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和台湾地区的七夕节习俗

在福建地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粉,以及一个上香炉。

一般是在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

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在福建,还有把七夕乞巧的供食分给孩子们的习俗,说吃了可以增进友爱,不会吵架。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在会馆摆下各式各样的香案,遥祭牛郎和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

一直到了后世,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会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和织女。但是,有关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依然还会流传下去。因为,祈求爱情和婚姻的幸福,是亘古不变的人类情结。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同样也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

据考证,闽南人过去跨越海峡到台湾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回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

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每年的七夕,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

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满16岁时,父母领着孩子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

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行成人礼。台湾民众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鸟,即鸟母照顾长大的。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委托,因此七娘妈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

相传以前在台南的西区一带,有5个小港为5个姓氏各据其一,以搬运船货谋生,而小孩在未满16岁以前,工作时只能领一半的工钱,满16岁以后,才被视为大人看待。所以,当地如有子女满16岁的,就为他们举宴,请来工头及亲朋好友欢宴庆祝,以此证明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虽然当年的5个港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这个风俗一直流传下来,从未间断过,只是改在七娘妈的生日,即七夕节统一庆祝孩子长大成人,叫做“出鸟母宫”。这个成人礼庆典被称为“做16岁”。

做16岁的成人礼庆典,在台南中山路的七娘妈庙里举行。这是台湾唯一一座专门供奉七娘妈的庙宇,是由大陆迁到台湾来的,建于1823年,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了。

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孩子的父母要按古礼准备一定规格的祭品,即七碗油鸡酒、一盘面、四果、六色菜碗、七碗甜芋、红龟粿、两根带尾的甘蔗及五牲等。

除了祭品外,家长们也为子女特制一个“七娘妈亭”。这个七娘妈亭是由一根根竹枝绑扎成楼台的框架,其外贴上五光十色的花纸或神像纸,有一层的,也有二层、三层的,都得预先定做。

一番祭拜之后,由双亲捧着七娘妈亭,让小孩从亭下走过,如此便表示孩子在七娘妈的庇护下,已经长大成人了。

因为七娘妈喜欢住建筑华丽的楼宇,喜爱梳妆打扮,因此礼毕后,便将金纸、经衣,即印有衣裳、梳子等图形的黄表纸,连同七娘妈亭一并焚烧,以示贡献了。

在闽南和台湾地区,在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就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祭品,另加鸡冠花与千日红,到寺庙祭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系在颈上,一直带至16岁才在七夕节那天拿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

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已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朋好友,进行一番庆贺。

闽南和台湾的民间七夕,虽不重视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七夕这天晚餐,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鸡蛋、瘦猪肉、猪小肠、螃蟹等。晚饭后,分食石榴。这两种食物均有一定的驱虫功能,因而很受欢迎。

台湾地区在七夕的晚餐,民间还习惯煮食红糖干饭,这对诱虫吃药也起了辅助作用。为什么有此独特节俗呢?相传出自海峡两岸尊奉的北宋名医“保生大帝”吴云东。

那是在景佑元年夏令,闽南一带瘟疫流行,好心的名医吴云东带着徒弟,四处采药救治百姓。他见许多大人、小孩患有虫病,就倡导人们在七夕这天购食使君子、石榴。因七夕这天好记,期间又是石榴成熟季节。所以,人们都遵嘱去做,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

到了后来便相沿成俗,并随着闽南移民过台湾,而且还一直沿袭了下来。

[旁注]

刺绣 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我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成人礼 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一根簪子。

五牲 古代用作祭品的5种动物。具体的五牲有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是牛、羊、豕、犬和鸡,流传较广,第二种是麋、鹿、麏、狼和兔。第三种是麏、鹿、熊、狼、野猪。

中药 即中医用药,为我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由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保生大帝 即吴夲,曾任宋御医,后悬壶济世,医德高尚,深受人们敬仰。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乡民建庙奉祀尊为医神。著有《吴夲本草》一书。我国大陆和台湾有数百处供奉吴夲的保生大帝祠堂,保生大帝为我国闽南、潮汕及台湾等地区所信奉的道教神祗,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公。

[阅读链接]

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这天,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这一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日子,在古代也被人们称为“乞巧节”,甚至可以说是古代情人之间的节日。

古代刺绣香囊就是当时流行于七夕的情人之间的礼物。在过去,人们喜欢往荷包内放入香料,做成香囊。刺绣香囊用五色丝线缠成,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

古代的香囊是用来提神的,也有用香料来做的,因其香适合很多人的喜欢。而在古代,这就成了两个人之间的定情物,传递心上人早日出人头地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