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失明抒怀》全诗如下:
一想到我活了才半辈子,这世界黑漆一团,我的视力竟耗竭沦丧, 这一天赋要死亡才能埋葬,
在我却虚有其表,我虽然想借以更竭诚侍奉我造物主,拿业绩作献礼呈报真情,惟恐他反怒而见谤;
“上帝让我白日劳动,怎不给光芒?” 我愚蠢地质问。但是“耐心”为制止
那怨艾,马上回敬,“上帝不需要
人效劳,或报答他自己的恩赐。最忍受他轻微的羁轭的,也是最尽忠。他威仪
象君王,令一下,万千天使忙奔跑, 遍世界海陆穿梭拨蹄难收,
只侍立待命的,他们也一样是执役。
全诗言简意赅,含义丰富。这是中外编著译述的学者都公认的,但是意义复杂难解,初看近乎奇特,个别地方到底具体指的什么,可以因人而异。不过我觉得,总的意义却是明确的。无非是说,上帝要人乐天知命,不论才具如何,不论命运好坏,不论处境顺逆,只要尽其在我,就可以无愧于心,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世人,对得起上帝了。从第七行质问的话看,弥尔顿当时健康欠佳,夫人和儿子相继死去,政治斗争激烈,他竟双目失明,里外一人,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极度痛苦,甚至绝望中,他难免不对上帝有所抱怨, 甚至不敬。质问只是前六行的概括;回敬的话则是思想斗争的结论;人世间各种复杂的情况都能适用,各人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有自己不同的解释,不过谁都应该逆来顺受,尽其在我,随遇而安,善始善终。一句话,各人都要有什么条件,做什么事情,为上帝服役,就是人人要为最高理想而工作,似乎消极,实质却是积极的。第十一行的“bear”并不止于消极被动的承受,有“忍辱负重”积极进取的意思。弥尔顿贯彻了他所理解的宗教精神。诗的宗教意味很浓,但是我们可以从常情进行理解。不信宗教的人也能体会出其中的积极意义。起码弥尔顿没有要人自暴自弃,仅止于怨天尤人,而是要人积极行动,与命运作斗争。弥尔顿从来就是个身体力行的人。思想斗争胜利,他变得比以往更沉着坚定了。在第二首《赠西里克·斯金纳》中他写道:
但我不怨艾
上帝的安排或旨意,不减退一丝热情与希望,却仍然勇往直前
并满怀信心。你要问啥东西支撑我?
朋友,是这认识,为保卫自由这崇高使命,我孜孜不倦,丧失了眼波
⋯⋯⋯⋯
我即使没更好的向导,这思想也领我冲破世间的矫饰,纵失明,也自豪。
困难压不倒有志之上,到写《失乐园》时,他真的壮心未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了。请看第一卷第十三一十六行:
祈求您〔诗神〕帮助我大胆尝试的诗篇, 使它能扶摇直上,一举飞越
爱奥尼高峰,去实现空前的壮志, 完成诗文中前无古人的创举。
第三卷第三二一四○行:
⋯⋯⋯⋯我也无时忘怀
那两个和我同样命途多舛的 诗人(愿我跟他们同享盛名)
失明的塔密刺斯和迈俄尼亚人, 还有古先知忒瑞西阿斯和菲纽斯: 于是我凝神思忖,和谐的诗章
油然而生;宛如不眠的夜莺黑暗中歌唱,藏在浓荫深处啁啾她婉转的夜曲。
他起码已五十岁,可他毫不气馁,反而要超越荷马等前人,实现宏愿,达到新的高度。请再看第五一一五五行:
上天的光明啊,你尤其应该分外照亮我的心,使我心灵倾全力 璀灿发光:在那儿镶上眼睛
使阵阵迷露都涤荡消散,我就能看见并谈论肉眼看不见的事物。
他甚至祈求用心灵的眼睛比史诗前辈具有更其敏锐犀利的目光看透世间万事万物。在第七卷(第二一一三一行)他表示在复辟后险恶的处境中祈求神的帮助:
一半还没有吟唱,但更狭窄局限于这一可见的昼夜运行的领域,
站在地球上,不超越世界的极顶, 用凡人歌喉吟唱得更安全,绝不 嘶哑沉默,虽然在恶运中沉沦, 虽然沉沦在恶运中,受恶语中伤; 在一片漆黑中,四周险象丛生,
而且寂寞,但不孤独,因为你夜夜入我梦,要末就在晨曦
染红东方时。攸雷尼亚,请您仍
指挥我歌唱,尽管少,也找到知音;
决心用歌喉继续战斗。只是为什么“用凡人歌喉吟唱得更安全”似乎宜进一步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