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 年 4 月 23 日生于斯特拉特福镇。莎士比亚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和古代历史、哲学、修辞、诗歌、逻辑等。可能在 1586 年左右到伦敦谋生。到了 1592 年,他已颇具名望,成为一个著名的剧作家了,这一点从当时罗伯特·格林对他那嫉妒的咒骂就可以证明,而且仿用的是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中的句子。“在演员的表皮里面,包藏着虎狼之心”。他开始写剧多是改编旧剧或同其他剧作家合作,稍后才独立创作。他本人是个演员,一直同剧团在一起,是剧团的重要成员。他一生中共写了 37 个剧本。1613 年左右他回到家乡,1616 年逝世。
关于他的戏剧有许多分类方法,悲剧、喜剧、历史剧、浪漫剧、传奇剧等。但他作品中的丰富和深刻却常常超出这种简单的确认。每一部作品都是关于人类激情和心灵的独特之作。研究和阅读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值得的,下面是他的作品名目:
《亨利六世》(中下篇,1590 年),《亨利六世》(上篇,1591 年),
《理查三世》、《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1592),《错误的喜剧》、
《驯悍记》(1593 年),《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1594 年),
《罗密欧与朱丽叶》、《理查二世》(1595 年),《仲夏夜之梦》、《约翰王》(1596 年),《威尼斯商人》(1597 年),《亨利四世》(上篇, 1597 年),《亨利四世》(下篇,1598 年),《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 年),《亨利五世》、《无事生非》(1599 年),《皆大欢喜》、《第十二夜》(1600 年),《尤利乌斯·凯撒》、《哈姆雷特》(1601 年),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1602 年),《终成眷属》(1603 年),《一报还一报》(1603 年),《奥瑟罗》(1604 年),《雅典的泰门》(1605 年),《李尔王》(1606 年),《麦克白》(1606 年),《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1607 年),《科里奥拉努斯》(1607 年),《辛白林》
(1609),《冬天的故事》(1610 年),《暴风雨》(1611 年),《亨利八世》(1612 年)。
他的早期 4 个剧本(《亨利六世》3 部和《理查三世》)具体描写了当时英国近代史,向观众强调了重要的历史及政治观念:就是包括内战
和恐怖,国家统一的必要,真正的君主应具有的品德和责任,合法的、无疑义的王位继承的重要性。他形象地刻画了各种政治力量斗争引起的暴力、流血和恐怖,表现出对和平和秩序的向往,反对背叛和混乱。在一片令人惊骇的战争场面下,亨利六世面对这样的情形讲了一段令人同情的独白,他认为生为帝王是不幸的:
“上帝啊!我宁愿当一个庄稼汉,反倒可以过着幸福的生活。就像我这样,坐在山坡上,雕刻一个精致的日晷,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消逝。分秒累积为时,时累积为日,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一个人就过了一辈子。若是知道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就该把一生的时间好好安排一下; 多少时间用于畜牧,多少时间用于休息,多少时间用于沉思,多少时间用于娱乐。还可以计算一下,母羊怀胎有多少日子,再过多少星期生下小羊,再过几年可以剪羊毛。这样,一分,一时,一日,一月,一年地安安静静度过去,一直活到白发苍苍,然后悄悄钻进坟墓,呀,这样的生活是多么令人神往啊!多么甜蜜!多么美妙!”
