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小说高峰《聊斋志异》

清代的文言小说可谓浩如烟海,非常繁多,这一时期也是文言小说最后的繁荣时期,有三种情况,一是清待初期文言小说的繁荣,代表作品为《聊斋志异》;二是清待中期受《聊斋志异》影响而创造的诸多小说;三是清代中期的《阅微草堂笔记》及受它影响的小说创作。

清代期初,文言小说异常繁荣,蒲松龄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传统文学营养,以传奇的笔法写志怪,成就了文言小说的高峰之作《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淄博人。他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2岁时才成岁贡生。

蒲松龄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并深恶痛绝。他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聊斋志异》的创作。《聊斋志异》共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聊斋志异》体裁大体分为两类,一类类似于笔记小说,篇幅短小,记述简要。一类近似杂录,写作者亲身见闻的一些奇闻异事,具有素描、特写的性质。大部分作品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的短篇小说。

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作品中,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数量最多,作者出于对遭受封建礼教压迫的青年男女的同情,因此,在作品中赞颂了青年男女对婚姻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

在描写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许多聪明美丽、热情善良,敢于反抗传统礼教束缚的女子形象,她们爱憎分明,对美好的事物有着热烈的向往和追求。

作品还对腐朽落后的科举考试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他塑造了一批有真才实学而屡试不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并对他们报以深深的同情。而对那些徇私舞弊的主考官进行了深恶痛绝的斥责和无情的鞭挞。

此外,作者对那些利欲熏心、热衷功名、精神空虚的名利之徒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深刻地批判了在科举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封建士子的丑恶灵魂。

《聊斋志异》另一重要主题是揭露、谴责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罪行,抨击黑暗的封建官僚政治。在这类作品里,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见闻和深切感受,以犀利的笔锋,触及封建政治的各个方面,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矛盾,表达了对人们疾苦的同情。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在对唐代传奇消瘦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等成功的继承上,又有了超越,具体表现在: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三是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聊斋志异》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作者每叙一事,都力求避免平铺直叙,尽量做到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故事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

《聊斋志异》的情节,还具有神奇、虚幻的特点,充满着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其中凝聚着作者鲜明的爱憎与进步的思想。虽然属于浪漫主义,但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生活。

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刻画人物时,或通过人物的声容笑貌和内心活动,或通过准确的细节描写,往往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

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还能做到充分的个性化,众多的人物形象,大都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另外,作者还十分善于提炼和组织真实而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生活细节,来刻画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作品中,通过生活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的地方俯首皆是,非常成功。

《聊斋志异》虽然使用文言文来写作完成的,但并不让人感到晦涩难懂,它继承了我国文言文的精练、简洁、准确、生动等优良传统,并从口语中提炼出大量清新隽永、诙谐活泼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因此,语言显得简洁精练,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

[旁注]

童子试 科举时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亦称童试,分为“县试”、“府试”及“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清代时一般在每年农历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农历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贡生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科举考试 隋唐至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隋代以前采用的是世袭制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这些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代开始改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清代科举考试逐渐僵化,被称为八股文,后废除。

[阅读链接]

《聊斋志异》问世后,影响十分广泛,模仿之作也纷纷出现,虽然这些仿作的成就都不如《聊斋志异》,但也各有其特色。

这些作品大多数诞生于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乾隆年间的作品主要有沈起凤的《谐铎》、邦额的《夜谭随录》、浩歌子的《莹窗异草》;嘉庆、道光年间主要有冯起凤的《昔柳摭谈》、管世灏的《影谈》等;同治、光绪年间主要有宜鼎的《夜雨秋灯录》,王韬的《遁窟谰言》、《淞隐漫录》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沈起凤的《谐铎》、浩歌子的《莹窗异草》和宜鼎的《夜雨秋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