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胜拾珍

  1.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仅闻其名,就足以想象其无与伦比的伟大。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地物建筑,是地球上最壮观的地理景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言之万里,岂止万里,仅明代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就有 12700 多里(6350 公里)。“秦长城”也超过万里,“汉长城”更达到两万里。三个朝代的总长计达五万里。如果把历代的长城长度都加起来,那将更惊人了,达十万里之巨!比概念上的“万里长城”要长 10 倍,绕赤道一周

也绰绰有余!无怪乎宇航员到了离地球 38 万公里的月球上,还能够看到它的雄姿。

“万里长城”的取名,最早始于秦代。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并灭六诸侯国统一中国,为防备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遂下令以原燕、赵、秦三国在北方所建的长城为基础,大规模地修筑长城,把长城连为一线,从此“万里长城”一名始传人间。万里长城虽源于秦代,但最早的长城在春秋(公元前 7 世纪)已有。楚国的长城,据考是我国最早的长城,当时谓之“方城”, 此城长数百余里,齐楚相争时显示过很大御敌作用。诸侯国齐、中山国、魏、郑、韩、秦、燕、赵等国,也都各有自己的长城。只是由于各国长城较短, 不能称为“万里长城”。秦统一六国后,除北方长城尚保留外,中原和东部各国的长城通通被拆除。2000 多年来,各朝代也有修长城的。其中,汉长城还分内外两重。一条向西,一直到达新疆盐泽(罗布泊),东达辽东。长度超过 1 万公里。目前的长城,大多数为明代所修。从鸭绿江口到嘉峪关,长

12700 多里。其中居庸关、八达岭处的长城,高大坚固,是保存最完好的地段之一。墙身平均高 7.8 米,厚约 6~7 米,下宽上窄,墙基平均宽 6.5 米, 墙顶平均宽 5.8 米,可容五马并骑或 l0 人并行。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部的第一座军事要塞(1381 年建)。地势险要,雄伟壮观,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万里长城的西端的嘉峪关,居高凭险,号称“天下雄关”。由于万里长城工程雄伟无匹,又被人们誉为世界奇迹。

明长城还是中国的一条重要人文地理界线:即我国历史上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东段大体又是中国农作物的复种北界;也为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还曾把长城列为中国南北三大地理界线之一。

  1. “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中国名山众多,风姿各异,其中,被陈毅元帅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更是奇绝有加。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歙县、太平、休宁和黟县之间, 整个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面积 1200 平方公里,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游览胜地。“黄山”一词的由来,传说与古代轩辕黄帝曾在这里修身炼丹有关。人们赞誉黄山的词很多。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怪奇,峨嵋之清凉,对黄山来说,上述特点兼而有之。无怪乎

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大师徐霞客在两度登临黄山后曾这样叹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意思是说,到过黄山的人,连五大名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都不想再看了。

黄山,是一座由花岗岩构成的山体。从破壳(地壳)出世至今,已有 1 亿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几经地壳运动,遂演变成今天的模样:岩体直立,陡壁如削;怪石峥嵘,姿态万千。尤其是近 300 万年以来,在日晒、雨淋和冰川的雕塑下,形态益发怪奇。加上山中植被、云雾、流水的“增媚”, 景观愈显绝妙多姿。黄山的胜景很多,但归纳起来,“怪石、云海、奇松、温泉”八个大字可以概括,即所谓“黄山四绝”。

四绝中的“一绝”,首先指名峰怪石。在现划定的 154 平方公里风景区

里,已命名的山峰就有 72 座(所谓“三十六大”,“三十六小”)。其中,

冠领全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峰(海拔 1873 米,为安徽省最高点)、光明顶

(1841 米)和天都峰(1810 米),更是鹤立于万峰之中,显得巍峨挺拔。其它群峰巧布于主峰周围,或立或卧、或俯或仰,姿态万千,悠然自得。

“黄山自古云成海”。云海也为黄山一绝。黄山是我国东部名山,居地近海,潮湿空气很容易到达,并在峰林的围合下,聚集成云浮于山巅。一年之中,黄山为云雾笼罩的时日达 200 多天。浮云滚滚,如海如涛,近涌身边, 伸手可握。尤其是春天,是观云最好的季节。云海的沉浮,云色的淡浓,云浪的滚流,可以说是把整个黄山峰岭给勾活了。它使奇峰更奇,怪石更怪, “峰恃云变幻,峰云相依倚。”