这不是田园诗,而是面对灾难的深刻的感慨。剧中还有许多这样具有诗意的、激动人心的情节。而且莎士比亚的创作,在风格、主题和语言上都已经成熟。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他写的,是他最差的剧本,写流血复仇,但也有人类平等的主张。
《约翰王》也是历史题材,却与时事有联系。当时英国人为王位继承和国家命运担心,惶惶不安。《约翰王》在剧中讨论了这个主题,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有十分亲切的意义。
《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是他后 4 部历史剧。理查二世思想不成熟,任性无情,偏听偏信,不能很好地维持贵族间的平衡,被他那办事实际、坚强有力的堂弟取代,自立为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对自己非合法继承的王位心中不安,而且有一个不务正业的太子。后来太子改过自新,成了一个贤明君主、民族英雄,就是亨利五世。在他的历史剧中感情非常充沛,就是对微不足道的人物以及卑鄙人物的也充满怜悯,而且表现极为真实,赞赏的界限分明,表现人物的手法多样,如理查退位后对自己深刻的嘲讽:
“上帝保佑吾王!虽然我不是他,可是我还是要说阿门,也许在上天的心中,还以为他就是我。”
“上帝保佑亨利王!失去王冠的理查这样说;愿他享受无数阳光灿烂的日子。”
后 4 部剧的主题仍然是王位继承,兴亡变易,生动刻画了社会力量各方面的代表以及他们之间的斗争,仍然呼吁和平,贤明的君主,稳定的社会生活。
在《亨利四世》中,莎士比亚塑造了福斯塔夫这个喜剧形象。他随和、机智、幽默,而且贪婪、欺诈,是个精神饱满的恶棍。虽然他贪恋酒色、放荡,甚至抢劫,但总保持一种绝对的愉快和幽默,不断处于可笑的境地,没有任何常规,他的恶行构成一串滑稽的画面。而且,因为他不以善恶为念,是有多种热情,使人可以在这个形象中满足于他的真实、生动和几分机智可爱。所以他很受观众的欢迎。这是莎士比亚描写的一个绝妙的喜剧性格。
《错误的喜剧》主要是认错人的笑话,是他最早的喜剧。他在喜剧中还描写了细腻的爱情,并以舞台上欢欣鼓舞的气氛结束,成为以后喜剧的模范。
《驯悍记》也是喜剧,但并不是单纯的一个男子驯服了他的妻子的故事。女主人公的强悍是因为处在父亲唯利是图,宠爱她狡猾的妹妹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强悍是为了维护尊严,而她最终服从的是男主人公对她的爱情,绝不是真被吓住了。虽然这不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但也能达到一种真实的深度,这种深刻使他所有喜剧都不流于轻浮。
《维洛那二绅士》是他一出不出名的喜剧。其中仆人朗斯对他杂种狗的疼爱写得很精彩。他爱他的狗,据说比那二位绅士对他们所有情妇的爱的总和还要强烈得多。朗斯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第一个“小丑”形象, 十分纯朴幽默。
《爱的徒劳》是一个充满抒情气氛的喜剧。它对 3 个贵族进行了嘲
笑,这 3 位年轻贵族发誓只研究学问,不谈爱情,但一遇见 3 位聪明美丽的小姐便都不能自持了,拜倒在她们的裙下。语言华丽繁复。
《仲夏夜之梦》是他著名的喜剧,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梦一样朦胧的气氛,以及夏天那种成熟、圆满、芬芳的气息。整部剧就是一首浪漫的诗。
《威尼斯商人》的主题已超出了爱情。它的情节有更深的含义。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的友谊深刻、真挚,不仅表现在他拿钱供朋友去求婚, 而且忧郁的安东尼奥是“为了他的缘故才爱这个世界的”,而巴萨尼奥与鲍西娅的爱情在“选匣定亲”的情节中表现得纯洁动人。值得注意的是夏洛克在法庭上的表现,他那段著名的话已经被公认是修辞的杰作, 是对种族偏见的一种控诉。所以他坚持法律上的平等,要安东尼奥的一磅肉,这也是为了他过去和现在的尊严。尽管他残忍、贪婪,他的要求后面深刻的背景还是令人同情。鲍西娅用夏洛克一样的形式主义的手法解释法律击败了他。他丧失了财产和女儿,这样的结局似乎并不令人快乐。但安东尼奥等人充分表现了人性中的“仁慈”,指明在受到即使不公正对待后也要仁慈,因为仁慈是“天上的甘霖”,是不讲条件的。结局是有情人都成眷属,应该算是喜剧。但安东尼奥始终是忧郁的,惩罚夏洛克也没有期待的快乐,反而令人想起他也会伤悲。这是莎士比亚喜剧丰富成熟的表现,因为生活的真实总是这样的。
《温莎的风流娘们儿》是应伊丽莎白女王希望更多地看到福斯塔夫式人物的特殊要求而写的。剧中对妇女之间愉快的友情作了描述,这种主题在当时是新颖的。
《无事生非》中贝特丽丝对希罗的关怀,歌颂了妇女之间的情谊, 而且这种关怀更深刻了。这也是一个轻松的喜剧。
《皆大欢喜》中两个可爱的女主人公热烈忠诚快乐的友情也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并用轻松浪漫的喜剧手法表现出来。说明莎士比亚对心灵的各种激情都有很深刻的观察。
