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郭子仪
郭子仪(公元 697 年—781 年),唐代中叶的著名将领,经历玄宗、肃宗、代宗三个朝代。他是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开元中以武举登第。天宝十三年(公元 754 年)任天德军(今属内蒙)使,兼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
北)太守、朔方(今陕西北部)节度兵马使。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 年)11 月安禄山在范阳(今河北涿县)起兵叛唐,玄宗以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军
(今宁夏灵武南)太守,充朔方节度使,诏命率本部军马东讨安史叛军,很快收复云中马邑(今山西朔县)、东陉(今河北属地)等十余郡,以功加封御史大夫。
李光弼营州柳城(今辽宁锦州西)人,以骁勇善战闻于军旅,郭子仪和他向有嫌隙,在时人心目中有两虎不能并存之势。当天宝十五年叛军猖獗, 中原扰乱,玄宗遍求良将,并以河北(今河北地区)、河东(今山西地区) 防务人选征询郭子仪的时候,郭子仪立即推荐李光弼堪当此任。在国难当头之际,郭子仪能秉公心、泯私怨,说明他具有高尚的人格,时人许之以高义, 得到社会的普遍赞扬。这年 6 月,哥舒翰为叛军所败,潼关失守,京城震动, 玄宗逃往四川。7 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身边只有临时凑聚的乌合之众,牟容不整,士气低落,而盘踞两京(长安、洛阳)的贼军,声势浩大,气势逼人。肃宗诏郭子仪、李光弼率兵勤王,大军西进灵武,使唐朝临时首都的人心士气为之一振,从此郭子仪的朔方军成为唐朝恢复两京的中坚力量。肃宗即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公元 757 年)三月,郭子仪军威大振,大胜于潼关之后,攻克蒲州,收复永丰,自此以后,潼关陕西境内再无安史叛军的据点。10 月郭子仪又大败安庆绪之军于陕州(今河南陕县)之西,安庆绪渡河逃至相州(今河南安阳),郭子仪护卫广平郡王李豫(后为代宗皂帝)入洛阳,东都人民夹道欢呼王师归来,在民心士气上以极大的鼓舞力量。以军功卓著,加封子仪为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不久郭子仪入朝谢恩,肃宗派御林军仪仗队迎于灞桥(今陕西西安市东)之上, 肃宗慰抚郭子仪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话倒是实话,若无郭子仪的朔方军,肃宗想收复西京,即位长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乾元元年(公元 758 年)破贼河上,擒伪将安守忠献于朝廷,肃宗率满朝文武迎于长乐驿,进位中书令。至此,子仪的权位已臻极至,月满则亏,水盈则溢。人君之忌,宦竖之谗,飞短流长,此伏彼起。这年 9 月,唐朝制定了一个围歼叛军计划,调集了郭子仪、李光弼、王忠礼、安嗣业、鲁炅(音 jiǒng)、季广琛、崔光远、许叔冀、董秦等 9 个节度使的兵马,围歼贼酋安庆绪。可是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竟然不设中军之帅,统一号令,指挥战斗。若设元帅,当然非郭子仪莫属。而肃宗的解释是:“以郭子仪、李光弼俱是元勋, 难相统属,故不立元帅。”却以宦官鱼朝恩为宣抚使,代表皇帝指挥 9 节度使之兵马,已预示了这一战斗的失败结局。肃宗所言郭、李二将“难相统属” 是假,对二将(主要是郭子仪)失去信任,怕他们拥兵自大,难以驾驭是真。自此始,开创了唐朝宦官统兵的恶劣先例,此后恶果丛生,遗患无穷。乾元二年史思明精兵南下,复陷卫州(今河南汲县),伪称燕王,敌焰复炽。王师虽众,但军无主帅,进退无略,师老无功,只好敕令诸军各还本镇辖地。单令郭子仪的朔方军驻守河阳(今河南孟县),保卫东都。3 月复令郭子仪为东都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宦官鱼朝恩向惧郭子仪之军威,