奇松为黄山第三绝。黄山松的“祖师爷”为油松,到黄山“安家落户” 后,变异为“黄山松”。1936 年,中国植物界专家为其名正言顺的定了名。生长在海拔 800 米以上的地方。黄山松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即使在断崖绝壁之上,它仍可苍劲挺秀地生长。尽管长势有立、有卧、有仰,或盘屈倒挂, 或异体同干,但其顶部都平如削,叶短而密,苍翠自若,刚毅挺拔。从树形来看,株株都颇富艺术魅力。愈在险境,愈显得奇。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也很奇特。全山温泉,著名者就有 24 眼, 泉水温度都在 42℃左右,水质清澈,可饮可浴。紫云峰下的温泉尤为称著, 有“天下名泉”之称。其中的“朱砂泉”,每小时出水量可达 48 吨,久旱不涸,久雨不溢,在浴饮和医疗上,都有很高价值。此泉有一个奇特的现象, 即泉水的颜色,每隔数年总要变“赤”一次,故名“朱砂泉”,过六七天后, 水色又会返清如常。前人曾曰:“五岳若与黄山并,就欠灵砂一道泉”。朱砂泉之名贵,由此可见。

黄山除“四绝”外,尚有“二湖”、“三瀑”、“十六溪”、“二十四潭”等名目。这些盛景,兼可一顾。

黄山的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全山植物覆盖率达 56%,种类多达 1452 种。植物中的“黄山松”、“天女花”、“黄山杜鹃”等是这里的特产。名茶“黄山毛峰”,名药“灵芝草”,驰名中外。动物资源中,有鸟类 170 种,

兽类 48 种,其中不少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黄山气温宜人,盛夏季节,还是个避暑胜地。在海拔 630 米高的黄山温泉附近,平均气温不过 25℃;海拔 1683 米的北海宾馆一带,平均气温只有20℃,春夏秋冬,登山游客总是络绎不绝。1990 年 12 月,黄山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图 3—23),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横穿切过巫山山地而形成的三个峡谷的总称。它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 208 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和其间的两个宽谷(庙南、香溪)组成。这里江水逶迤,穿峡而过,两岸山势雄伟,石壁高耸。人们称赞三峡无峰不奇,无滩不险,无壑不幽,是长江游览线上最为秀丽的山水画廊。

瞿塘峡,因一进峡谷便遇夔门,故又称夔峡。它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溪镇,全长约 8 公里,以雄伟险峻著称(图 3—24)。这里河宽最窄处仅几十米,而两岸山峰却高千米以上,两岸山峰若合,岩如斧劈,江流在紧逼的峡谷中奔腾,真是“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窑行”。沿江风景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古栈道、孟良梯、倒吊和尚及我国古代巴楚人悬棺处风箱峡,出峡处是考古工作者极为关注的大溪文化遗址。

巫峡,指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 45 公里,以幽深秀丽驰名。此段峡长谷深,迂回曲折,两岸峰峦叠翠,溢彩飞舟,云雾弥漫,景色奇秀。巫山 12 峰矗立烟雨中,传说是天上仙女所化为人们导航,迷人的神话传说为巫峡增添了神韵。

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故里秭归和汉家美女王昭君故乡兴山县宝坪村, 更吸引了不少游人。在长江支流大宁河上又开发了“小三峡”,可谓峡中有峡啊。西陵峡,从秭归香溪口到宜昌南津关,全长 75 公里,此段以滩多水急、礁石林立闻名。著名的险滩:青滩、崆岭滩都在这段上,江水湍急,激浪冲天,船行江中,惊险万分。两岸又有大小溶洞 174 个,还有黄帝陵,陆游泉等古迹。

长江三峡是壮丽的长江山水风光的典型代表,三峡工程施工又为三峡添新姿。当你乘船沿江而下,水移景换,欣赏大自然美丽画卷时,尽可体会到大诗人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抒发的感情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 路南石林

云南省路南县东北部的石林,是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胜地。它以“群峰壁立,千嶂叠翠”的石林特景,赢得了“天下第一奇观”的美称。

这儿石林总面积约 45 余万亩,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芝云洞、奇风洞、黑松岩、藏湖、地下石林、石林湖、狮子池、狮子山、莲花池、剑峰池、大叠水瀑布等景点。景区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约 126 公里。

