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生活趣事

太空,是一个不同于地球的空间。到目前为止,人类没有发现太空生命; 也可看出太空是一个不适合生命生存的空间。那么,地球人要在太空生活, 首先是应该有一种保护,让人体不受伤害。科学家们为此,费尽心思设计出了许多太空服装,来抵挡宇宙环境的伤害和宇宙垃圾的攻击。

这些仅供几个人享用的服装,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服装,一套造价可达百万美元之多。1969 年 7 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期特朗作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地球人,穿的宇航服造价高达 150 万美元;1983 年 4 月,美国宇航员系束到舱

外做太空行走时身着的胶带式宇航服造价 260 万美元;俄罗斯“和平”号空

间站的宇宙员们一套宇航服价值也在 300 万美元以上;而布鲁斯作为世界上

第一个闯入太空自由行走的宇航员,1984 年 2 月 7 日他身穿无系束背包式宇

航服造价已高达 750 万美元。人称太空生命保护神的这些宇航服,造价如此昂贵,与太空环境下的特殊功能密切相关。

当然,与普通的服装一样,宇航员也要具备防寒保暖功能,空间站轨道在地球的朝阳一面温度高至 120℃,在地球的阴影一面温度底却低到零下 140

℃,因此宇航员的绝热防护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宇航服还要具备通风、供氧功能。进入太空后,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仿佛被封闭在一个几乎没有空隙的壳体中,而人既要流汗散热,又要呼吸空气。进入这种特殊环境要满足这些生理需要,宇航服就必须具有通风换气、提供氧气的功能。

1961 年 4 月,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所穿的宇航服结

构还比较简单。严格地说,那不过是一只维持生命的密封箱而已。到了 1969

年 7 月,美国登月宇航员的装束已从“密封箱”分出防尘层、耐压层、液冷

衣、手套、头盔、月面运动鞋和可视面具等 7 个部分,以及舱面宇航服、太

空行走服、救援轻便服等多种类型。衣料由 20 多种特殊材料织造而成,宇宙

服的腹部有氧气出入口,由直径 3 厘米的软管与背负的气瓶连通在一起。此外,里面还装有通讯联络的话筒、听筒,腰带上装有辐射计量仪、生理状况监视系统的各种传感器等。

美国在 80 年代研制的第三代宇航服,装备更加完善:它有两套供氧装置,以防不测;冷却水能自动调节并装有集尿装置,全部的设备都是由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舱外工作时,使用液冷气宇航服,冷却水在夹层中循环流动。热水流到背负生命保障的系统中冷却后再重新使用。贴近皮肤层的温度可在 7—27℃之间自行选择。因为色彩亮度对热量也有影响,宇航服通常选浅蓝色调。

宇航服尤其舱外宇航服的设计,到 90 年代初,更多地趋向于空间站的组装作业时使用。为了解开系在身上的“绳索”,完成独立作业,出现了一种框架结构的硬式宇航服。其头、躯干和足连为一体,胸部完全是金属制成的, 只有四肢关节用多层柔软材料,以保证作业方便。水平、上下移动则通过右肘一个蓝色手柄操纵喷射装置来实现。不过,这时的宇航服已越发远离服装的概念,称其为小型航天器更确切,价格当然更让人吃惊,以前不久美国航天局投入使用的“MMV”为例,单套重 111 公斤,造价 3000 万美元, l

公斤价值近 30 万美元!真不愧为价值连城的超级“时装”。不过,它以越来越完善的功能,让宇航员的生命得到了最有利的保障。

在太空中虽有生命的保障,但要在太空长期生活工作却有许多麻烦。对一切都会感到不习惯。你想喝水,水却有可能倒不出来;吃东西时,如不小心点,到嘴的食物也会突然飞了。你使用鎯头敲打东西,反作用力会把你弹得老远;就连写字用力大一点,人也会飞起来⋯⋯总之,在地面上看来十分简单的事,到了太空干起来却是非常困难。

第一个难题就是太空中睡觉不好。原因很多,其中最有趣的一点是地球人的生命规律到了太空中便乱了套。在地球上,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个昼夜有 24 个小时。可是在太空中航天器却是只用 90 分钟就可以绕地一

