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遭慈禧太后的惩儆

正当奕势权显赫、“声誉日隆”的时候,慈禧太后突然对他施加打击, 使他从权力的高峰滑了下来。辛酉政变后,奕和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还算融洽。慈禧太后为坐稳自己的宝座,需要奕出力,对他极意笼络,百般优容恩礼。奕主政期间,罗致了文祥、宝鋆等人内膺重任,作为他主持朝政国事的得力助手;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外膺封疆,兴办洋务,镇压农民起义。奕在有分寸地惩办了载垣、端华、肃顺等人的党羽后,继续执行肃顺重用汉人地主知识分子的政策,又将受肃顺排挤打击的部院大臣平反复职,安抚各方,收拾人心,迅速把政局稳定下来。由于奕等人的通力合作, 清廷暂时渡过了难关,出现了所谓“同治中兴”的局面,奕因此博得朝野的一片赞赏。这对慈禧太后揽权是潜在的威胁。在慈禧太后看来,她要保持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必须依仗恭亲王奕以控制、操纵朝政,驾驭群臣, 但同时又害怕他的力量过于强大,危害自己的统治地位。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支配下,她有意识地扶植两派、甚至多派政治势力,使他们互相牵制。所以, 她一面支持奕为首的洋务派,一面又放任顽固派对奕等洋务派的攻击和非难,力图控制和排挤奕,削弱他的权势。这种局面的出现,奕当然是不满的。况且他年轻气盛,踌躇满志,处于矛盾的漩涡之中,仍然是勇于任事和刚愎自用。工于心计的太后对此难以容忍,说他“狂妄自大,跋扈专擅”。于是,慈禧太后与奕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彼此猜忌日深。

同治四年(1865)三月,日讲起居注官蔡寿祺揣摩慈禧太后的意旨,上疏弹劾奕,给奕罗织了“贪墨、骄盈、揽权、徇私”等罪名。慈禧太后决计借此罢黜奕,打掉他的威风。三月初七日(4 月 2 日),慈禧太后召集大学士周祖培、倭仁、吏部尚书朱凤标等,公布一道由她亲笔书写的谕旨, 斥责奕“自议政以来,妄自尊大,诸多狂傲,倚仗爵高权重,目无君上; 看主冲龄,诸多挟制,往往暗使离间”,令其“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职务,不准干预公事”。一纸严诏,笔挟风雷,令人悚然。满朝王公大臣惊诧万分,纷纷要求慈禧太后收回成命,任用奕,而倭仁等人则对慈禧太后的谕旨表示附和。倭仁思想保守,对奕迷恋“洋务”,视洋务为“身心性命之学”的做法一向鄙夷不屑。他在这次政潮中故意从中作梗,借以打击奕。后来,慈禧太后虽难违众论,恢复了奕的职务,但奕议政王的称号从此取消了。经过这次打击,奕在统治集团中的声望无可挽回地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