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春秋

杨坚受禅称帝

杨坚(公元 541 年—604 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祖籍武川

(今属内蒙)。父名杨忠,是西魏 12 大将军之一,赐姓“普六茹氏”。后仕北周,官至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

杨坚于西魏文帝大统七年(公元 541 年)生于冯翊(今陕西大荔)的般若(音 bōrě)寺,14 岁即任京兆尹功曹,15 岁以父荫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并晋封成纪县公。由于他年少勋高和“貌有反相”、“恐非人下”之嫌,故招致北周统治集团的猜忌。武帝宇文邕在和叔父宇文护的争权斗争中, 依靠杨坚的实力地位和杨氏家族的影响,得以巩固自己的政权。杨坚的恩宠不衰,未尝不是宇文邕的回报。但宇文邕对他亦有戒心,知他不是久居人下之辈,故采取许多怀柔笼络之策,使其为己所用。建德二年(公元 573 年) 太子宇文赟(音 yūn)纳杨坚长女为妃,这种政治联姻,使 2 人在君臣之分以外,又结成儿女亲家,为宇文政权的长治久安,拴上一条姻戚纽带。从这一举措,可以看出宇文邕的良苦用心。

大成元年(公元 579 年)杨坚之婿宇文赟即位,是为宣帝。杨坚以皇后之父的身份晋封为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又升任大后丞、右司武,不久再擢升为大前疑。宣帝每次出巡,均由杨坚留守京师,统摄朝政。从此威望渐隆,外戚擅权之势已成,主弱臣强之局已定。宇文赟之与杨坚,虽有君臣之义,翁婿之情,仍惴惴不安,“颇以为忌”。加之后宫四妃争宠,彼此相谗;而杨后之尊,又成为众矢之的。起初,宣帝还能明是非,分曲直。以后因毁语日多,是非莫辨,常怒斥皇后道:“必杀你全家诛你九族。”一次宣帝召杨坚以议事为由,察其神色,验其忠奸,谓左右曰:“杨坚入宫,若有惶惧之色,即杀之。”杨坚见宣帝之后,神色自若,仪态安详,才免遭杀身之祸。此后,宣帝昏暴日甚,喜怒无常。一天借故将杨后赐死,逼令自缢。幸因杨坚之妻独孤氏入宫求赦,叩头流血乃免。杨坚虽百般韬晦,仍情不自安,就向昔日同窗,时任内史上大夫宣帝宠臣郑译求助说:“我求外任以苟全,望公相机相助。”恰值宣帝欲委郑译伐陈重任,筹划征服江南事宜。郑译借机要求杨坚参与,担任扬州总管,总领伐陈军事,得到宣帝首肯。临行之日,宣帝忽得暴病,急召刘昉、颜之仪等亲近大臣,入宫托付后事。杨坚见朝政不稳,以病足为由,留京以观事变。宣帝弥留之际,口不能言,无所嘱托。刘昉见太子甚幼,就与郑译合谋,矫称宣帝诏命,命杨坚入宫辅政, 总管中外兵马大权。宣帝病逝后,刘、郑二人秘不发丧,俟杨坚调兵遣将, 部署就绪之后,才讣告朝野。杨坚于大象二年(公元 851 年) 5 月 24 日扶

植宇文阐即位,年仅 8 岁,称为静帝,改元大定。杨坚自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总揽军政大权后,第一要务就是铲除北周宗室势力。6 月 4 日以千金宫主远嫁突厥为由,将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膝王宇文赟(音 yóu)5 人召至京师,均以谋逆之罪于同年 6 月、7 月、11 月先后诛杀。至此,杨坚牢牢控制了北周大局。此后虽有相州(今河南安阳)总管尉迟迥、郧州(今湖北安陆)总管司马消难、益州(今四川成都) 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反叛,均被杨坚迅速平定,无伤大局。杨坚于北周大定元年(公元 581 年)2 月受禅称帝,改元开皇,仍都长安,立长子杨勇为太子。杨坚原承父荫,曾封“随国公”,因改朝号为“随”,又恶“随”字带“走”, 故将“随”去“走”为“隋”,称为隋文帝。杨坚从矫受诏命入朝辅政,到

