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的单元——“板块”

1968 年,法国一位叫做勒皮顺的科学家,他根据所掌握的各方面资料分析,认为包围着地球表面的一层坚硬岩石圈,并非“铁板一块”而是被一些活动带(如大洋中脊、大裂谷、海沟、转换断层等)分割成许多相互独立的块状单元,这种板状块体,称为“板块”。

他首先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或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图2-14)。这六大板块也叫“巨板块”。板块的分界不受海陆限制。除太平洋板块全部属洋壳板块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海 洋又有陆地。当然,大板块外, 还可分中板块、小板块、微板块等层次。板块的内部,相对是比较稳定的。

大板块的运动方向,每隔两亿年才发生变化。如太平洋板块是从太平洋中生长出来的新海洋壳,以传送带的方式,平均每年以 5 厘米的速度向西移动,2 亿年可移动 1 万公里。从太平洋中部至马里亚纳海沟的消亡带,正好约 1 万公里,而马里亚纳海沟及其附近的海底岩石年龄也正好为 1.5 亿~2

亿年。此事实正好说明太平洋约每 2 亿年更换一次底。

中板块是大板块破裂后产生的,一般分布于大板块的前进边缘和大板块之间。其运动方向受大板块影响,运动方向大约几千万年或几百万年才发生变化。岩石圈中的菲律宾板块、科科斯板块、纳斯卡板块、阿拉伯板块、索马里板块、加勒比板块,就属于中板块。

小板块面积小于或相当 10 万平方公里。分布地常在大陆和大陆、或大陆和岛孤的碰撞带中。其运动主要受大板块运动所控制。岩石圈中的土耳其— 爱琴板块、伊朗板块、亚德里亚板块、汤加板块、新赫布里板块,即属小板块。

图 2-15 海底扩张及海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示意图

微板块是最小的板块单元,一般测察手段不易发现,是借助人造卫星、同位素年龄、古地磁数据、地热流变化、岩石成分等测定,来确定较大板块内是否有其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