石林的面貌,因观赏者的角度和游览的时间不同,会有不同的景象。但是,无论从整体看,还是从局部看,它那奇伟无比的自然景色,将会使你确信,它是大自然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奇迹。在这参差不齐的“林海”中,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其中,大石林中的“千钧一发”、“极狭通人”、“石钟”、“且住为佳”,小石林中的“阿诗玛”等景点, 尤其美丽动人,令人遐想联翩。石峰、石柱相对高度从几米至三四十米不等。但游者一旦登至“林”尖峰顶的“望峰顶”,居高临下,远近“林”景,皆可尽收眼帘,“林海”历历在目,使人心旷神怡。如若身入地下溶洞观景, 洞内的石芽、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地下湖等洞景,更有一番天地, 使你神往陶醉⋯⋯

石林,是阿诗玛的故乡。关于它的由来,从来就有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但通过地质地理工作者的考证,它的成因:是在距今 2.7 亿年前的古生代二迭纪初,整个西南地区,原是一片海洋。

这里沉积了很厚的石灰岩层,以后随海底上升而成陆地,石灰岩陆面经雨水和地下水长期溶蚀,遂成为发育典型的瑰丽奇景。

路南石林,从明代开始已成为名胜。现已开辟旅游区 1200 余亩,游程

5000 米,景点主要集中于大、小石林区。

  1.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一带的山水风光,它以桂林为中心,包括桂林至阳朔的漓江两岸、兴安灵渠和龙胜花坪林区,绵延 100 多公里。这里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又称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主要发育在石灰岩基础上,石灰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溶于流水中生成碳酸氢钙,随水流迁移,经过减压或气温条件改变又生成碳酸钙发生淀积,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岩溶景观。桂林山水主要分布在南北长 90 公里的盆地内,这里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雨量很丰富,所以成为岩溶地貌发育最好地区之一。

桂林山水以“水清、山秀、洞奇、石美”闻名天下,最著名的景点是三山(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一江(漓江)。这里山多从平地而起,体态圆润,线条柔和,山上郁郁葱葱。而水则曲折萦回,清澈碧透,妩媚多姿。漓江及其支流绕峰流转,从桂林到阳朔水程 83 公里,风景绝佳。乘筏泛游在美丽的漓江之上,青峰流水,点点渔舟,翠竹茂村,田园似锦,真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有人又这样形容:“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沿江可以欣赏如明镜高悬的穿山石洞, 似在江中饮水的象鼻山等景色。山中溶洞星罗棋布,洞中钟乳石、石笋、石柱晶莹洁白,造型美观,宛若地下宫殿一般。最为著名的是桂林市北郊的芦笛岩,游程 800 多米,洞中奇景无数,能容数万人,被称为“大自然艺术宫。”

此外,桂林城内秋风送爽,桂花飘香,文物古迹众多。历代文人雅士慕名来后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摩岩碑刻颂扬桂林山水,而南宋李曾伯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公认是对它最恰当的赞誉。

  1. 华夏第一瀑

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图 3—25),位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的白水河上,在周围 18 公里内,有 18 个地上瀑布,4 个地下瀑布,组成了景色奇特的大瀑布群。

黄果树瀑布的成因,是由于石灰岩层断陷,河流下切,引起河床产生阶梯状跌落,流水下泻而形成多级飞瀑。在九级瀑布中,黄果树瀑布是最大的一级,大水时顶宽 81 米,落差 74 米,水流从断崖上直落到三面为绝壁的犀牛潭中,瀑布背后悬崖中有三条长百余米的溶洞,水流倾泻如同窗上挂着纯白的珠帘,故名“水帘洞”,人站壁内,伸手可及瀑水。

黄果树瀑布美景四季如画。随着季节变换,水量变化呈现多姿多态的奇妙景观。瀑布跌入潭中,水石相互撞击,发出隆隆巨响,声震四野,伴着空谷的响声,交响和鸣;瀑布向下飞泻时,一溪悬捣,万练飞空,翻岩喷雪, 洒珠飞玉,如同九天银河飞落,壮观无比;而下面水波震荡,浪花四溅,击打起的水珠高达几十米,浪花飞扬时,水汽、雾滴弥漫四周,在夏日阳光照耀下,幻化成一道彩虹飞越瀑布上空,不啻于是人间仙境,游人争观这一奇景;溅起的水珠飘浮下降,就像下起了濛濛细雨,在夜间更为显著,黄果树瀑布这段公路常被瀑水打湿,人称“夜雨洒金街”。黄果树瀑布是中华大地上的一处奇观,加之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凉爽宜人,成为我国观光、避暑消

