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学

文艺复兴在德国走的是宗教道路,人文主义思想传播的直接结果是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当时德国是一个封建统治下落后的农业国,罗马天主教会和封建诸侯对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争取自由,就要从这些枷锁中挣脱出来,才能肯定人生存的价值。

德国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为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作品, 如《蒙昧者书简》以及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论文和对通俗德语的贡献, 托马斯·闵采尔的革命宣传文学,还有反映市民阶级生活意识的市民文学。

  1. 世纪下半叶,人文主义开始在德国传播,到 16 世纪初形成高潮, 约翰·罗伊希林和马尔里希·封·胡滕及伊拉斯摩斯是其中代表。

德塞德留斯·伊拉斯摩斯生于荷兰鹿特丹,以后入籍德国,是一个著名的语言学家,闻名全欧的学者。他翻译过西塞罗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曾在英国、荷兰、瑞士游学,被视为欧洲人文主义运动的领袖。他的代表作是《愚人颂》,揭露宗教界的愚蠢和罪恶,并指出,假如人类不存在愚昧,以及人们不那么轻信,宗教就存在不下去。《愚人颂》激起神学家的愤怒,罗马教皇保罗四世视他的书为禁书,在他逝世后仍判他为异端,他的书也遭到查禁。

伊拉斯摩斯的贡献还在于对古代语言的研究。16 世纪初,他专心研读希腊文《圣经》,1522 年出版了他校注后的希腊文《圣经》。注释是用拉丁文写的,文笔生动流畅,在学术上超过所有译本,为后来马丁·路德翻译《圣经》作了准备工作。

伊拉斯摩斯不仅懂七八种欧洲古代语言和近代语言,对语言学有深刻研究,而且还在哲学、神学、逻辑学、文学、教育学领域颇具造诣, 是个多才多艺、成就卓越的人文主义文学家。他的反教会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约翰·罗伊希林(1455—1522 年)1509—1510 年在海德贝尔格大学担任希腊语和希伯来语教授,也是一个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他抗议科隆大学神学教授焚烧《圣经》以外的希伯来文典籍的行为,科隆的神学家对他展开攻击和迫害,双方开始激烈的论争。论争的主题从典籍渐渐发展为思想自由、科学研究方法、人文主义存在权利的斗争。罗伊希林等人编了一部《蒙昧者书简》,分两部分,于 1515 年、1517 年出版。这些讽刺书简标明,是寄给罗伊希林的论敌、科隆神学家奥特维努斯·格拉齐乌斯的。他们装扮成不学无术的蒙昧者,以经院学者或教士的身份, 用夸张而拙劣的拉丁文,向这位神学家报告在各地看见的事务,表面上

“指控”人文主义者渎神行为,实际上揭露教会的腐败和教士的虚伪。比如,写某个想当教士的人爱上了一位女子,相思成疾,写信向这位神学家求救,因为这位神学家说过他有一本可以博取任何女人欢心的小书。还有如“检举”某学生说圣衣是一块破布,僧侣只能欺骗妇女儿童等。这些书简揭穿了经院神学虚伪的博学,嘲讽他们无知落后的世界观, 从而对整个教会的贪欲进行了攻击。这些讽刺书简有宗教改革的呼声, 在整个 16 世纪都起作用。《蒙昧者书简》上部的主要作者是克罗图斯·鲁比亚努斯,下部的主要作者是乌尔里希·封·胡滕。出版和编纂者是罗伊希林。

乌尔里希·封·胡滕(1488—1523 年),是著名人文主义作家和桂冠诗人,生于富尔达附近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早年在富尔达修道院学习, 1505 年转入科隆大学学习哲学,后来又转到爱尔福特大学。1507—1510 年,他又先后在法兰克福、莱比锡、格赖夫斯瓦尔德、罗斯托克各大学学习,与各地人文主义者来往,因当时人文主义主要在德国各大学传播。1511 年他发表了诗作《致德国诗人》,介绍当时德国最主要的人文学者, 并先后在 1512 年、1515 年、1517 年到意大利学习法律。回国后反对教皇及其对德政策,认为教皇是德国灾难最主要的根源,因而受到教皇通缉。1520 年避居骑士济金根处,并参加了济金根发动的骑士起义,失败后逃亡瑞士。胡滕是第一个响应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他长期反对教会。他是《蒙昧者书简》第二部的作者,揭露经院哲学是伪科学,痛斥教士的堕落,在当时欧洲有很大影响。1521 年他又把自己作品拉丁文的

