圣水倒入河中。圣水汇入吉水河,泼在戏水人的身上,就会带给人们吉祥快乐。

节日里,随着粗犷的牛角号响起,身着法衣、手持法器的壮族师公带着40名壮族法徒,从戏水场石墩处鱼贯而出。至主祭台,一番焚香燃烛,祈祷河水洁净,人民平安吉祥。

祭祀刚落,竹排上的壮族姑娘就与壮族小伙开始款款对唱,传情达意。而在水上舞台,近百名壮族姑娘穿着节日盛装踏歌起舞,犹如一缕红霞。

壮族的“七月香”戏水节,充满了浪漫色彩。欢快的壮族风情舞、优美的壮歌声溢满了吉水河两岸。隆隆的礼炮声过后,吉水河两岸顿时欢腾起来。

连山县城河段的拱桥上,美丽的壮族姑娘把绣球抛向河心,数十个壮族小伙子从四周向河中心的绣球游去。大家奋力争先,都想把姑娘抛出的含情绣球抢到手。

绣球抢毕,载着壮族少女的10多张竹排溯江而上,前往戏水区。在戏水区,水上舞台的壮族傩神高举各色旗幡伴随着咚咚鼓声隆重出场,众傩神跳起原始粗犷的壮族傩神舞,壮族“七仙女”也翩然降临。

在整个节日期间,水上抢绣球和山歌对唱等活动最具壮族特色。山歌对唱通常在河边进行。两岸青年男女,用歌声唱出自己的心声。

对歌会上人们以水传情,戏水狂欢,以歌会友,高潮迭起。醉人的欢笑,无穷的快乐,构成一幅万民同乐的河心戏水图。

[旁注]

黎族 我国岭南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百越的一支。西汉曾以“骆越”、东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泛称我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黎族是壮侗民族后裔。译音“俚”、“里”、“李”、“黎”,在壮语中的意思是“蛇”的称呼。

嬉水节 是保亭黎族苗族一年一度盛大的民间传统节庆。农历七月初七,是七仙女与董永鹊桥相会的好日子,在南国海南少数民族聚居地保亭县,人们以温泉泼洒自己的心上人,让甜美的爱情表白得淋漓尽致。

竹竿舞 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是黎族人非常喜欢的一种舞蹈。

牛角号 用牛角制成的号角。苗族人民,每当在举办什么祭祀活动或者表演苗族艺术绝技的时候都要吹牛角号,用以表示自己的庄重。

绣球 一般由彩绣做成,是我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在我国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之时,就预定于某一天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

[阅读链接]

七夕节自古一来,从汉族地区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我国本来就是个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国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七夕节庆与汉族的时间一样,但活动形式有所改变。如湘西吉首、矮塞坡、古丈一带苗族传统节日“七月七鼓会”,这天,苗民们穿着一新,欢聚鼓场,击节打鼓,翩翩起舞,并从击鼓比赛中产生出鼓王。

还有一些地区,把农历七月初七叫做“七月香节”,当日备好酒肉茶盐米粒各两碗、箸两双,祀供先祖,当地的瑶族最为敬重,在外地做事的要回家过节。

还有纳西族的“七月会”、苗乡侗寨的千人长桌宴,土家族的“纳顿节”等,活动都与七夕有关,只是活动形式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