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师蜂起

隋之速亡,是炀帝穷奢极欲的必然结果。他大兴土木,征发民工,大的工程要征役一、二百万人;较小的工程,也要征发一、二十万。男丁不足, 征调妇女。农民为了躲避兵、徭二役以保全性命,不惜自残肢体。手足虽残, 反而称为“福手”、“福足”。他营东都、建西苑,役夫死去十之四五,运尸之车不绝于道。他三幸江都,沿途索贡,以献礼之多寡而决定地方官员升降命运。官吏搜刮,势所必然。昔日俯伏在地的黎民,须臾之间,燃起反隋的怒火。

隋朝末年,义师蜂起,据史家统计,在京畿及关西一带有李弘等 19 支农

民起义队伍。在河北(隋之山东)、河南有尉文通等 71 支义军。在东南及长

江流域有刘元进等 31 支义军。在岭南有王万昌等 7 支义军。这 128 支义军, 河北河南占其大半。盖大河南北,受害最烈;兵、摇二役,征调最繁,农民起义的烈火自然烧得最为猛烈。大业六年(公元 611 年)隋炀帝下诏大量征兵,为进攻高丽作准备。王薄首先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章匠县境)发动农民起义,自称“知世郎”。一时之间,逃避兵、徭二役的农民“云集响应, 赢粮而影从”。尽管王薄晚节有亏,先降宇文化及、后附农民军窦建德、最后投降唐朝,但在隋末义师中有首先发难之功,这是应予肯定的。

在王薄振臂一呼之下,天下揭竿而起者不可胜数。鄃(音 shū)县(今山东夏津)人张金称、蓨(音 tiáo)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豆子义师蜂起 - 图1(音 gāng,在山东惠民县境)人刘霸道均高举义旗,反抗隋朝暴政。彰南(今山东武城)人孙安祖,因家乡水急,妻子饿死,本人又服兵役,在同县人窦建德的帮助下,刺杀县令,占据高鸡泊(今属河北),落草为王。窦建德因赞助义军,全家遭官府所杀,只得投奔高士达部下。不久孙安祖死,部下尽归窦建德,于是高士达窦建德二人成为高鸡泊的义军首领,义军有十万之众。大业十二年(公元 616 年),高士达以窦建德为行军司马,掌握行军作

战事宜。建德用计袭杀涿郡守官郭绚,使军势复振,归附日多,隋朝视为心腹之患。同年未,炀帝派太仆卿杨义臣进攻义军主力张金称。金称被杀,残部归附窦建德。杨义臣又乘胜进攻高鸡泊,高士达阵亡,建德招集溃散义军, 重组义军队伍,并为士达举行葬礼,大大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义军抗暴的信心。大业十三年(公元 617 年)正月,窦建德在河间乐寿县(今河北献县) 自称长乐工,年号“丁丑”,设置官吏,分治占领的郡县。大业十四年(公元 618 年)十一月,建德定都于乐寿,国号大夏,改元五凤。宇文化及缢杀炀帝之后,引军西归关中,建德攻宇文化及于聊城(今山东聊城)生擒宇文化及,俘获大批隋朝官吏、宫室人员。建德下令除宇文化及诛杀外,一律放散。愿去长安投奔李渊、去洛阳投奔王世充、去突厥投奔义成公主者,均派兵护送至辖区之外;愿意留下者,量才录用。后攻克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 迁都于此。他劝农桑,恤民力,对河北生产的恢复,农民的安居乐业有积极作用。后与李渊争夺河北的战争中,为其所俘,被杀于长安。

由杜伏威和辅公祏(音 shí)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也很活跃。他们于大业九年(公元 613 年)参加长白山起义军,同年二人领兵向淮南发展,越战越强。

大业十二年(公元 616 年),进军六合(今江苏六合),逼近江都,使炀帝大为惊恐,先派宋颢(音 hào)前去镇压,义军将隋军诱入芦苇荡中,周围放火把敌军全部烧死。大业十三年炀帝又派大将陈稜率领禁军前去镇压。陈稜老成持重,坚壁不战,避其锋芒,挫其锐气。义军采用激将之策,派人给陈稜送一套女人衣服,并称他为“陈姥姥”,诱他出战。陈稜被义军激怒, 出兵交战,义军乘机冲入敌阵,把隋军杀得大败,稜仅保性命而逃。杜伏威乘胜攻破高邮(今江苏高邮),占领历阳(今安徽和县),渡江克服丹阳(今南京市),于是控制江淮之间的大片领土,威镇东南,成为一支强大的义军力量。

隋末义军力量最为强大的一支,是由翟让、李密领导的活跃于河南一带的瓦岗军。瓦岗军先由翟让领导。翟原为隋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南)的法曹小吏,坐罪入狱,于大业七年(公元 611 年)左右,逃往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部)举起反隋义旗。不久单雄信、徐世勋(音 jī)也参加了瓦岗军。大业十二年(公元 616 年)曾与杨玄感起兵反隋而失败的李密,也投奔翟让军中,李密利用自己旧贵族的地位和影响,游说许多小股义军参加瓦岗军,扩大了瓦岗军实力和影响。他还向翟让献策,劝瓦岗军打出鲜明的反抗隋朝暴政的义旗。在李密的谋划之下,瓦岗军迅速地攻占了要塞金堤关,打下了荥

(音 xíng)阳和邻近的几座县城。炀帝慌忙派遣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率领精兵两万前往镇压。在李密的策划之下,瓦岗军把大部分兵力埋伏在荥阳大海寺北面密林之中,再由翟让带领小股义军列阵迎战,佯战佯败,把隋军引入伏击圈,伏军四起,隋军伤亡惨重,张须陀亦被义军所杀,从此瓦岗军声威大振。此后在李密的建议下,义军攻占了洛阳附近的兴洛仓(今河南巩县境内)。义军把粮食分给贫穷的百姓,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接着又在石子河

(今巩县东南)大败隋军,并在洛口建立了政权。翟让等推举李密为魏公, 他自知才能不如李密,拱手让出了义军的领导权。李密知人善任,如名将秦叔宝和程知节,以及唐初名相魏徵等人,都是由他发现和收罗并予以重用的。李密成为瓦岗军的首领后,又陆续攻下回洛仓(在洛阳北)和黎阳仓(在河南浚县)两大仓城,并多次挫败隋朝的东都留守王世充的精锐士卒,使之龟缩于洛阳城中不敢出战。自古以来,共患易,共利难。瓦岗军的巨大胜利, 反而激化了内部矛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更趋激烈,李密担心翟让会杀他, 使亲信在一次宴会上杀掉翟让,造成瓦岗军的大分裂。不久,李密降唐,后又叛唐,被唐军所杀。

隋末农民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结束了隋炀帝的腐朽统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它给唐初统治以深刻的教训,使之在一段时期之内不敢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压榨,缓和了社会矛盾。它还摧毁了士族门阀制度,打击了官僚特权阶层,为唐初庶族阶层登上政治舞台扫清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