趁其军机未预之际,中伤其短,蛊惑肃宗召子仪回京,罢其兵权,以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副帅。即便如此,郭子仪仍心系王室,忧国忧民,不断向朝廷提出军事建议。郭子仪罢职,敌军士气大振,史思明再次占领河洛广大地区,长安震动。乾元三年正月虽再次授郭子仪邠宁(今陕西彬县)、鄜(音 fū)坊(今陕西富县)两镇节度使。这只是一个空头衔,不让他上任带兵,仍然留居长安,以利控驭。对此朝廷谏诤之言骤起,公认郭子仪有保卫社稷的巨大功劳,有肃清叛军的军事才能,这样让他投闲置散,的确是朝廷的一大损失。肃宗在巨大压力面前,不得已于上元元年(公元 760 年)九月以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以管崇嗣为副都统。并令他率领英武、威远两支禁军及河西、河东诸镇之师,取道邹宁、朔方、大同、横野,直捣叛军老巢危阳。肃宗下诏十日,却被宦官鱼朝恩所阻,不让郭子仪成行。上元二年二月李光弼大败于邙山,鱼朝恩败退于陕州。加之河中军哗变,杀死主帅李国贞;太原军哗变,杀死节度使。朝廷耽心哗变士兵与叛军合流,局面便无法收拾。派年轻将领前去弹压,不孚众望,没有权威,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再度起用郭子仪为朔方、河中、北庭、潞、泽、沁等州节度行营, 兼兴平、定国军副元帅,充本管观察处置使,进封汾阳郡王,出镇绛州(今山西新绛)。是年 3 月,郭子仪临危受命,上任前辞别肃宗。此时肃宗已卧病不起,无法接见。郭子仪奏请说:“老臣奉命,将战死于外,不见陛下, 死不能瞑目啊!”他系心肃宗,忠于唐室,仍如往昔。肃宗召他至病榻之前, 泣谓郭子仪说:“河东之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郭子仪洒泪而别。郭子仪至绛州住所,第一件事就是擒拿杀害主帅李国贞的贼首王元振等数十人,当众正法,伸张正气,遏制邪恶,以振军威。太原将领章云京亦效法郭子仪, 擒诛贼首。从此以后,诸镇官兵军纪肃然,军威复振。
上元二年四月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自矜拥代宗即位有功,把持朝政, 猜忌元老重臣,对郭子仪更加防范,奏请代宗罢郭子仪兵权,召回长安管理肃宗陵墓事务。郭子仪回京后,将肃宗写给他诏敕 20 卷,献给代宗,使其洞察自己报国忠心,以释猜忌。代宗阅后诏答说:“我不德不明,使大臣产生忧疑之虑,深以为愧,望勿以为怀。”时叛军首领史朝义尚盘踞洛阳,朝廷派雍王李适(音 kuò,即后来的唐德宗)为元帅率师征讨。代宗欲以郭子仪为副帅,恰值鱼朝恩、程元振杀大臣裴茂、来瑱,播乱朝政,郭子仪之任命也就搁置起来。
宝应二年(公元 763 年)十月,吐蕃陷泾州,刺史高晖被俘投敌,引贼深入京畿,劫掠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今陕西武功东),逼近京师, 代宗无计可施,再次起用郭子仪,出镇咸阳。上次罢职,旧部散失殆尽。这次受命出征,只访求到旧部 20 人。没有战马,只得借用农民耕田牲畜以代。郭子仪赶赴咸阳之日,蕃军已渡渭水,代宗避难陕州(今河南陕县)蕃军进驻长安,扶持李承宏为儿皇帝。这次兵难,朝野皆咎贡宦官程元振。程元振惧,不敢还京,挟天子迁都洛阳。郭子仪上表恳请还都,以安定天下。十一月代宗还京,赐郭子仪铁券以记功,并图形于凌烟阁以彰其忠义。
吐蕃之难方平,叛将仆固怀恩于广德二年(公元 764 年)十月义引吐蕃、回纥(音 hé),党项联军数十万南下,郭子仪出镇奉天(陕西乾县),坚壁以待,贼军不战而退。永泰元年(公元 765 年)五月,仆固怀恩又诱引叶蕃、回纥、党项、羌、浑等蕃兵及山贼 3O 万贼兵南下,天子亲征,急召郭子仪屯兵泾阳,以 1 万人抗击 30 万之众,被贼军围困数重。郭子仪命李国臣、高升
二将拒其东,魏楚玉挡其南,陈回光挡其西,朱元琮挡其北,郭子仪本人率甲骑 2000 出没于前后左右,以为疑兵。虏见而问唐军:“此是谁?”答称: “郭令公也(指郭子仪)。”回纥将惊道:“令公尚存么?”回答说:“正率众将抗敌。”回纥道:“仆固怀恩妄称令公已亡。既健在,能见之否?” 郭子仪免去盔甲,布衣以出。回纥众将大惊,伏地请罪。郭子仪以酒相待约盟而散,终于化解了危机。
宦官鱼朝恩对郭子仪衔恨最深,数夺兵权,终无结果。总想挑起郭子仪对朝廷的仇恨心理,以从中渔利。大历元年(公元 766 年)十二月,以吐蕃寇泾州之机,鱼朝恩派人盗掘郭子仪之父的墓葬。朝野均知鱼朝恩所为,大家都担心郭子仪将大坏朝纲,报仇雪耻。外敌若乘乱而进攻,唐朝必亡。郭子仪心知宦怪用心狠毒,为了国家社稷,忍辱负重,报效朝廷。郭子仪入朝, 不言此事。及代宗询问究竟,郭子仪奏曰:“我带兵多年,不能禁止士兵挖人之墓,其事甚多。我父之墓被挖,是上天给我降罪的结果,不是仇人为患。” 以大智大勇大忠之至诚,化解了宦官制造的危机。
德宗即位,赐号向父。建中二年六月十四日逝世,时年 85 岁。德宗废朝
五日,群臣依次往吊。唐朝旧制,一品官吏坟高 1 丈 8 尺,为了纪念这位功
臣,特敕令加高 10 尺。谥曰“忠武”,和代宗之灵共同祭祀。郭子仪的一生, 为了唐朝社稷,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