《第十二夜》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最让人开心的喜剧,充满甜美可爱和浪漫热情的感觉。小丑的插科打诨,在愚蠢中也散发出快乐。柔美可爱的薇奥拉诗情浓厚。全剧十分动人。
莎士比亚的喜剧主题是爱情,而爱情在《终成眷属》中就不那么甜
美了。《一报还一报》的结局是快乐的,但忧郁太长,结束得也太仓促。也许是因为莎土比亚越深入探讨人性,越发现只有痛楚是真实深刻的, 欢娱苦短,而且滋味复杂,所以这几部喜剧带有忧郁气氛。
《尤利乌斯·凯撒》是他的一个最完善的罗马历史剧,把社会政治主题提到一个新高度。勃鲁托斯的性格是全剧的关键。对于这个人物, 莎士比亚主要写他的复杂,写他的行动和心理,而没有指出他应该怎样行动(莎士比亚一向不进行道德训诫)。而他参与谋杀凯撒,据说是为了政治自由,而且还只是预想凯撒会威胁政治自由,就杀了他。真是一个可疑的好人,高级政治观念和道德可怕的象征。为了这样一个观念, 能够牺牲最亲密的朋友,最伟大的人物,这虽然比纯粹的阴谋费解,但却是一种纯粹的冷酷。从这一点看来,《尤利乌斯·凯撒》是真正的悲剧。
在《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中,爱情表现为一种放纵的不计后果的激情。安东尼说道:“让罗马融化在台伯河的流水里吧!这是我的生存的空间。生命的光荣存在于一双心心相印的情侣的及时互爱和热烈拥抱之中。”而且以动人的真实写出了克莉奥佩特拉的放浪的、炽热而又颓废的情怀。她在思念安东尼时这样想:“‘也许他在低声微语,找那古老的尼罗河畔的花蛇呢?’他是这样称呼我的。”她用谎言和诡计使他陷入绝望和死亡,但在他死后又这样悲痛地怀念:“他的慷慨是没有冬天的,那是一个收获不尽的半年⋯⋯”。他们的爱情有一种末世情调, 与安东尼的命运和利益是违背的。但爱情的本质就是激情,不能选择方向,毁灭遇到的障碍或被障碍毁灭是它的结果,莎士比亚天才地揭示了这种激情的含义。并欣赏安东尼那种纵情的态度,因为挥洒自己的力量、自我实现是文艺复兴时的生命主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的也是爱情的悲剧。这种悲剧是与环境的冲突引起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分属于两个世仇的家族。但他们的爱情如同一切青春和春天,有青春的冲动、轻率、力量、激情和热切的渴望, 如同春天的种种花朵,它们芬芳、无常。罗密欧和朱丽叶新鲜艳丽如同初开的玫瑰,但一阵风吹过,玫瑰就凋零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死促成了两家的和解,可他们和他们的爱情却牺牲了。剧中的爱情描写格外美好,而它的毁灭也格外令人痛心。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两家彼此的仇怨, 他们不相信有比这个更坚定更伟大的事物,等到他们知道了,一切都太晚了。
《哈姆雷特》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复仇的故事。引人注目的,是哈姆雷特著名的犹疑,他的忧郁,性格的发展,以及就是不能找到一种痛快直率的复仇精神,他试探凶手也剖析自己,发现整个时代都脱节了, 偏要他重新整好,所以他在灵魂里有一种痛苦的煎熬:
要做到高贵,究竟该忍气吞声
来容受狂暴的命运的矢石交攻呢, 还是该挺身反抗无边的苦恼,
扫它个干净?
其实他这种犹疑并不是软弱,他不过是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他的复仇流血丝毫改变不了罪恶的永恒本质,也拯救不了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一切行动都需要一种希望或幻想来激励,不幸的是他已经不能骗自己了。
这种真知灼见战胜了每一个驱使他行动的动机,他对这一切极度厌倦。这是哈姆雷特真正的悲哀。
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作者对爱情和荣誉产生了怀疑。
《科里奥拉努斯》写罗马贵族因为傲慢骄横导致背叛与灭亡。
《奥瑟罗》写一个英雄性格如何使自己的爱毁于嫉妒与阴谋。奥瑟罗企图在爱情中建立自己的幸福,而且认为做到了。在他认为妻子不贞后就经历了从最亲密、最无限的信任,到嫉妒的折磨、疯狂的仇恨这样不可预料的转变。他的天性是高贵、温和、轻信、大方的。但他一旦受了委屈,决不考虑因为悔恨和怜悯而罢休,所以他亲手扼死了无辜的苔丝德蒙娜,导致他这种行为的野蛮和使他成为战斗英雄的是同一种力量,他的灵魂里就有导致自己和幸福毁灭的因素:他不能忍受她看不起他。他习惯于向外界发泄痛苦,这就伤害了他最珍视的一切。也许没有伊阿古那颇具煽动性的挑唆就没有这一切悲惨,但他自己也促成了自己的灾难,这才是莎士比亚悲剧的深刻的、实质的意义。
在《雅典的泰门》中,泰门最初是一个慷慨、崇高的形象,对人充满信任和激情,但他对人的爱却导致了仇恨和死亡,因为后来他认识到世态炎凉,友谊的虚伪,人需要但不回报,更不配得到这种爱,人们真正热爱的是钱,不是情谊。泰门的清醒使他对人类绝望,使他的悲剧行动更深刻也更彻底。此剧中悲哀的沉重几乎是无法承受的。
