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亲赴前线指挥作战

云南独立后,迅即组织了讨袁护国军和护国军云南都督府,蔡锷任护国第一军总司令,唐继尧为云南都督。稍后,又组织护国第二军、第三军,分别以李烈钧、唐继尧(兼)为总司令;另组挺进军,以黄毓成为司令。计划第一军出蜀,第二军入桂,第三军留守,挺进军相机行动。1916 年元旦,护国军在昆明誓师,蔡锷会同唐继尧、李烈钧发布誓词:“以告国人,并自申警:一、同人职责,惟在讨袁。天助吾民,幸克有济,举凡建设之事,当让贤能,以明初志。个人权利思想,悉予铲除。一、地无分南北,省无论甲乙, 同此领土,同是国民。惟当量材程功,通力合作,决不参与地域观念,自启分裂。一、倒袁救国,心理大同。但能助我张目,便当引为同志。所有从前党派意见,当然消融,绝无偏倚。一、五大民族,同此共和。袁氏得罪民国, 已成五族公敌。万众一心,更无何种种族界限。”②

蔡锷第一军下辖四个梯团,每梯团各辖两支队,总兵力约 7000 人。时袁世凯调到四川的北洋军,有曹锟第三师、张敬尧第七师、李长泰第八师,加上四川将军陈宧所率伍祥祯、冯玉祥、李炳之 3 个旅,总数不下 3 万人。但护国军士气高昂。面对强敌,蔡锷沉着指挥,周密规划:遣第一梯团长刘云峰率邓泰中、杨蓁两支队为先遣队,出昭通,取叙府(今宜宾),为左翼;派第二、三梯团长赵又新、顾品珍分率董鸿勋、何海清、禄国藩、朱德四支队,经永宁,进泸州,为中路主力;而以第四梯团长戴戡率熊其勋支队,并由殷承献率华封歌支队协助,取道贵州松坎,攻綦江,进规重庆,为右翼。 1915 年 12 月 27 日,刘云峰所部先遣队出昭通向川边移动。1916 年 1

月 14 日,蔡锷亲率赵又新、顾品珍两梯团从昆明出发。1 月 21 日,先遣队攻占叙府,川、黔动摇。1 月 27 日,贵州宣布反袁独立。2 月 2 日,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在纳溪宣布独立,响应护国。随后,蔡锷督中路护国军与刘存厚师会攻泸州,同时加强右翼戴戡等部对綦江方向的攻势。2 月,护国军与敌军在纳溪、棉花坡一带展开激战。2 月 23 日,蔡锷带病亲赴纳溪前线, 直接指挥战斗。2 月 28 日,护国军发起总反攻。战斗激烈艰险,叙府得而复失,纳溪三易其手。由于弹药不继,士卒疲累,乃于 3 月 7 日撤出纳溪,退往永宁大洲驿,“盖将休兵以图再举”①。

蔡锷退驻大洲驿后,将司令部设在永宁河中的一条大船上。部队经过一番休整,士气高涨。适 3 月 15 日,广西宣布独立。于是 3 月 17 日,蔡锷下令分三路大举反攻:中路顾品珍梯团,攻取茶塘子高地;左路何海清支队及刘存厚部,进驻和丰场、牛滚场一带;右路赵又新梯团朱德、金汉鼎两支队, 由白节滩向纳溪推进,扫清长江南岸之敌。护国军连日激战,大获胜利,先后攻占江安、南溪等地,3 月 23 日重新夺回纳溪。随后仍退回原地。经此次战役,北洋军在川精锐损伤殆尽,再也无力组织进攻,被迫与护国军停战议和,川南战事遂成胶着状态。

在护国军的沉重打击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下,袁世凯被迫于 3 月 22 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以“大总统”自居。蔡锷与唐继尧等立即发出通电,

② 《致袁世凯电》(1915 年 12 月 24 日),曾业英编:《蔡松坡集》,第 851 页。

① 《告全国同胞书》(1916 年 1 月)。

不仅不承认袁仍为总统,而且要求对袁进行审判。这时,全国各地反袁斗争形势继续高涨,袁党内部也日益分崩离析。4 月 6 日,广东宣布独立。4 月12 日,浙江宣布独立。5 月 8 日,南方滇、黔、桂、粤等省在广东肇庆成立护国军军务院,推唐继尧为抚军长,蔡锷等为抚军。5 月 9 日,陕西宣布独立,22、29 日,四川、湖南也相继宣布独立。6 月 6 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声中,忧病身亡。以反袁称帝为宗旨的护国战争随之胜利结束。

还在护国战争结束前,蔡锷的病况因军务劳顿,日形加剧。紧张的战事结束后,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他多次请求辞职养病,未获允准。6 月 24 日, 北京政府任命他为益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6 月 28 日,他由永宁出发,经大洲驿、纳溪,于 7 月 1 日到达泸州。7 月 6 日,北京政府复任命他为四川督军兼省长。这时,他的喉病“经德医施治后,肿痛更剧,声音全失,精神萎顿,饮食骤减”。但四川军政各方“并力劝驾赴蓉,接前敌将士及各属绅民函电,亦纷纷请求速西上就任”。于是,他于 7 月 21 日离开泸州,29 日到达成都。

蔡锷到达成都后,带病坚持工作,很希望有所作为。他大刀阔斧地整编在川军队,统一财政收支,并制定军队、官吏奖惩条例。但病势日重,实在无法坚持工作。于是再三电请辞职治病,并保荐罗佩金代理川督,戴戡代理省长兼会办四川军务。8 月 7 日,获准给假两月。8 月 9 日,即离成都东下。8 月 28 日,到达上海。梁启超“会着他,几乎连面目也认识不清楚,喉咙哑到一点声音也没有,医生看着这病是不能救了”①。尽管如此,他还为梁启超的《盾鼻集》作序。然后东渡日本,入九州福冈大学医院治疗。离沪时,黄兴特为送行。不意 10 月 31 日,黄兴竟病逝于上海。他闻耗悲痛欲绝,于病榻作挽联一副云:“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 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1916 年 11 月 8 日凌晨,蔡锷病情严重恶化,自知不起,口授随员,遗电四事:“一、愿我人民、政府协力同心,采有希望之积极政策;二、意见多由争权利,愿为民望者以道德爱国;三、此次在川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督军、戴省长核实呈请恤奖,以昭激劝;四、锷以短命,未克尽力民国, 应行薄葬。”②延至上午四时,不幸逝世。

蔡锷的逝世,引起了举国上下的悲痛。孙中山特撰挽联云:“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① 《护国岩记并铭》(1916 年 6 月),曾业英编:《蔡松坡集》,第 1176 页。

② 《哭黄克强》(1916 年 11 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