夏的旅游胜地。

黄果树附近还有三级落差达 350 米的涌水瀑布、人间奇观冲天瀑布、天星桥瀑布、龙泽洞瀑布、千层跌水瀑布等。还有许多溶蚀而成的岩洞,洞内景色奇特;另外还开辟了可供游人乘龙舟游览的地下龙宫。

  1. 北京故宫

北京的古建筑遗存很多,但最驰名者,还要数故宫了。故宫,又称紫禁城,地处北京市中心,原为明清两代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和世界东方文化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总面积72 万平方米,外廓呈长方形,长短边分别为 960 米和 750 米。建筑面积有 15

万平方米,共有房屋 9999.5 间。其中大殿 5 个、宫廷 17 个,大小院落达几

十个。宫墙高 10 米,墙长 3.4 公里。四周有护城河(俗名筒子河)环护,河

长 3800 米,宽 52 米。城垣四隅各有角楼,结构精巧严谨。故宫内部由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外朝以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 是封建皇帝发号施令和举行盛典的地方。两翼还有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后为内廷。包括三宫即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御花园等,是皇帝处理政务及皇族居住、游玩或奉神的地方。西六宫中的养心殿,曾为当年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之处,东侧的乾隆花园,园后符望阁旁有“珍妃井”。前三殿和后三宫自南而北排列在京城中轴线上,表现了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思想,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传统和风格。故宫内保存有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前三殿、后三宫、养心殿及西六宫等,在清灭亡后成为宫廷历史文物的陈列室。于 1913 年和 1925 年,分别对外开放。斋宫和东六宫是青铜器馆、陶瓷馆、明清工艺美术馆;保和殿及两庑为历代艺术馆; 养心殿、乐寿堂、颐和轩是珍宝馆。故宫,现又称“故宫博物院”,已成为中外游客赴京的重要观光地。天安门原为故宫正门(创建于明永乐十五年, 即公元 1417 年),原称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 年)改建后始称天安门。这座气势磅礴的建筑,庄严肃穆,现已成为新中国的象征。

  1. 布达拉宫

座落在西藏拉萨布达拉山上的布达拉宫,是我国海拔最高、最大的一座高山宫殿建筑。布达拉,或译普陀,梵语意为“佛教圣地”。相传公元 7 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始修此宫。现有建筑是清顺治二年(1645 年)开始营建的,工程历时 50 年之久。为历代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封建农奴主阶级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宏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主楼 13 层,高 117 米,东西宽 360 米,南北长 140 米,占地面积 41

公顷,建筑面积 9 万平方米。整个宫殿,依山而建,全由花岗岩砌成。宫顶

覆盖镏金瓦。内有宫殿、灵庙、佛堂、纪堂、刁经宫等 1500 余间。外观气势雄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交流。精美的雕梁画栋,壁画雕塑,是藏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宫内陈列着几十万个用金、银、铜、玉和檀木等雕刻的大小佛像。一尊尊佛像,造型精湛、栩栩如生,堪称是一个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如一尊释迦牟尼像,用金就有 1670 余两,五世达赖喇嘛塑像,用银

1670 余两。此外,宫内还保存有大量保护完好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诏敕、封诰、印鉴、礼品、匾额和精雕细镂的工艺珍玩,罕见的经文典籍与各种佛像,唐术(卷轴佛画)、法器、供器等。解放后,经过多次维修及整理,井然有条。如 1988 年国务院以财政部牵头的中央五部委拔款 3500 万

元(后追加到 6000 万元),从 1989 年 10 月 11 日至 1994 年 8 月,对布达拉

宫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其工程投资之大,是 40 年来我国古建维修工作所没有先例的。维修后的布达拉宫,据一位从始至终参与了该宫维修工程的藏族负责人说:“如果没有大的灾害,布达拉宫今后两三百年可不必大修。”

西藏高原上的拉萨城,日照强烈,有“日光城”之称。1995 年,这一人间圣殿布达拉宫被正式列入了联合国命名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

