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考前睡眠

睡眠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里着重谈谈考试复习过程中疲劳战术的弊端以及如何有效地安排睡眠。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 “开夜车”的时间和次数也随之增加。有些同学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复习内容已呈泰山压顶之势,只能靠拚时间来背水一战。有的考生则认为,不晚点睡就不像考试复习的样子,还有的人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无论动机怎样, 行为结果都是一样的,即人为地降低了记忆效果,加剧了情绪紧张,最终会对考试产生不良影响。因为搞疲劳战无异于对自己实行睡眠“剥夺”。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长时间被剥夺睡眠,人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 情绪波动,神经衰弱等现象。这些消极作用都会对考前复习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不睡和少睡不但会使考生难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来迎接考试的挑战,久而久之,还会使考生的情绪变得焦躁不安,脾气暴躁,性格孤僻,体质下降,这对考生的身心健康也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睡眠必须得到保证。那种“开夜车”、“加时赛”的做法尽管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有些成效,但对考试复习这种长时间耗散精力和体力的繁重智力活动来讲,以减少睡眠来换取复习效果绝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不应该提倡。长时期缺乏睡眠不但不会增进复习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我们建议考试复习中的青年朋友,每天要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此外还要安排适当的午睡,睡眠的最佳时间应在 22:30 分-6:30 分;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 以半小时到 1 小时为宜,可安排在 13 点-14 点之间。如果复习进度没有及时完成,可以在短时间内开几次小型“夜车”,但最晚不要超过夜间零点,最长不过 3 天,而且第二天中午一定要安排午睡,否则下午和晚上的复习效果难以保证。

有的考生习惯晚睡晚起,我们将其称这为“学习晚型”,同时将早睡早起的学习习惯称为“学习早型”。通过比较二者的睡眠机制可以发现,学习

早型的复习效果要优于学习晚型。因为早型睡眠由深到浅,入后 3—4 个小时以内进入最大睡眠深度,以后逐渐变浅。晚型睡眠是由浅入深,睡得慢而且睡不实。可见,仅从睡眠效果来看,学习早型就优于学习晚型。另外,由于上课、复习,考试是在白天(尤其是上午)进行,晚型习惯的人不容易很好地适应白天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希望有晚睡习惯的考生及早调整,恢复到自然生活状态下的早睡早起规律,保持正常、合理的生活节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充沛的精力迎接第二天的复习和考试。考试前夕尤其要调整好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