《李尔王》充满狂风暴雨般的激情。以最大限度的逼真性,表达人生遭遇的某种永恒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像一个寓言。李尔异想天开地用女儿公开表白爱他的办法,把国土分赐给她们,而考狄利娅,他的小女儿,拒绝谄媚。因为真正的爱不是这样表达的。李尔不久自食其果,被她两个女儿驱逐、折磨,经历了种种折磨的苦难,体会到了苦海无边的生活。从以前看不清事物本质,轻信,到认识了这个世界苦涩的真理, 认识了什么是爱和宽恕,在真正需要时,它们是不讲代价的。但是赢得爱必须克服一切与善不协调的东西。李尔对生活那种真实的残酷感到厌弃,就是爱也会在这种残酷中毁灭。但认识真正的爱仍然是积极的,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必要的道路,只是这条路李尔走得太艰难了。他的不幸也如狂风暴雨,清醒和折磨,理解和痛楚是一致的,但这也是人类普遍的处境。
《麦克白》是描写人类激情的另一种——野心。剧中气氛是严峻、悲惨,有强烈的开端和结局。麦克白本来是一个有战功的英雄,但在他那坚强狂热的夫人说服下,尤其是在女巫的蛊惑下,谋杀了慈祥的国王, 他以为“一点点水就能洗清这桩罪恶。”实际上为了维护罪恶成果必须不断作恶,他于是陷入更深的流血和暴力之中,就像他自己所说的“⋯⋯ 我已经是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要不是再涉血前进,那么回头的路也是使人厌倦的。”宿命论和作案一次即可安享成果,诱使他作恶,但他发现他无法控制行动的后果,也无法控制未来。而且野心并非是很自然地从他身上生长出来的,而是在一种沉重的暗示,热切的鼓动下他走向罪恶,所以他饱受折磨,因为从前的国王不是他这种方式能够变成的。他惊异地发现:“从前的时候,一刀下去,当场毙命,事情就可以这样完结了;可是现在他们都会从坟墓中起来⋯⋯。”麦克白的野心与良心在他的灵魂里的冲突到了激烈的程度,而且同时他又与合法的王位继承人
展开战斗,不顾一切地反抗命运,但终是徒劳。也许死亡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但麦克白因为悔恨而生疑虑,因为不能回头而变成的残暴,也是惊人的,在他的统治下:“善良人的生命往往在他们帽上的花朵还没有枯萎以前就化为朝露。”这个剧中的感情比任何莎士比亚的剧作都强烈,所有的冲突都是你死我活的。因为野心是一种最狂暴的激情,它会毁灭自己和别人的一切,毁灭国家的和平和安全。
莎士比亚晚期剧作有一种越来越沉重的忧伤,即使情节是宽恕与和解的。《泰尔亲王佩里克利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的情节都是悲伤别离之后的团聚,感情平缓,从前激烈的一切都渐化为宁静,象征意义与生活意义交织在一起。也许因为莎士比亚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情。这种新的风格的代表作是《暴风雨》。
《暴风雨》中没有极端罪恶,却有不少令人快乐的地方。但剧中始终有一种无法解脱的忧郁,来自对世界的认识。米兰达长期居住在荒岛上,见到人类的反映是:“神啊!这里有多少好看的人!人类是多么美丽!啊!新奇的世界,这是些出色的人物!”而普洛斯彼罗在沧桑之后用一种听天由命,毫无幻想的态度回答她:“对你说是新奇的。”《暴风雨》描述的是幻想世界的美,米兰达的爱情也是人间不能有的令人惊讶的洁净。这个剧也通常被认为是喜剧,因为有宽恕和解。但世事不能尽如人意,成为一种不能化解的忧伤萦绕在剧中。
莎士比亚的风格是伟大绚丽的,所有的人物都不仅仅是一种热情或罪恶的典型,而是具有多种热情,多种恶行,而且还善于把人物性格中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来,有一种明暗交织的光彩,从而构成一种刻骨的真实。而且人物不断发展自己的性格,从环境中形成自己的性格,在激情中冶炼自己的灵魂,如同一切生活,莎士比亚把这一过程逼真地表现出来了,同时暗示着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从而具有永恒的意义。而且, 他使悲伤纯净,使欢愉风雅,使恐怖也有一种魅力,有一种如同世界一般完整的才智,并经常让生活和人在激情的冲击中起伏激荡,使人觉得任何激情都是一个深渊,但又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美。他能狂乱粗野地勾划事件的轮廓,也能细致如一缕呼吸。许多敏锐和微妙,朦胧的境界, 隐秘的激动都能与崇高的热情结合,经常出乎期待给人以不可言喻的感动。他在任何时候也都是一个诗人,把对人生的深刻认识用极优美的方式表现出来,表现在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中。这一切使他的戏剧具有永恒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