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个人与祖国

每个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的,生活的环境有大小之分。同个人命运休戚相关的大环境就是国家,就是个人所属于的祖国。因此,人对社会的态度,在许多情形下就具体化为人对祖国的态度。

有人曾问过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在人生道路上你最珍惜哪一种爱?”肖邦指着装在银杯里的祖国乌黑的泥土深情地说:“爱祖国高于一切。”当他死后,也要求朋友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去,因为他是永远心怀着祖国和人民的。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是这样表示心迹的:“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是人类的共同的感情,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一种表现。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霍去病长吟“匈奴末灭,何以为家”;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都是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名言。

每个中华儿女都关心着祖国的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以炽热的感情为之献身。正是怀着这种感情和责任感,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毅然舍弃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历尽艰辛,从海外回到祖国,履行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

1956 年,脑神经学家张香桐,打算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有人劝他等祖国的条件变好以后再回国,他说:“正因为我们的国家处在困难的时刻, 没有进行科研的条件,才更需要我们去建设实验室,创造条件,开拓新的领

域。”当时,美国是严禁中国科学家回国的,他冒着被扣留,甚至身陷囹圄的危险,丢弃了美国的舒适生活和优厚薪金、全部积蓄和心爱的藏书,趁赴北欧讲学机会,回到了祖国。如果不是出于对祖国母亲深厚的爱,他能这么做吗?如果不是爱祖国的情感作他的坚强后盾,他那冲破重重障碍的勇气又从哪里来呢?像张香桐教授这样不绻恋个人享受,一心想着国家的科学家又何止一个两个?“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异国虽乐,非可爱之邦。他们怀着挚诚的爱国之心,一个个回来了,并用自己的劳动,在故土的废墟上, 清除瓦砾,耕耘播种,“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一个人具有了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尚的情操,金钱、地位,不为所动;贫贱、危难,不因之移。胸怀祖国,心系人民,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陈景润在美国讲学,吃面条,啃面包,将节省下来的四分之三收入上交国家;范曾在日本举办书画义卖展览,他和妻子省吃俭用,不住高级宾馆, 将所得 120 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献给国家,作为建设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的基金。

1985 年,西安音乐学院学生去老山前线慰问演出后,徐良感到“大学生同样有保卫祖国的义务!”他在申请书最后写道:“我没有过高的觉悟,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我只想说一句,我是一个中国人!”年轻的边防将士, 正是怀着“我是一个中国人”的崇高情怀,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保卫着我们这个和平年代。

从以上所有这些爱国者的身上,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具有共同的东西。他们热诚、真挚、无私、无畏、果敢和崇高,令人感到火一般的炽热和水晶般的透明,这是一种多么光彩而令人爱慕的性格特征啊!

在此说一句,唯有一个人的性格中融入了爱国主义的特征,他的性格才是丰满的,他的人生观才不会是狭隘的。也唯其如此,一个有志于成为人才的人,他的所作所为才不会流于空泛,唯有扎根在祖国土壤上的人才,才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