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
李德裕(公元 787 年—850 年),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祖父李栖筠,是代宗朝的御史大夫。父李吉甫,是宪宗朝宰相。李德裕年少时好学上进,精通《汉书》及《左传》,明察历代盛衰兴亡之道。他不愿走一般读书人科举取仕的老路,而以门荫步入仕途,在当时引起了好坏不同的两种评论。誉之者认为他鄙视科举,反对进士浮夸不实的文风。贬之者以为他重视门阀出身,以祖荫得官,不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取得俸禄。这两种意见, 似乎都有偏颇。贞元中,其父贬谪南荒,随父迁流,不求仕进。元和初,其父再度入朝为相,避嫌不在朝中谋职,累任各地方官吏府中文书下吏。
“牛李党争”是唐后期朝臣之间的派系斗争。牛党的首领是牛僧儒,李党的首领即李德裕。牛李党争,从酝酿到结束,将近半个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朋党之争。起于宪宗朝代。元和三年(公元 808 年),朝廷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选拔人材,举子牛僧儒、皇甫湜(音 shí)、李宗闵 3 人在对策中痛斥政治腐败、贪官污吏的种种罪行,确实触及到当时的社会弊端。他们的策文被主考官杨於陵、韦贯之评为上等,要求朝廷优先录用。宰相李吉甫(李德裕之父)对此大为不满,认为三人策文是危言惑众, 诋毁朝政,向宪宗皇帝弹劾主考杨於陵、韦贯之和复试官裴垍(音 jì)、王涯等四人评卷不公之罪。宪宗皇帝依宰相李吉甫之言,将杨、韦、裴、王四人贬出朝廷,举子牛僧儒等三人不予录用。朝野哗然,民情鼎沸,争为牛憎儒等鸣冤叫屈,谴责宰相李吉甫妒贤忌能,对朝廷构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压力。唐宪宗为了平息风波,于同年把宰相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把先前贬出的翰林学士裴垍召回担任宰相职务。经过这番黜升进退之后,朝臣之中自然形成了以“直言极谏”考试为起因的对立派别,在此后的一切政治活动中均染上了对立两派的政治色彩。两派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活动,各有得失,历来论者均就事论事,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元和年间,两派政治斗争的焦点是如
何对待藩镇割据问题。李党主张平叛,牛党主张安抚。在这个问题上显然李党是而牛党非。由于宪宗和当权的宦官支持平叛,故此元和年间李党在朝得势。这一时期,李德裕、牛僧儒尚未进入朝廷供职,派系斗争色彩尚不浓郁, 故元和年间还是牛李党争的初期阶段。
长庆元年(公元 821 年)牛党人物礼部侍郎钱徽主持进士考试,另一牛
党人物右补阙杨汝土为主考官,录取进士 14 人。其中有牛党李宗闵的女婿苏巢,主考官之弟杨殷士,牛党宰相裴度之子裴譔(音 zhuàn)等“关系户” 均登甲第。前任宰相段文昌向穆宗检举此次进士录取不公正,有打通“关节” 的舞弊行为。当时李德裕及元稹、李绅均在朝担任翰林学士之职,穆宗询问李德裕“关节”“舞弊”之说是否属实,李德裕表示肯定,元稹、李绅异口同声地责其不公。穆宗又另派官员复试,结果原榜录取 14 人之中,只有 3 人勉强合格。为此钱徽、李宗闵、杨汝士均遭贬逐。牛李党争之始由进士考试而起,牛李二党结怨之深亦因进士考试而成。从此牛僧儒对李德裕怀恨甚深,牛李党争进入了斗争激烈阶段。
李德裕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在做地方官的时候,口碑甚好。长庆年间,任浙西(今江苏镇江)观察使时,他废除境内规定祀典以外的寺庙 1010
所、私邑山房 1460 间,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堵塞了赋税漏洞,增加了国库收入。还上表敬宗废除浙西进贡金银器皿及丝织品的诏命,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他还主张强化朝廷权威,维护国家统一。文宗大和四年(公元 830 年) 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第二年吐蕃将领悉怛(音 dá)谋将所统治的维州(今四川汶川西北)归附唐朝。德裕当即派兵接管,入驻维州。并向朝廷奏陈用兵制敌,巩固边防事宜。时任宰相的牛僧儒,认为唐与吐蕃已结盟好,不宜违约开衅,制造不和。文宗听从牛僧儒的意见,诏命李德裕撤归驻维州之兵, 降将悉怛送归吐蕃处置。唐与吐蕃虽然结盟,但大和四年吐蕃毁约攻唐,掠夺人畜,侵扰边境,唐朝单方面遵守和约,则毫无意义。牛僧儒对此事的处置,反映了牛党一贯的妥协退让策略。这件事大大激化牛李二人的矛盾。
开成五年(公元 840 年),文宗驾崩。第二年武宗继位,建元会昌。牛党失势,李德裕自淮南节度使入朝为相,开始了李党独掌朝政的时期。李德裕深得武宗信任,言听计从。李德裕从政以来从未有过这种风虎云龙的际会时刻。是时回鹘在北方受挫,整个部落向南迁徙,过着艰难的徙荡生活。武宗采纳李德裕对该部落的怀柔之策,一方面给他们发粮赈济,拯救艰危;另方面又明查暗察,防范有加。在处理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方面,这是一种正确的决策,当时受到好评。对于那些寇边抢掠扰乱内地社会安定的部族, 则采取极强硬的手段,予以坚决的回击。会昌三年(公元 843 年),回鹘另一部族首领乌介克汗,率众大肆抢掠云边之北(今山西北部及内蒙古境内) 地区,李德裕立即命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节度使刘沔与幽州(今北京地区)节度使张仲武联合讨伐。刘沔部将石雄夜袭乌介克汗大本营,重创敌军, 乌介夜遁,唐军取得重大胜利。
武宗笃信道教,于会昌五年诏令废佛。李德裕从避免减损州县户口出发, 积极支持武宗的废佛决定。当时毁庙驱僧,勒令返俗,从事农耕,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国家赋税的增长确有助益。
李德裕这次入朝为相,虽然一派掌权,政由己出,毫无掣肘之虞,并且在平叛、破回鹘、废佛等方面做出巨大成绩,赞誉之声盛传朝野。但他在行使职权的时候,独断专行,排斥异己的作风,不仅为牛党所恨,也为宦官所
不容。会昌六年(公元 846 年)武宗死,宣宗即位,他的厄运立即降临。宣宗一向讨厌李德裕飞扬跋扈的作风,即位之后即贬他为东都(洛阳)留守, 并将李党从朝廷各级岗位上纷纷逐出,又将牛党令狐绹、崔铉等人召入为相, 牛党首领牛僧儒也返朝为官,真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久,李德裕由东都留守,贬为潮州(今属广东)司马,再贬为崖州(今海南岛琼山东南) 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十日卒于贬所。长达 40 余年的牛李党争,至此才告结束。
从中晚唐当朝官吏来考察,李德裕还是一位有作为的宰相。他主张强化朝廷权威,维护国家统一,抑制藩镇势力,反对和边的姑息政策,加强吏治, 扶植农桑等等方面,均有自己的建树。作为一名宰相,没有俗话所说的“宰相肚内可撑船”的雅量,胸次窄狭,不能容物,这就是他一生以失败告终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