  1. 秦始皇兵马俑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登基即位后,便开始兴建他的皇陵和陪葬墓,前后历时 36 年。光劳工就征发了 42 万人。他把陵址选在陕西临潼

东 5 公里处的骊山北麓。1974 年在秦始皇陵东侧 1.5 公里处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一下子震惊了世界,被人们称为是“世界第八奇迹”。

至今共发掘了一、二、三号兵马俑坑。第一号俑坑探 5 米,东西长 210

米,南北宽 62 米,面积是 14200 万平方米。坑内是一个浩浩荡荡的军阵场面, 分为前锋、中军、后卫和两翼,武士俑身披铠甲,战马昂首嘶鸣,一副整装待发之势。兵有陶兵、陶俑 6000 多件。陶俑身高 1.8 米左右,陶马高 1.5

米,长 2 米,这些与真人真马等同大小。从武士、车夫到将军,神态各异, 相貌威武,形态逼真。现已把一号坑建成为一个巨大展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二号坑挖出兵马俑 1000 余件,三号坑出土兵马俑

68 件,刀、箭、矛、弓、弩等兵器 1 万余件,还出土了大量的战车。其中出

土的青铜剑,虽在地下已埋藏了 2000 多年仍寒光闪闪,经研究表明剑表面经

过了铬化处理,表明我国秦代时就已掌握了这项技术,而德国 1937 年才宣布发明了此项技术。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再次展示出当年秦始皇率领军队驰骋疆场,外抗匈奴,内平六国的雄伟图景。它的发掘,是本世纪考古史上的壮举,这样完美的官、兵、车、马部队组合,这样工程浩大、磅礴非凡的军事气势,这样高超的雕塑技术和冶炼工艺,是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国家也无法比拟的。自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人甚至许多国家元首前来参观,人们都为这一宏伟的军事场面折服、赞叹。同时,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雕塑、冶炼等方面也提供了绝好的资料。

  1. 敦煌莫高窟

在甘肃省敦煌市的鸣沙山东麓,有一处历史悠久的石窟,它就是赫赫有名的“艺术宝库”——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整个洞窟,开凿在鸣沙山的崖壁上,面对大泉河畔的三危山。始凿于东晋永和九年(353 年),从上至下,分层开凿,最多处达 4 层,从南至北绵延 1618 米。高 50 米的砾岩峭壁,几乎都为大小不等的洞崖所布满,洞龛密

密麻麻,宛似天幕繁星。整个岩壁有洞穴 700 余眼,其中 492 个洞窟都有精

湛的壁画和彩塑。它们是公元 4 世纪到 14 世纪时我国古代艺术大师们的精心

杰作。包括从前秦(东晋泰和元年,公元 360 年)到北魏、隋、唐、五代、

宋、西夏和元代,一共十个朝代。壁画总面积 45000 平方米,彩塑 2500 余身。

如果把窟内每幅壁画都连接起来,那将会组成一个长达 45 公里的巨大画廊。这般长的瀚海古画廊,不但中国独一无二,世界也无匹双。乐僔和尚是莫高窟艺术的第一位开拓者。从公元 366 年至今,石窟艺术已保存了 1630 多年。

莫高窟的石窟大小不等,最大的 16 号洞窟,面积达 268 平方米;最高的

96 号窟高 40 米,从山脚直到山顶,像一座九层的高楼;最小的 37 号窟,仅

仅能把头探入。佛像的大小也不一致,最小的仅十几毫米,最大的可高达 33

米,个个姿态殊异,栩栩如生。

为了在粗糙的岩壁上作画,古代艺术家们在洞壁的四周及顶部先抹以草泥,以白垩打底,再绘制壁画,并配以彩塑。壁画内容可分为经变(即佛经故事)、本生(释迦的本人故事)、尊像、供养人像、图案装饰等。尊像即佛、菩萨、天王、力士、小千佛的画像。彩色鲜艳,线描清晰,十分生动有趣。

敦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交通要站,莫高窟的建造,反映了该地在古代东西方交往上的特殊地位。莫高窟是我国最早建造的一个石窟寺,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处石窟群。尽管它在祖国西部的沙漠腹地,由于其古老精湛的艺术,今日,每年来此观光的国内外游客仍络绎不绝,足见它的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