《对话集》译成德文,作品的内容是控诉罗马教廷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揭露僧侣和封建诸侯的腐败,努力唤起人民的觉醒和斗争。这部作品使他在德国人民中有很大的名声。胡滕一生的思想、作品和行动都是反封建、反教会的,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

德国的人文主义者大多是语言学家,他们一般用研究《圣经》原文的方式来同罗马教会斗争,因为当时教会拥有对《圣经》的解释权,任意解释教义,把《圣经》解释为奴隶法典,以欺骗和压迫人民,而且为了骗取钱财,还到处兜售赎罪券,许诺交钱多的可以进天国。德国人文主义者希望教会能够从善,期望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领袖就是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不仅仅是一个宗教改革家,他多才多艺,他在宗教改革中的讲演词、论文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通过翻译《圣经》为德国语文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语言学家、诗人和音乐家。

马丁·路德(1483—1546 年),生于图林根一农民家庭。1505 年进埃尔富特奥古斯丁修道院学习神学,1512 年成为维滕贝格大学神学博士和解释《圣经》的教授。1517 年 10 月 31 日,路德在威丁堡教堂张贴了

《95 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在农民、城市市民和下层贵族中引起巨大反响,宗教改革由此兴起。路德又多次发表文章论述他的改革主张,而且是以《圣经》为根据。1521 年查理五世在沃尔姆斯召开会议, 劝他改变主张,他说只有用《圣经》上的原文来说服他才行,拒绝改变。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想建立一个独立的德国宗教,唤起民族意识。这是政治斗争,也是文化斗争。他用 13 年时间,用通俗德语翻译了

《圣经》,使人民大众都能了解《圣经》的内容,使罗马教会丧失了单独操纵利用《圣经》的特权,成为平民反对僧侣的工具,使之能援引《圣经》为自己的利益辩护。人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成为德国教会独立的力量。

路德翻译《圣经》对德国语言的贡献极大。他在翻译过程中经常深入民间收集新鲜、生动的语言,并使之纯净、美化,给许多德国语言词汇以新的解释。德文《圣经》的语言,优美流畅,富于文采,令人惊叹, 很快在全德流行,连他的敌人都使用他的语言。他成为统一的书面德语的开拓者,对德国民族语言统一方面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德国的诗歌、文学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统一而优美的书面语言, 文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他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功绩,他的文学著作还有讲演词、布道词和论文等,有代表性的有《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1520 年)、《论一个基督教徒的自由》(1520 年)、《论巴比伦教会被俘》(1520 年)、《论僧侣的誓愿》(1520)、《反对教皇、主教、假僧侣阶级》等。在这些文章中他认为原罪与生俱来,要获得拯救,不在教会,而在信仰,否定教会是解释《圣经》的权威。

路德还写了大量宗教歌曲,如《我们的主是一个坚固的堡垒⋯⋯⋯》、《我们在深重的苦难中向你呼喊》、《我们恳求圣灵》、

《主啊,我们赞美你!》等。这些赞美诗很出色。尼采曾这样评价说: “路德的赞美诗如此深沉、勇敢、充满灵性地奏鸣,洋溢着如此美好温柔的感情,犹如春天临近之际,从茂密的丛林里迸发出来的第一声酒神的召唤。”

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路德的态度趋于保守,不支持胡滕参与的起义,甚至反对托马斯·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

托马斯·闵采尔(约 1490—1525 年),是德国最早的革命宣传文学作家。他以牧师的身份领导了农民战争。他的主要文章有《对诸侯讲道》

(1524 年),号召萨克森的诸侯反对天主教。在他的《公开驳斥不忠实世界的错误信仰》中进一步抨击封建统治者。在《论据充分的辩护词》中宣告与路德决裂。1525 年的《致阿尔斯特德人民书》中,号召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这些文章文字生动,充满热情。

汉斯·萨克斯(1494—1576)是 16 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他生于纽伦堡,父亲是裁缝。小学毕业后随鞋匠学艺。1511 年至 1516 年在南方各地漫游,接触到流行于手工业者中间的工匠歌曲。归来后创建了纽伦堡工匠歌曲学校,推动了工匠歌曲的发展,并且受宗教改革影响成为一名新教徒。1523 年写了著名的长诗《维滕贝格的夜莺》,歌颂马丁·路德, 因此遭到纽伦堡市议会的压制,命令他只许做鞋,不许刊印作品。他从此以市民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歌和戏剧,一直过着宁静的市民生活。

