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燕雀湖边的皇宫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了天下后,接受军师刘伯温等人“筑高墙,广积粮,称大王”的建议,打算建都称王。朱元璋在与群雄争霸时,曾选择金陵作为根据地。

金陵地形险要,北有长江天堑,自古为形胜之地。“金陵龙盘虎踞,帝王之都”,三国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及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都曾以此地为都城。1356年,朱元璋攻取金陵后,改称应天府。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在即位诏书中称应天为京师。

然而,此时朱元璋并不满意应天,所以没有正式将应天确立为国都,其原因有三:一是历史上以应天为国都的朝代都气数很短;二是应天偏于东南,不便于控制全国;三是应天位于江左,其城防有隐患,作为国都不是十分理想。

朱元璋派兵攻取汴梁后,有人建议定都汴梁。朱元璋非常重视,亲自前往汴梁进行实地考察。他认为汴梁虽然位置适中,但是无险可守,四面受敌,地形显然还不如南京。不过,朱元璋考虑到汴梁是宋王朝的旧都,当时西北未定,需要将汴梁作为运送粮草和补充兵力的基地,于是采取两京之制,以应天为南京,汴梁为北京。南京的名称便从这个时候开始使用。

1369年8月,朱元璋平定陕西,定都之议再起,主要的候选地集中在长安、洛阳、应天、汴梁、北平几地。大臣们的意见不一,各自引古论今,提出讨论,“或言关中险固,金城天府之国;或言洛阳天地之中,四方朝贡,道里适均,汴梁亦宋之旧都;又或言北平元之宫室完备,就之可省民力”。

朱元璋见众臣意见难以统一,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提出以临濠为中都的想法,称在临濠建都是“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之义也”。于是,朱元璋下令仿照南京规制在临濠营建中都。就这样,在明王朝建国之初就形成了南京应天、北京汴梁和中都临濠并存的情况。

1375年4月,朱元璋巡视中都修建情况后,突然改变了主意,下令停建。此时修建中都已经有6年,宫殿颇具规模。1378年,朱元璋正式下诏,以南京为京师。

关于这个转折,还有一个传说:朱元璋很想把都城建在家乡,但朱元璋又怕那帮为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说他藏有私心,于是朱元璋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办法。

这一天,朱元璋在中都宴请众臣,并商议建都之事。席间,朱元璋说:“昨日我在梦中,向佛祖请教建都之事,佛祖说:站在此处凤凰山顶,向南开弓放箭,一箭之地便是龙虎之地,可建都。”

于是,朱元璋就带着众臣来到了凤凰山顶,张弓搭箭射出一箭,不想射中了栖息在山中的凤凰。这只受伤凤凰带着这支箭,向西南方飞去。朱元璋和众臣就跟随着凤凰而来,一直追到了南京的一个小镇溧水。在城西美人山西麓的一口水井边,找到了这支箭,而那只受伤凤凰却不知去向。

朱元璋一看此地城小人稀,并不适合建都,怎么办?朱元璋知道说出的话是不能更改的。这个时候军师刘伯温说:“此地归南京管辖,南京自古虎踞龙蟠,佛祖所示的龙虎之地,应该是南京才对。”就这样,朱元璋才极不愿意地将都城建在了南京。

据说,朱元璋为都城的风水花了不少精力。金陵城外诸山,都面向城内,有朝拱之意。只是牛首山和太平门外的花山,背对城垣,独无拱卫之意,朱元璋为此怅然不乐。传说他命刑部带着刑具,将牛首山痛打一百棍,又于牛首处凿石数孔,铁索锁转,使之形势向内。又让人在花山肆行采樵,不让有翠微生色。

南京为旧朝古都,已经有颇具规模的宫城。但朱元璋却不肯利用旧朝的宫城,打算另起新宫。他是一个信风水的人,担心旧宫风水差,怕重蹈前朝短命的覆辙。

刘基奉命为新皇宫选址。经刘基勘测,宫城位置宜在钟山“龙头”之前,因此处有“帝王之气”。刘基所选的风水宝地,正是燕雀湖所在地。

燕雀湖因在紫金山南,原来的名字叫前湖。燕雀湖的名称始于南北朝。据说,梁武帝长子萧统谦恭好学,笃信儒佛,尤好文学,深得梁武帝宠爱,被立为太子。

萧统31岁时,游玄武湖不幸失足落水。后来虽然被救了上来,却因此感染了风寒,不治而亡。太子早逝,令梁武帝悲痛万分。下葬时,特意将太子生前的心爱之物琉璃碗和紫玉杯陪葬。琉璃碗为西域进贡之物,在当时极为罕见,被视为稀世珍宝。有个参与了安葬过程的太监见财起意,在某一夜,私自盗掘了萧统墓。太监取得珍宝后,迅速逃跑,到护城河上朱雀航浮桥时,忽然飞来无数燕雀,并一齐扑击太监。其形迹因而被人发现。

梁武帝得知燕雀护陵的事情后,非常惊异,诏令重新整修太子墓。封墓时,又有数万只燕雀衔泥飞来,筑起很大的墓包,并且日夜盘旋绕飞不已,守护着太子墓。由于太子墓在前湖边上,后人便称前湖为“燕雀湖”,又名“太子湖”。

历史上的燕雀湖颇负盛名,周长约30里,面积很大。湖边芦苇丛生,各种水鸟常栖息于此,湖水与钟山相映衬,一派生机勃勃的雄姿秀景。宋朝诗人杨修之曾有诗云:

平湖岸侧见高坟,万土衔来燕雀群。

鉴面无波天一色,此中文藻似储君。

就修建宫殿而言,燕雀湖地势低洼,又距离外城太近,战时易受城外敌军威胁,并非理想的地点。然而,就因为刘基判断此地为“龙头”宝地,美丽幽静的燕雀湖从此消失。为了修建新皇宫,朱元璋调集几十万民工填湖。由于湖广势低,填湖工程十分浩大,需要大量的土石,故南京民间有“迁三山填燕雀”的传说。

燕雀湖大部分被填平后,为了防止地基下沉,又在殿基下打入无数密集的木桩,上盖巨型条石,然后再在上面建造宫殿,并铺盖砖石结构的大型水道。为了使内宫水源澄清,又在遗留的湖底铺以大量雨花石,让湖水穿城墙而入,在内宫屈曲环绕。

尽管采取了种种有效的措施,到了朱元璋晚年,建在燕雀湖上的皇宫还是出现了地基下沉的现象。

[旁注]

刘伯温(1311年~1375年),刘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道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汴梁 开封古称,是在元、明、两宋时期的称呼,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形成较早,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集中体现了古城悠久的历史传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洛阳 古称雒阳、神都,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十三朝古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城市。自古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

凤凰 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汉民族图腾。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太子 指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秦因之。汉天子号皇帝,故其嫡子称皇太子。金、元时,皇帝之庶子亦称太子,如金有四太子兀术。明以后皇帝之嫡子称皇太子,亲王之嫡子称世子。

[阅读链接]

朱元璋曾有意建都北平,认为北平依山凭眺,俯视中原,近接陕中尧、舜、周文之脉,远树控制边外之威,较之金陵更加雄壮。但当时大臣们认为不妥,认为南京是兴王本基,且宫殿已成,何必改图,加上战事还未最后结束,不宜移都。朱元璋只好作罢。

北京处于蒙古高原、东北平原与中原联系的交接点上,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斗争中,军事地位不断上升。从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东北和西北边疆大片土地考虑,建都北京显然比建都南京有利。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