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在太空的壮丽篇章

如今的天空,可以说是群星灿烂,各式各样的卫星都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着。可是如果没有卫星测控,飞行在太空的卫星就成了断了线的风筝。

我国从 1970 年 4 月 24 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已发射了几十颗国

产卫星,还发射了 10 余颗外国卫星。所有的这些发射的测控任务都是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担任的。30 年来,该中心的广大工作者艰苦奋斗、不断发展, 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共和国的蓝天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走进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这座闪烁着现代高科技之光的殿堂,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神话迷宫。走在庞大的设备群中,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太空之行都从这里开始。

“风云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气象卫星。1991 年除夕 7 时 35

分和 19 时 14 分,该星两次进入我国上空,发回了清晰的气象云图,可是当

卫星于 20 时 57 分再发回的云图却让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技术人员震惊万分:云图开始扭曲、倾斜、杂乱——卫星出现故障。

卫星研制与卫星测控专家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形成了一个方案。到“五一”节,通过各方辛勤的努力,终于使这样一颗卫星恢复正常,创造了世界卫星测控史上的奇迹。

在太空抢险方面,中国也站到了世界的前列。1979 年 6 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美国 1973 年 5 月 14 日发射的重达 77.5 吨的空间站,失去控制, 并请求中方协助寻找。

对卫星陨落前的预报精度,代表着一个国家航天事业的技术水平。当时世界各国主要航天控制中心竞相发布陨落预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结果与卫星陨落仅差 4 分钟,居各国之先,向世界各国显示了测控能力,也是航天水平的大展示。

西安卫星测控可以实现一网多星,而且模式很独特。

1965 年中国的战略家们在计划研究设计一颗人造卫星的同时,就指示对

卫星观测系统进行探索研究。1967 年 6 月 23 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前身宣

告成立。到了 60 年代末,中国就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地面观测网。

30 年来,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迅速发展,如今已形成了由多个固定和活动测控台站组成的全国分布的科学、高效、经济的多功能的航天测控网。

通信卫星发射后,被定点在 3.6 公里高度的某一位置,虽然在设计上与地球同步转动,但由于太空中的一些因素影响,卫星会出现东西漂移;另外, 卫星姿态的变化使垂直于赤道的倾角难以保持,管理的作用就是将卫星不断地拉回“定点”位置,姿态保持正确倾角。

在欧美国家,通常要为这一类型卫星的测控管理单独建立一个控制中心,相应支持,这类系统投资巨大。而我国发射的所有卫星的测控管理任务全部由一张控制网来完成。这就是被誉为国际首创的一网管理多星的独特卫星管理方式。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编辑了一套涵盖卫星轨道测量、计算卫星状态遥测、处理和卫星控制三大类的执行软件模块;在“八五”期间,标准化、自动化程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10 余年来,他们先后对10 余颗不同类型的卫星实施了成功的管理,最多一次曾承担了不同类型 6 颗卫星的管理工作,创下世界航天测控领域的一大奇迹。

在他们精心的看护下,我国80 年代中期发射的3 颗通信卫星全部实现“延寿使用”,其中最长的已超过设计使用寿命的 2 倍,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广泛开展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紧盯世界航天技术新动向,不断提高我国航天测控技术水平。近年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打开了神秘之门,先后有美、俄、英、法、德等几十个国家代表团来访,在世界空间技术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美国休斯公司、法国马特拉公司和前苏联宇航局都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进行了真诚的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