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作大自然的“主人”,还是作大自然的“朋友”
地球是人类的故乡。人类在地球上出现距今已有 300 万年左右的历史, 为地球总年龄(46 亿年)的 1/1500。人类史和地球史相比,虽然显得年轻, 但人类出现后,对于地球的影响却是非常深刻的。人类按照自然规律,一方面积极地合理规划,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美化环境,创造了许多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的同时,又在破坏自然,并因此而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在人地关系发展史上,常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豪言壮语”,即:“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这句话对人们在与大自然做斗争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并争取胜利时,的确起过一定的鼓舞作用。但是,在人们以这句话作为自身的“鞭策力”的同时,有些人由于过份或不实际地夸大了人类作为“主人”的作用。这些人认为,人类既然是“主人”,大自然就当然是人类的“奴仆”,人类就可以毫不顾及地向大自然强取豪夺。譬如, 人类为了自己一时的利益,对森林进行掠取和破坏。1862 年时,陆地上的森林还有 55 亿公顷,但由于人为破坏等原因,1975 年已减少到 26 亿公顷。据
预测,如此再强伐下去,面积 10 亿公顷的热带雨林 50 年后将从地球上消失
殆尽。全球的森林到 2020 年面积将减少到 18 亿公顷。
据考证,2000 多年前,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原是有森林和大量草原分布的,当时草原广阔,侵蚀极微,河水清澈。但由于历史上这里人为的不合理耕垦和植被的严重破坏,致使黄土高原景观变成当今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这里每年有 16 亿吨的肥土、泥沙流失。泥沙流入黄河后,使其含沙
量成为“世界之最”的河流。如将黄河每年平均所带走的 16 亿吨泥沙堆成高
宽各一米的堤坝,这个堤坝的长度可绕地球赤道 23 圈还多。黄河下游的河道,现已成为险情常在的“地上河”。现黄河的正常水位已和开封的铁塔尖一样高!
人类对地球的土地的掠夺也是很惊人的。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有史以来,地球上已损失了 20 亿公顷(合 300 亿亩)的土地,它比目前全球的耕地总数还要多;现在全世界每年仍有 500 万~700 万公顷土地,不是变为不毛之地,就是作为他用。这种损失的原因,除一部分为水和风的侵蚀外,主要还是人们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放弃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人为破坏所致。据联合国有关部门预测,如果对土地的破坏和占用不加制止,世界人口增长的他势头又不予以控制,到 2000 年,世界人口如达 62 亿的话,世界平均每人
所拥有的耕地,将只有 0.15 公顷了(1975 年为 0.31 公顷),这种态势,对人类的粮食供应将造成巨大威胁。
在“人”与“地”关系的问题上,人类究竟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呢? 为了促进全球“环境、资源、人口、经济”四位一体的协调持续发展,人类既要作“大自然的主人”,积极地去利用,改造大自然,同时,人类还应把大自然当做是人类的“朋友”。也就是说,在人地关系问题的处理上,对待人类故乡的地球的自然环境,要合理、正确地加以对待:既改造大自然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如天灾等);又应保护其对人类生存有利的一面(良性生态环境循环),使人类和大自然彼此协调发展。而人类又是二者关系的主体, 因而应当真正起到“主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