代周称帝前后不到一年时间,其得国之易,在改朝换代史中,是无人与之相比的,故历代史家叹为异事。

杨坚立国之后,颇能勤政。史称杨坚每日平明听朝,日员(zè)忘倦。五品以上官员,均使之论事;由于论事时间过长,就命宿卫传餐朝堂而食, 这在封建帝王中是独一无二的。他经常外出察访,路逢上表者,则驻马亲自询问,诸如官吏为政之得失,百姓生活之疾苦,均在察访之列。为了惩治贪官,他往往派人伪行贿赂;受贿者则处以死刑,且亲自临决。开皇年间,关中地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他派人至民间察看百姓所食何物,有得豆屑杂糠回奏,杨坚流涕展示群臣,并引咎自责,减损御膳,一年之间不食酒肉。还让关中饥民就食河南,泽及万民,堪称义举。

杨坚的俭朴之风,亦为世称颂。史称杨坚“居处服饰,务在节俭。”隋宫嫔妃,均着多次浣濯之衣。车马服饰破敝,补缀而用,不得新制。杨坚平日御膳,荤食只限一肉,素菜数碟而已。开皇十五年(公元 595 年),相州刺史豆卢通进贡绫纹布匹,杨坚命焚毁于朝堂之上。此后,再无贡物邀宠之徒,敢于效尤希宠。俭朴之风,上下相化,在开皇、仁寿之间,官吏均不穿绸缎,不饰珠宝;常服多为布帛,装带不过铜铁骨角制品而已。这种俭朴之风的形成,虽有“齐之以刑”的因素,但杨坚本人的榜样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杨坚建国之后,宽恤民力,轻徭薄赋,采取许多经济措施以巩固政权。开皇元年,即位伊始,就将官牛 5000 头分给贫民,帮助他们发展生产。第二年又颁布均田租调的新法令,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规定一个成年男子受“露田” 80 亩,“永业田” 20 亩;妇女受露田 40 亩。永业田永为受者私有,露田在受者死后必须归还。还颁布“轻税入官”政策。“轻税” 就是减轻农民负担;“入官”就是整理户籍,把所纳税物农户从地方豪族手中转为国家税户。开皇三年下令将百姓成丁的年龄由 18 岁推迟到 21 岁;丁

男服役期限,由 1 个月减为 20 天。每户调入国库的绢由 1 匹(4 丈)减为 2 丈。这种富民政策,不到几年使隋朝仓库充盈,民康物阜。《隋书·食货志》就记载当时“中外仓库,无不盈积”,京师“帑屋(钱库)既充,积于廊庑

(室外走廊)之下。”隋文帝因之停征赋税,“以赐黎元”。这种雄厚的物质基础,为隋平陈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隋文帝即位不到 1 月的时间,就任命声名素著的韩擒虎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总管、贺若弼为吴州(今江苏扬州)总管,共同筹划平陈之事。其时因突厥为患,北方未安,无暇用兵南国。至开皇八年(公元 588 年)隋文帝才下令出兵,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及大臣杨素并任行军元帅。杨广从六合

(今江苏六合)、杨俊从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杨素从信州(今属四川) 等地共征集地方总管 90 人,发兵 50 余万,由晋王杨广统一指挥。九年正月隋军渡过长江,贺若弼由扬州至京口,韩擒虎由庐江至采石,形成钳形攻势, 夹击建康。2 月城破,韩擒虎率先入城,俘陈主叔宝,陈朝宣告灭亡。从西晋末年延续 300 年的南北分裂局面至此宣告结束,中国复归于一统,这是隋文帝的一大历史功绩。

杨坚一生自奉甚俭,在封建帝王中实不多见,但晚节有亏。开皇十三年命杨素监造仁寿宫。其规模宏丽,《隋书》记载不详,唐初魏徵所写的《九成宫醴泉铭》有详细描绘。谓其“栋宇胶葛,台榭参差”,“珠壁交映,金碧相辉。昭灼云霞,蔽亏日月。”宫成,文帝命高颎察视。高颎回奏八个字: “颇伤绮丽,大损人丁。”总之,劳民伤财太甚。文帝因之甚为不悦。杨素

甚为忧惧,乃叩请独孤皇后斡旋,说什么天下一统,功高日月,造此一宫, 算不上什么耗费。杨坚是个极怕老婆的皇帝,皇后这么一说,他只得高兴起来,及去游观,又圣意大悦,奖钱百万,锦缎三千匹,杨素才祸中得福。开皇二十年废去任性奢华的太子杨勇,立矫为俭德的次子杨广为太子。故史家认为,隋朝的“乱亡之兆”虽然成于炀帝,但文帝已开其端。仁寿四年(公元 604 年)七月,卧病于仁寿宫的文帝,在杨广、杨素的控制之下猝然死去。据称,是二人谋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