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寓言对小说的影响

随着不断流传,上古的一些神话传说逐渐演变成一则则寓言故事被记载在众多的先秦史籍中,成为先秦寓言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先秦寓言中还有一些历史传说和作者创造、虚构的故事。历史传说,《韩非子》中用得最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创造、虚构的故事,《庄子》中大量存在。这类寓言瑰丽奇异,最富有文学色彩。

先秦寓言和神话传说关系十分紧密,《庄子》中关于浑沌、黄帝、尧、舜、羿等的刻画,都采用了神话的题材;《韩非子》“师旷鼓琴”中用夸张手法塑造的形象,与神话里征服自然的英雄是类似的;寓言中的狐、虎、猿、狙、鹬、蚌、罔两、蛙、鳖、栎树、髑髅与神话中日、月、山、川、风、云的拟人化,都是一脉相承的。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其特点是短小精悍而富于讽刺性,给人以启迪。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常常借助于一些浅显生动的寓言故事来论证自己的某个观点或某种思想。寓言主要散见于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

在先秦诸子的文章中,寓言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作者议论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或者作为譬喻,使所讲的道理浅显易懂,悦耳动听;或者作为寄托,把要说的道理,通过寓言中的形象表达出来;或者作为论证,用寓言中所说的事情证明文章的观点。

寓言在艺术上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有故事性;二是有虚构性;三是形式短小;四是有哲理性。

寓言的故事性和虚构性受到神话传说的影响,但是寓言的虚构和神话传说的虚构不同,寓言的虚构有着明确的说理目的,是一种自觉的创造和虚构,而神话的虚构有着不自觉性。寓言的虚构使它更接近于小说,对小说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

先秦诸子的很多散文都是哲学著作,蕴含的哲理比较抽象,乃至深奥玄妙。而寓言以其具体性和形象性,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其论点。

庄子的人生哲学之一是主张无用之用,一般人很难领会。但他用了许多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反复地加以说明。如以“浑沌凿窍”阐明必须顺应自然,以庄周梦为蝴蝶说明人生如梦等,使哲理的文章诗意化,免于枯燥、深奥、抽象。小说也借鉴了这种方法。

先秦寓言大多以讽刺为手法,针砭时弊,初读觉得荒唐可笑,但读后却发人深省,所以先秦寓言有着揭示道理、鞭挞劝诫的目的和作用。

像“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揠苗助长”等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大多采取讽刺手法,指斥现实生活的荒唐可笑,这对后世的讽刺小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虚构故事是小说的文体特点之一,是其区别于叙事散文的关键所在。寓言以虚构为手段设置故事情节,对小说创作有着重要的启发。

如《庄子·秋水》虚构了河伯与海若对话的故事,揭示了人在宇宙苍穹间的微小这一主旨,从而告知人们遇事待人要谦虚谨慎,切勿妄自尊大。而小说的虚构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寓言故事不但具有讽刺性、幽默性,还颇具趣味性。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拟人化了的事物。例如河伯与海若在寓言中成了能进行哲学探讨的“哲人”,以无知喻有知。

《狐假虎威》中,它的主人公是能和人一样思考、说话,甚至比人更要狡猾的动物。而小说的成功之处,也在于以其独特的构思和情节,来引发读者兴趣,从而达到其寓教于乐或其他的目的。

寓言的题材也常常为后世小说所继承。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中,很多题材都是取自先秦的寓言故事。如《庄子》中记述鬼怪异事的许多寓言,是魏晋一些志怪小说的鼻祖。小说陆判为朱尔旦换心的故事,也是从《列子·汤问》中扁鹊为鲁公扈赵齐婴易心的故事蜕变而来的。

由此可见,先秦的寓言故事与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小说的形成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更是小说发展的重要渊源。

[旁注]

《韩非子》 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所著。全书由55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强调以法治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

《庄子》 又称《南华经》,一部记述思想家庄周哲学思想的一部古籍,作者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原有52篇,今本33篇。《庄子》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有大量的寓言故事。

《孟子》 记述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思想、言论和事迹的著作。《孟子》共有7篇传世,其学说的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对后世研究儒学和孟子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浑沌凿窍 庄子在精神意义上的创世寓言,认为艺术是人类世界与非人世界的最大区别,因为倏与忽为浑沌开凿出七窍,是要让他告别蒙昧,享受自由快乐的艺术人生。

讽刺小说 按形象性质和题材领域划分的一种小说类型。它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丑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以嘲讽、批判、揭露、抨击的态度描述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现象、事物或思想。其主人公多是没落势力的代表或在品质性格上有缺陷的人物。

《列子》 又名《冲虚经》,是道家一部重要典籍。列子指列御寇,据说能御风而行,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他主张清静无为。现存《列子》八卷,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书中记载了很多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

[阅读链接]

神话与寓言关系紧密,《庄子·逍遥游》有鲲化为鹏的寓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意思是在那很北很北的北面,有一片大海。海中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鲲。鲲很大很大,说不清楚有几千里。后来变成了一只鹏鸟。这个鹏很大很大,它的脊背,说不清有几千里。有一次发了怒,振翅而飞,翅膀像是遮天的乌云。这只鸟啊,在海上飞翔,是要飞到南海去。

这个寓言与上古神话中,大禹变成巨熊治理水患的传说一脉相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