汉斯·萨克斯是德国第一个著名的剧作家。他共创作了约 200 出短剧。一般取材于英雄传说、圣经故事、民间故事书、流行的笑话、希腊罗马作品还有薄伽丘的《十日谈》。他在处理这些题材时带着德国特有的幽默感,极受人民的欢迎。他的最出名和最 成功的著作是戒斋节戏剧,是他为戒斋节举行的城市狂欢而写的小型剧本,采用诗体。内容是嘲讽生活中人们的愚蠢、轻信和迷信,反对教会的宣传。描写的对象有

市民、农民、奴仆、骑士、教士、贵族、流浪汉等。形象生动,语言流利通俗幽默,反映了当时市民的世俗生活。他的创作把中古的宗教戏剧发展为反映世俗生活的讽刺戏剧,是德国戏剧的进步。他的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明显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人。

他的流传最广的戏剧作品是《天堂里的流浪学生》,叙述一位农妇深受宗教影响,以为一个流浪学生是从天堂里来的,便问他是否见过他的前夫,因为她对前夫十分怀恋。此学生为向农妇乞讨,油滑地说见过, 并说她前夫现在很穷,农妇便给他一个金币托他转交前夫。农妇的现任丈夫富农回来得知十分生气,骑马去追,结果马也被人骗走,从沼泽地艰难地跋涉回家,又羞于告诉农妇,只好说马也托学生转交前夫了。农妇十分高兴,告诉他说:“你死后,我也不会亏待你的。”

汉斯·萨克斯的戏剧充满了这种诙谐、生动的教训和写实主义的因素。

汉斯·萨克斯作为一个出色的诗人,留下许多作品,共写了 4000 多

首工匠歌曲,双韵诗歌 1700 多首,世俗和宗教诗歌 73 首。他在 73 岁时, 把这些作品手抄成册,名为《诗全集》。他的诗充满自然、热情的气息, 如下面的《玛格达列娜歌》:

在碧绿的五月里快乐的夏季使我欣喜因为我心上的人儿

那位世间最可爱的女子她最爱这个季节

永远地没有变易

啊,五月,你高贵的五月你把那碧绿的森林

用无数鲜花打扮得 堂皇富丽而喜气盈盈

让我那丰姿绰约的情人在里面彳亍前行

上帝,我愿你赐给我在这碧绿的五月里

一种愉快而健康的生活 还有那温柔而美丽的女子你为我选中的女子

让她给我爱情的宠赐!

在《各歌手》中,风格又是朴素深刻的: 我的朋友,那正是诗人的使命,

留心并且解释他的梦

相信我,人的最真实的幻想是在梦中向他显相:

一切诗学和诗艺 全在于替梦释义。

汉斯·萨克斯在 16 世纪时誉满全德,以后便长期被人遗忘。但他作

品的艺术价值是永存的。歌德对他很推崇,写了《汉斯·萨克斯的文学使命》,给他以崇高的评价。

这一时期德国市民文学极为繁荣,因为新兴市民阶层需要文化生活,同时印刷术的普及又提供了条件。市民文学主要表现为笑话集、民间故事书、工匠歌曲,还有民歌,都是市民们创造的适合表现自己心情的文学形式。

德国民间笑话流行于 16 世纪,成为最受市民欢迎的文学形式之一, 其他的文学形式也经常有笑话点缀。笑话都是取材于市民日常生活和民间广泛流传的作品,一般形式短小,语言十分生动幽默。早期笑话围绕着一个固定人物展开,写他种种可笑之处,如 15 世纪的《阿米斯牧师的故事》以及《关于奈德哈特狐的计谋》等。15 世纪以后,笑话发展为嘲弄愚蠢的行为,讽刺贪婪和自私,还有善意的教诲,形式从两行一韵的诗歌体改为散文。16 世纪著名的民间笑话集有《嬉戏与严肃》(1520 年)、

《车中小书》(1555 年)、《旅行读物》(1557 年)、《圆游会》(1556 年)、《夜间小书》、《休憩小书》(1558 年)等。

  1. 世纪也是德国民歌丰收的时代,收集民歌成为一时风气。德国民歌分抒情民歌和政治民歌两部分。抒情民歌的内容都是自然景物、相思离别、风花雪月。而政治民歌是从前没有过的,主要是反映农民战争失败后的心情。

