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郑观应

第一节 从买办生涯到投资洋务企业

郑观应,又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晚年自号罗浮偫鹤山人。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十七日(1842 年 7 月 24 日)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郑观应的家境并不富裕,祖父郑鸣岐是一位“不屑以寻章摘句为能”②的普通文人,父亲郑文瑞终身未获科名,长期作乡村塾师。鸦片战争以后,在广州、上海等口岸,买办成了时髦的职业,成为发财致富的捷径。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郑观应的叔父郑廷江、同宗兄郑济东都作了上海外国洋行的买办。

郑观应幼承庭训,攻读四书五经,企图博取功名。但是,16 岁那年应童子试名落孙山后,他“即奉严命,赴沪学贾”①,走上当买办的道路。

初至上海,郑观应先寄居在任新德洋行买办的叔父郑廷江处,边听差, 边习英文。咸丰九年(1859),入英商宝顺洋行作低级雇员,担任管丝楼兼管轮船客载的工作。在公余之暇,他与广东乡友梁纶卿入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开办的英华书馆夜课学习英文。在宝顺期间,他为洋行开辟了江西、福州等处揽载行,还投资加入中外商人合办的公正轮船公司。

同治七年(1868),宝顺洋行停业。郑观应改任和生祥茶栈通事,代两湖、江西、徽州茶客沽茶,兼营荣泰驳船公司。同治十一年(1872)和生祥茶栈停业后,他又当上扬州宝记盐务总理。这时的郑观应不仅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富商,而且是一位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企业经营家了。

同治十二年(1873),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成立。第二年,郑观应被聘任为该公司总理,兼管账房、栈房等事务。他后来回忆道:“该公司所有轮船揽载用人事务,归余与美人晏尔吉商办。”②可见其在该行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郑观应等人的苦心经营,太古轮船公司营业规模不断扩大,盈利丰厚。光绪三年正月(1877 年 2 月),郑观应与太古签订的雇佣合同期满,因公司当局欣赏他的才干,又与他续订了为期五年的合同。

自光绪初年始,郑观应投资于清廷所办的洋务企业,在上海机器织布局、津沪电报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局、山东登、莱、青、莒四府和东北锦州的五金矿等企业中都有他的投资或股份。此外,他还联络同人集股开办造纸公司和开垦公司。

清代的富商通常兼有官僚身份,郑观应也不例外。同治八年(1869), 他在皖营报捐员外郎,次年捐升郎中。光绪四年(1878),他在上海与盛宣怀、经元善等人劝募款项,资赈晋、豫、直、陕灾区难民,受到清廷褒奖, 膺受道员衔。

② 《张文襄公年谱》卷 9,第 206 页。

① 郑观应:《先考荣禄大夫秀峰府君行状》,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 第 1222 页。

② 郑观应:《复考察商务大臣张弼士侍郎》,《郑观应集》下册,第 6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