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考试动机

每个人从就读开始,到步入考场那天为止,始终都在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大目标”而努力。当你心力焦瘁、疲惫不堪的时候,还时常以此大目标作为鼓励自己奋进的动力。可见,在考试复习过程的背后,始终隐藏着这样一个助你前行、催你奋进的原动力,这就是考试动机,也就是你心中的那个“大目标”。考试动机对考试成败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因为复习过程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此动力支配下进行的。动机作用的取向和强弱直接影响整个考试复习进程。因此,考试动机的调节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考试动机作用最强大、影响最深刻呢?

首先,要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是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外部压力下产生考试动机的。来自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激励成为这些考生参加考试的决定因素。这些考生的考试动机并非发自于内心,他们只是被动地承受外来压力,不得已而为之。这种外部动机的作用十分有限,影响也不深刻。外部动机引导下的考生在考前和考试过程中表现出信心不足、动力不强,有的敷衍从事,有的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 都无助于考试的成功。从一定程度上讲,内部动机是由外部动机转化而来的, 但内部动机作用下的考生不单是为了应付外部压力和期待去考试,而是意识到参加考试是对自己知识和才能的一次检验,是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一次挑战。内部动机的作用比较强大,而且不易受各种挫折的影响,持久性强。所以,实现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应成为调节考试动机的首要环节。每个考生在投入考试复习之前都要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而考的问题。是为了向父母交差吗?是随波逐流、无可奈何吗?是为了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吗?要时刻提醒自己,参加考试是实现自身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起点,是踏上人生之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眼下时机已到,机不可失,我们何不在这次难得的挑战面前一展自己的风采呢?

第二,要做到从长计议。这是指考试动机的久暂性而言。长期动机经历

的时间较为长久,动机指向的目标也比较远大,其动力作用不但持久、均衡, 而且不易支援。不过,目前许多考生只是为了急功近利,其考试动机只局限于短时间内起作用。有的在兵临城下时才仓促上阵,有的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这种短时动机引导下的学习和记忆效果十分有限。心理学研究发现,长期动机在记忆容量、保持时间和回忆率等方面都优于短期动机。在短期目标作用下,多数考生觉得时间紧迫,复习没有章法,记忆系统混乱,知识之间缺乏系统联系。给人一种“临阵磨枪”的感觉,如果此枪只“光”不“快”, 则很难斩断记忆系统中的乱麻,无法使你清醒、自信地走进考场。因此,为了提高考试成功率,更好地适应考后的学习与生活,考生不要受短期目的局限,要学会从长计议——培养长期动机,制定长远目标。考试复习要及早动手,而且考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过关,而且还要考虑到升学或就业的需要。

最后,动机水平的调节要遵循适度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强度适中的动机水平最容易使人建立自信、调动潜能,发挥最高水平。动机过强或者过弱,都不容易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考试来临之即,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或考试的相对难度来调节动机水平。既不能将考试目标订得太高,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也不要过分悲观, 低估自己的真实水平。可以通过模拟考试或以往的考题来了解自我,判断考试难度,然后量力而行。一般来讲,如果自我感觉考试难度很大,依自己的实力介于考上与否之间,这时可适当降低你的动机水平,所要达到的考试目标(分数)不要超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必要时可设置一个略低于分数线的假想目标,达到此目标即是自己真实能力的再现。这时你会从容不迫、充满自信地参加考试,因为实现这一假想目标要比达到分数线容易得多。这种心理感觉会帮助你发挥最佳临场状态。考试的结果往往会大大超过假想目标,而且是在当年分数线之上。如果觉得自己的实力足以战胜考试,也就是说,考试的相对难度低,这时可适当提高你的抱负水平,将考试目标订得高一些, 比如可将假想目标订在分数线以上。强烈的考试动机也会使你斗志旺盛并超水平发挥。通过调整考试动机,可使考生获得满意的考试结果。因为只有当考试目标与真实水平相匹配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全部潜能,达到最佳竞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