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都城的独特布局

夏王朝最后一位帝王夏桀继位后,不思改革,骄奢自恣,导致国运衰落。但在这一时期,活动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公元前1675年,商部落首领汤以“吊民伐罪”的名义灭掉夏桀,创立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商王朝。

商汤灭夏前后,所居的地方均称为亳。起初,亳地在今河南省浚县、内黄、濮阳一带,后迁至今郑州商城遗址,接近夏都斟鄩,称南亳。灭夏后,在斟鄩附近另建新都,具体位置在今郑州市区一带,称西亳。

郑州商城遗址坐落在郑州商代遗址中部,也就是郑州市区偏东部的郑县旧城及北关一带。城墙始筑于商代中期的二里冈文化期,距今约有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都城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城垣呈长方形,外城城垣呈圆形围绕着内城。其“外圆内方”的城郭布局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商城遗址近似长方形,北城墙长约1690米,西墙长约1870米,南墙和东墙长度均为1700米,周长近7千米。城墙底宽20米左右,顶宽5米多,其高度复原后约10米。以全部的城墙长、宽、高计算,郑州商城约用夯土量为87万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约174万立方米。

城墙周长6960米,有11个缺口,其中,有的可能是城门。城内东北部有宫殿区,宫殿基址多处,其中心有用石板砌筑的人工蓄水设施。城中还有小型房址和水井遗址。城外有居民区、墓地、铸铜遗址及制陶制骨作坊址等。此外,还有两处铜器窖藏,内有杜岭方鼎及圆鼎、提梁卣、牛首尊等,被认为是商王宣的礼器。遗址中还有原始瓷器和刻辞卜骨等。

殷商600多年的政权,当时已无大禹时期百年洪水的威胁,但零星的水旱灾害仍不时发生,加上越来越进步的农耕技术,殷人为了更好的居住环境,有多次迁都的记录: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奄,盘庚自奄迁殷。

盘庚迁殷是商代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从此商王朝结束了屡次迁都的动荡岁月,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大好局面。

从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旧址,就可以清楚看出商王朝建都、筑城的环境标准。

殷墟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是我国历史上被证实的第一个都城,位于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横跨洹河两岸。商代从盘庚到帝辛,在此建都达273年,是我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殷墟宫殿遗址面积为70万平方米,发现宫殿54座,整体分为3组。最北的甲组基址,主要是居住区,靠南的乙组为宗庙区,丙组为祭祀区。符合我国古代社会宫殿建筑格局“前朝后寝,左祖右社”。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殷人在相宅基础之上进行“卜宅”所选的风水宝地。根据历史学家考证,周王朝初期的占卜,大多还沿用着殷商传下的龟占法,主要是以“龟甲”与“兽骨”为主;但到了成康以后,由于取材的方便,才渐渐转为以筮草为主筮占。不论龟占、筮占,都代表当时的社会,民众确实把占卜作为解决生活危机的一种方法。

俯瞰整个殷墟宫殿,就像一幅太极阴阳图的图画。商代人把宫殿宗庙建在了阳极这一块,阳面乃活力之面,表明殷代先民“卜宅”有3点符合我国传统的堪舆术理论:

第一,洹水流经殷墟的入口与出口,其方向自西北蜿蜒流向东南,这是风水方家称道的“水口吉方”。洹河的北段流向与我国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环境一致。因河水是冬暖夏凉,冬季刮西北风多,夏季刮东南风多,这样可利用大自然的风吹动河水之气来调节殷王都城的小气候。

第二,河水流经宫殿区呈现“河曲环抱”状,按照《易经》的说法河曲乃生财之地,风水术认为此地可“聚气留财”。宫殿横跨洹河两岸,原来三面环水,商人在在另外一侧发掘出开有一条大的灰沟,这样就是四面被水环抱,使这个位置成为一块风水宝地,可以抵御外敌的侵略。

第三,殷人所选的“殷墟宫殿区”与今天安阳市的城市选址的地下水文资料相符合。经钻探安阳市的地下水蕴藏呈现宝葫芦形状,十分有趣的是当年的“殷王宫”正好位居“宝葫芦”的中央,为“强富水区”,按照阴阳学的说法,水从西南来,出东北此乃吉地。即使在今天,这里也是人们科学选择城市居住环境的理想之地。

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的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

殷墟宫殿宗庙区位于洹河南岸小屯村、花园庄一带,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

殷墟王陵遗址与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对,是商王的陵地和祭祀场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完整的王陵墓葬群。王陵大墓多为“亚”“中”“甲”字形大墓,这些大墓墓室宏大,形制壮阔。面积最大者达1803平方米,深达15米。墓内椁室、棺木极尽奢华,随葬器物精美,殉人众多,显示出墓主人非凡的尊贵和威严。

殷墟王陵的埋葬制度、分布格局、随葬方式、祭祀礼仪等,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会组织、阶级状况、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代表了我国古代早期王陵建设的最高水平,并为以后我国历代王朝所效仿,逐渐形成我国独具特色的陵寝制度。

洹北商城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长2200米,东西宽2150米。方向北偏东13度。城址的南北中轴线南段,已确认分布有宫殿宗庙建筑群。

这些宫殿宗庙建筑,以黄土、木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其建筑多坐落于厚实高大的夯土台基上,房基置柱础,房架多用木柱支撑,墙用夯土版筑,屋顶覆以茅草,造型庄重肃穆、质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我国宫殿建筑特色,代表了我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先进水平。

[旁注]

王亥 河南商丘人,子姓,又名振,商部落族的第七任首领。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人们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

夏桀 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是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的儿子,在位52年。履癸文武双全,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后被放逐而饿死,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二里冈文化 商代前期重要文化遗址,位于河南郑州市东南部,时代早于殷墟。包括上下文化层,陶器多是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下层的鬲、甗、斝多作卷沿、薄胎、高锥足,饰以细绳纹。以该遗址为代表的同类遗存称二里冈文化。

礼器 我国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商周青铜礼器又泛称彝器。礼器是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的,出土文物有龙山文化大墓中的彩绘龙盘及鼍鼓,良渚文化墓中的玉琮、玉璧等。

祖乙 商朝国王。河亶甲病死后继位,即位后迁都于邢,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朝又兴盛起来。祖乙在位时,曾四次迁都,公元前1525年,祖乙将国都由相迁都于耿;次年,由于河患,再次迁都于邢。最后一次迁到庇。甲骨文中称他为中宗祖乙,和太乙、太甲合称为“三示”。

卜宅 也叫卜居,是古代以占卜的方式选择居住地。“占卜”,在殷商即广为流行,举凡军事、农业、天文、祭祀、择地、建屋等事项,几乎无一不卜,但到了周王朝,这仪式非但没有间断,反而更为流行,甚至周朝政府还设立“太卜”等官员,专职各项占卜事宜,影响民众生活非常深远。

宗庙 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阅读链接]

太甲在四朝元老伊尹的辅政和督促下,前两年的政绩很好,但是从第三年起,他就开始不遵守商汤的法制了,变得暴虐乱德,一味贪图享乐。伊尹百般规劝无效,便只好由自己摄政,将太甲送去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居住,让他自己反省,史称“伊尹放太甲”。

太甲在桐宫3年,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还政于他。重新当政的太甲勤俭爱民、诸侯亲附,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得以安定,太甲被称为守成之主“太宗”。后世政治家更推之为商王朝的“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