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切需要多元智慧——情商的理念
一位心理学家曾在一家幼儿园里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请来一群小孩,并告诉他们:“这里有软糖,你们现在就可以拿一块吃,但如果等我出去办完事回来才吃,就可以得到两块。”说完,他就走了。
有些孩子急不可耐,马上就拿起一块吃掉了。另一些等了几分钟后,也把糖吃了。其余的在那里等了对他们来说显得漫长的 20 分钟,为了抵挡眼前的诱惑,有的唱歌跳舞,有的假装睡觉,一直等到这位心理学家回来。
后来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能够等待 20 分钟的孩子长大后,为了达到目标,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并取得成功。而那些急于把糖吃掉的孩子长大后,不管智商如何,各方面的成就都比前一类低。
1995 年,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新著《情感智慧》中,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论”。他特地举出这个例子,以说明情感智慧的存在及意义。除了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情感智慧还包括自我觉察、自我激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戈尔曼还把“情感智慧”缩略为“情商”。很快,这个与智商对应的词, 通过信息网络在全球流行开来,这正表明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的当今社会,人们对情商的渴求。与之同时,人们也渐渐接受了戈尔曼的初听起来觉得有些偏颇的观点:“一个人的成功,只有 20%靠智商,另外的 80%要靠情商,也就是与人相处和合作的品德与能力。”换句话可以说成:智商只是使人赢得机会,而情商则决定是否能够成功。因为,现代的成功者,已不可能游离在群体之外。
譬如,今天的科学实验已经不像本世纪初那样,仅仅靠一两个人就可以获得重大成果。1995 年,科学家们发现第六个夸克存在的依据时,两个实验组的工作人员加在一起,超过了 800 人。他们都是高智商的人,但这时每个人的智慧只有在和其他人的智慧融为一体时,才有意义。一些充当配角的人, 还必须调整自己的情绪,克服失落感,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那些自视过高,性情孤傲,难以与别人沟通和相处的人,即使才华出众, 智商很高,也往往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难以施展自己的才能,沦为失败者。1997 年暮春时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里,在短短的几周内, 连续发生了两起中国留学生自杀事件。这两人中,一位是电脑博士,另一位是生化博士后,如此优秀的人才走上了绝路,引起了扼腕叹息的人们的思索。知情人说,他们都是单身一人,平日缺少朋友,从不主动与人交谈,又都面临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前者因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后者常与指导教授发生争吵。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留学生中,总有人自认是天之骄子,这些人实际上只会在学校读书,不了解外面的社会。他们以为学习成绩好就会在任何时候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结果一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就感到非常没面子, 甚至觉得没有出路。如果他们在提升自己智商的同时,能够学会驾驭心情, 学会与人相处,增强承受压力的能力,成功本应属于他们。
在人们的心目中,售票员的工作无需多高的智商,而李素丽却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社会广泛赞誉的成功者,她的过人之处就恰在于情商。她说:“用力去做只能达到称职,用心去做才能达到优秀。”乘客赶车时,她不说:“您别着急,我等着您。”而是说:“您别着急,我和全车的乘客都在等着您。”几字之差,换来了车上乘客的支持。一位姑娘把座位让给一位抱小孩的乘客时,这位乘客好像这个座位就该她坐似的,没有丝毫谢意,让座的姑娘有些不高兴。李素丽赶紧走过去,逗着孩子说:“小朋友,阿姨上了一天班这么累,还让座给你,快谢谢阿姨!”小孩的母亲一听,感到失礼了,立即向姑娘道谢,李素丽的一句话,便使姑娘的气消了。
在车厢这个小社会,李素丽用自己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调节乘客的情绪,营造出一个怡人的空间。她对待乘客经常是“你发火,我耐心;你烦躁,我冷静;你粗暴,我礼貌”,得理也让人,这就是她所说的:“让乘客下了台阶,我的服务就上了台阶。”
人事纷纭,在立身处世时,既要保持自己的品性,独立不羁,又要待人以光风霁月般的风范、春风和煦般的宽容与温馨,做到这一点,需要经过一段人生的修炼。这个过程,说难,很多人一辈子也达不到;说容易,只是孔子所说的“忠恕”二字。
有一次,孔子与弟子们坐在一起闲谈时说:“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不过当他见到大部分弟子不解其意时,便离席而去。那些弟子们问曾子,老师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就是忠恕罢了。”忠恕,就是要用如同关切自己一样的心情去体察、关心别人: 自己想树立的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想达到的也帮助别人达到,同时,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能施加给别人。
一个人,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能够赢得别人的好感、信任和尊敬, 成功之路会变得平坦起来。反之,那些恃才傲物,以自我为中心处世的人, 赢得的大都只能是反对票,这无疑是给自己的成功之路增大阻力。
有一回,被称为日本歌舞伎一代大师的勘弥扮演一位长途徒步旅行的老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您草鞋的带子松了。” 他回了一声:“谢谢你呀。”然后立刻蹲下来,系紧了草鞋的带子。当他走进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刚才系紧的带子,又放松了。他原本是试图以草鞋的带子都已松垮,去表现一个长途徒步旅行者的疲惫之态。正巧,那天有位商人到后台参观,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戏演完后,他向勘弥说:“您该当场教训那位门生,他还不懂演戏的真谛。”勘弥回答说: “别人的亲切必须坦率接受。当时我若是骂那个年轻人,会有怎样的结果? 今天,他提醒我的是鞋带松垮的事,可是,有时碰到的就不是这一类的事。例如,我若是披上背后有了大破绽的外褂要出场,他发现了却可能会想成, ‘这大概又是师傅的另一种表达剧情的演技罢’,于是,他就不敢提醒我, 我呢?就这样上了舞台,出了洋相。要教导门生演戏的技能,机会还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要紧的是要以感谢的心去接受对方的亲切。”
从勘弥的故事中,我们懂得,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人生的艺术, 就在于使智商与情商携手共进,迈向生命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