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染殿町的学校

  1. 历史久远的小学

明治时代不知不觉地过去,大正开始了。对于幼年的秀树来说,明治时代似乎是放在酒精灯上的烧瓶里的水,在恍恍惚惚中渐渐发热,不久就沸腾以至于完结。明治结束,秀树的幼年时代也到了末尾。无忧无虑的年月一去不复返,秀树应该背起书包上学了。

1913 年(大正二年)4 月,秀树进了小学。

在京都的小学中,历史最久的是柳马场御池上坡的柳池学校。它始建于 1869 年(明治二年)5 月。然而在这一年中,京都有六十多所学校相继开学。那是教育事业的兴隆时期,政府对基础教育极为重视。京极小学就于这一年诞生。开始,它称为上京二十八、二十九地段共立学校, 迁往染殿町之后,改为梨树小学。1883 年(明治十六年)改建后,把正门由北改向东,面向京极大街,而改称京极小学。

如以居住地划分学区,秀树应该进春日小学。但秀树和他的哥哥们一样,没有按学区入学,而进入声誉较高的京极小学。

看来跨学区入学,寻求好学校,以便于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做法,很久以前就有了。当时普遍认为,京极小学比春日小学好,希望升入上一级学校的机会多。并且,那里多半是学者们的孩子在读书,学生素质高, 老师教育方法得当。从京极小学出来的学生,似乎也要神气得多。

其实,当时京极小学的学生也有一些粗鲁的地方。他们一见到春日小学的学生就喊道:

“呀,春日学校,就是渣滓学校!” “春日”,按照日语的发音,就是渣滓,意思是说“废物学校”。但是,尽管遭到这样的侮辱,春日小学的学生没有进行过报复,没

有与京极小学的学生打架骂架。也许是有些自惭形秽,或者从另一角度看,他们修养更高,更善于忍气吞声。

京极小学的学生自己取名为“下雨学校”。因为有一次老师决定春游,但第二天下雨。老师改了时间,但第二天仍然下雨。一连改了几次, 才盼来了晴天。于是,调皮的同学就给学校取了这个名字。秀树入学后, 也碰到过这种情况。因此,他感到“下雨学校”的名字取得太妙了。

京极小学位于寺町今出川下去的染殿町。准确地说,是在染殿町的范围之外。但是,在京极小学的校歌中,有“因绿色染的宫殿”句子, 因此,也把那一带称为染殿町。

京都是个古老的城市,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些历史遗迹。特别是靠西皇宫一带,有众多的平安时代的文物古迹。

例如京极土御门殿的遗迹,好像是藤原道长府邸的所在地,也有人说是写作《源氏物语》的紫式部住过的地方。藤原良房府邸的遗址,就是染殿院遗迹。由此,人们把这一带叫做染殿町。

刚进学校,秀树的印象是它比家要大得多。在学校的大家庭里,他迈出了接近复杂的外界的第一步。但是,他还没有从封闭的个人圈子中走出来。也许是继承了到了京都后的母亲的深居简出的性格,秀树仍然

沉默寡言。但他很能吃苦,在这一点上,他超过了同龄的其他孩子。 尽管能吃苦,但常常羞于交往,家里的人认为秀树的精神年龄是否

偏低。但是,一次京都大学岩井次郎副教授搞心理测验,秀树与一个叫斋部爱子的女生被选作代表。测验时间较长,回来穿过京都大学那寂静的校园时,已经是暮色苍茫了。事后得出结论,秀树的智商很高,家里的人也就放心了。

大哥芳树读六年级,二哥茂树读三年级。刚进学校的时候,大哥天天领着秀树上学。从河原町的家里走出来,马上往左拐,走过清和院御门,由寺町大街往北,顺着电车大街走,十分钟不到就到了学校。

本来寺町大街就有些狭窄,大街的西边又铺了这条电车道。车道紧挨着西侧人家的围墙,上学、放学的孩子只有在东侧的路上往返。老师们轮流地站在学校门前,维护交通秩序,防止孩子们发生意外。

其实,那电车似乎从来没有压到过人。原因一方面是车身小,另外是速度慢。晚上有人在车轨上走,乘务员就会从车上跳下来把人赶开: “危险,危险,请让开!”行人走开以后,乘务员再跳上电车,电车就咕咕咚咚地一路行驶过去。

这种情况,在京都的大街上并不少见,甚至京都市市长乘坐的马车也是这样。来到人群拥挤的地方,马车夫便从涂着黑漆的车体尾部,轻盈地跳下来,绕到马车的前边,边跑边拼命地分开人群。开出道之后, 又飞身上车。其动作像小鸟一般敏捷,让人觉得极其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