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的新说
近代,我国天文学家戴文赛等,又提出了一个关于太阳系和地球起源的
新学 2-1 拉普斯星云说 说。此学说以老星云说为起点,保留了其合理的部分,并以宇航科学所获得的有关太阳系的新资料为依据而提出的。戴氏认为, 太阳系是由一原始星云团形成的。在 47 亿年前,宇宙中有一个比太阳大几千倍的大星云。当密度收缩到每立方厘米为 1/1000 亿克时,内部出现了涡流, 碎裂为许多小星云,其中之一就是太阳系的前身,称为“原始星云”。由于原始星云是在涡流中形成的,所以一开始就有自转。原始星云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继续收缩,同时旋转加快,形状逐渐呈扁形,并在赤道方向上形成一个内薄外厚的星云盘。组成星云盘的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又不断收缩和聚集,形成许多所谓“星子”。星子间又不断碰撞、吞并。中心部分由于收缩力强,密度加大,形成了原始太阳。原始太阳周围形成了行星胎。原始太阳和行星胎进一步演化,进而形成了太阳和九大行星,即太阳系。该学说于 1972 年在法国尼斯城所举行的国际太阳系形成学术大会予以发表,得到了与会者们的普遍肯定。天体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科学三大基础理论问题之一, 故倍受世界科学界关注。
地球形成的胚胎(也叫地球胎)时期,温度还是比较低的,球内也没有分层结构,只是由于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以及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和外部受陨石的频繁轰击等综合作用,才使地球温度逐渐增加。并开始趋于塑性化和发生局部熔融现象。这时,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开始以重沉轻升的形式发生分异(也称重力分异作用)。较重的元素(如铁、镍等)沉到了地球中心,形成密度很大的地核。较轻的元素(如硅铝、硅镁等)则上浮到地球上部,冷却后形成原始地壳。最后终于形成了今日的地壳、地幔、地核各圈层。
地球在形成后的 10 亿多年,地球表壳是很不牢固的,地下的气体在地内高温高压下,常常会沿着地表裂隙上升到地球体之外,所谓“脱气作用”。以后,大约在距今 30 亿年以前,地球上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火山活动,这次火山活动来势凶猛,将地内岩浆和大量的气体、水气带到了地表上空,进而为地球大气和海洋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并逐渐形成地球早期的大气圈和水圈。大约在 30 亿~40 亿年前这段时间,地球上的单细胞生命物质也开始诞生了,然后进一步演化,直至形成后来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并出现了生物圈。最近 300 万年左右以来,又形成了我们的人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