圈,那么也是 90 分钟内经历一次昼夜,24 个小时中就有 16 个昼夜交替,这自然让航天员的睡觉很成问题。不过科学家还是认为航天员应该保持地球上形成的生活节律。以 24 小时为一天安排航天员的作息时间。一般工作 8 小时, 2 小时用餐,2 小时锻炼,4 小时自由活动,8 小时睡眠。为了让航天员的正常生活不受太空中快速交替的昼夜影响,航天员用戴上眼罩的方式解决睡眠问题,用灯光亮度来模拟地面上的白昼。

当然,影响航天员睡眠的还有两个原因:一是航天器的各种仪器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噪声。为此,航天员在睡眠时须戴上隔音帽,并采用轮流工作的办法,保证每个航天员的睡眠时间。二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失重状态下,感

觉头和躯体仿佛分离,航天员睡在任何地方都有一种飘着的感觉;而且在飞船速度变化或振动时,飘着睡容易出事故。所以航天员的睡袋要固定在床上或壁上。欧洲航天局还设计了一种新式睡袋,里面可以充气,充满了气航天员就有盖上被子的感觉,消除飘飘下坠感,使航天员感到像在地面上睡觉一样。而且睡在太空也会做梦,而且太空梦与地球梦没两样。

吃和睡是生命维持下去的两个必备条件。太空中不仅睡不安宁,就连吃饭也是麻烦得很。

航天员的工作是很紧张繁忙的,体力消耗和脑力消耗都很大。所以,航天员的饮食是很重要、很讲究的,它必须能保证航天员有足够蛋白质、脂肪和水等营养。同时,为了让航天员在振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为了能让他们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脱钙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航天员的饮食必须含有丰富的氮、钾、钙等元素。而且受飞船这个特定环境的限制,食品必须便于运输贮藏、体积小质量轻,不易腐败变质。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失重的环境下,食品的包装和形状比较特殊。

为了航天员的饮食方便,食物的包装要求严格。开始,航天食品大都是软管式半固体食品。将各种含水丰富的肉、水果、菜,合成酱装在软管中, 吃的时候就像挤牙膏似的挤进口中。这种食品很好的克服了太空中食品失重,不让到嘴边的食物飞走影响仪器设备。可是这种食品缺少“色”、“香”, 所以不能引起食欲,不受航天员的欢迎。

航天员在太空中往往食欲较差,他们常常是吃了不少东西,却不知是什么滋味。于是人们又研制成功了航天脱水食物。将食物脱水、冷冻、干燥, 再用塑料薄膜包装,要吃时,注入热水,食品可以迅速恢复原有的形状和颜色。这样可以刺激航天员的食欲,使用方便,有点类似我们常见的方便食品。

后来,人们又进行了改进,制成了软包装罐藏食品。将鸡块、鱼片、肉片等经过蒸煮灭菌,用塑料薄膜包装,这类食物有一定的粘性,放在盘子里也不会因失重而飘起来,航天员就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进餐。

至于航天员的饮料,种类很多。一般制成粉剂或颗粒,装在塑料袋中, 加水即可饮用。

在太空中,航天员采用每日四餐、份饭制的进餐方式,一周内食谱不重复。为了工作需要,航天员轮流分批用餐。食物都有日期秩序的标号。厨房里有冷水、热水、烤箱等等用具。脱水食品和饮料则用类似注射器针头的空心针把水注入,经过烘烤加工就可以食用。

为了进餐过程的顺利,克服失重情况,餐桌是特制的。餐桌有磁性,能吸住盘子、刀、叉、匙等餐具,餐桌上有水冷却器和水加热器。用餐时,先要将身体固定好,进食时动作要轻柔,呼吸节奏要调节好,而且咀嚼时,不能张嘴,否则,嘴里的食物也会飞掉。

总之,在太空中,进餐是件费力费神的事情,航天员必须集中精力,吃饭问题也就解决了。

那么,人类生活在太空的基本问题就得到了缓解,人类已经能长期的生活工作在太空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