工匠歌曲是 14—16 世纪流行的一种市民歌曲。最初只有 12 个曲调, 限于宗教内容。15 世纪,汉斯·福尔茨对这种歌曲进行了改革,增加了世俗内容。工匠歌曲主要是城市手工业者的业余爱好。随着城市手工业行会的兴起,建立了“歌曲学校”。他们把自己演唱的诗歌和歌曲记录下来,在“歌曲学校”进行比赛。那些能写词谱曲并在比赛中得到裁判赞许的就称“工匠歌手”。在比赛时,歌手要进行无伴奏独唱,并按工匠歌曲要求歌唱。工匠歌曲形式上继承了中世纪骑士爱情诗,内容则更倾向于中世纪教谕格言诗,主要歌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歌曲学校于 15 世纪已遍及德国南部,其中以沃尔姆斯、斯特拉斯堡、美因茨、奥格斯堡、乌尔姆和纽伦堡最著名。最早的歌集是《科尔马歌集手抄本》。著名的工匠歌手有汉斯·萨克斯、汉斯·福尔茨等。瓦格纳的著名歌剧

《纽伦堡的工匠歌手》,就是表现汉斯·萨克斯作为工匠歌手的生活的。德国民间故事书是在民间笑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当时风行一

时。16 世纪是民间故事书发展的高潮。民间故事书的作者最初是贵族, 后来大部分是手工业者。他们把古代传说及民间趣闻、轶事编成故事, 主要读者是市民阶级。早期作品大部分取材于法国英雄故事、骑士冒险小说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故事,主要有《美丽的美鲁齐纳》(1456 年)、《胡克·沙普勒》(1500 年)、《格里塞尔狄斯》(1471 年), 还有取材于希腊罗马故事的《亚历山大》(1472 年)以及《特洛伊的毁灭》。根据德国宫廷史诗编写的,有《特里斯丹和绮瑟》(1484 年)、

《维加洛伊斯》和《恩斯特公爵》(1610 年)等。用拉丁文写的东方故事,有《所罗门和马科尔夫》(1484 年)、《万劫流浪的犹太人》等。这些故事内容都是重复性的,艺术上缺乏独创性。德国民间故事中最有价值、最著名的是取材于本国的民间故事,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梯尔·欧伦施皮格尔》、《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希尔德市民故事集》、

《狐狸列那的故事》。

《梯尔·欧伦施皮格尔》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大型笑话集,写主人公欧伦施皮格尔如何到城市去谋生,他据说是一个流浪农民,真有其人。他在流浪途中每到一处便有一番恶作剧,嘲弄、欺骗、捉弄教士、酒店老板、律师、手工业行会师傅等,全书共有 95 个故事。他捉弄人的理由是,“谁挨饿受罪,谁就会想出一些计谋来”。他的行为表达了对受压迫的不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表现自己的尊严和统治阶级的无能无知。作品很受欢迎,被译成多国文字,德国许多作家的创作都取材于这部故事书。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还据此写了一部交响乐,题目是《梯尔·欧伦施皮格尔有趣的恶作剧》(1895 年)。

《希尔德市民故事集》产生于阿尔萨斯,1597 年出版,全称为《拉莱故事书,拉莱堡居民罕见的、荒诞的、闻所未闻而且至今未被描写过的故事行为》。1598 年第二版改名为《希尔德市民故事集》。全书 36 章,每章都有标题,全书由许多可笑故事组成,这些可笑故事发生在希尔德小城全体市民身上,嘲讽了他们的自作聪明的行为。手法夸张,但十分新鲜、活泼。最著名的描写是,他们建造了一座市议厅而没有设计窗户,厅里一片漆黑。他们于是严肃认真地在中午用口袋在外面搬运阳光倒在厅里,还有在地里种盐,希望盐会成长等故事。但他们十分可爱, 面对困难都积极想办法,不管这办法是多么可笑。这部作品想象丰富、奇特,很有影响。后来还有以希尔德市民为题材的故事。

《狐狸列那的故事》是写一只狡猾的狐狸列那,是中世纪日耳曼人关于动物故事中的人物,关于它,有许多故事。亨勒克·封·阿尔克玛充实了荷兰的《列那狐传》,于 1498 年用北部方言发表,全书为诗体,

6800 行。列那为非作歹,但凭一番机智总能为自己开脱,且把公狼捉弄陷害得走投无路,而且还能得到狮王的庇护,居然充当国王的顾问。虽然写的是动物思想,却影射人世纠纷,讽刺教会和统治者。列那形象极有趣,书中的故事流传很广而且很久。今天已把它当成了童话。

《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是 16 世纪最著名的民间故事。据说故

事的主人公实有其人,名字叫格奥尔格·查培尔,生于 1480 年,自称魔术师、星相家、算命者,四处漫游。自夸精通点金术,却生活贫困,约死于 1540 年。关于他有许多传说。1587 年法兰克福出版了《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书中内容是否就是他的一生,不得而知了。全书共 69 章。

故事中的浮士德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钻研神学,后来成为医生、星相家和数学家。为了能探索人类的一切奥秘,并享受人间没有的乐趣, 与魔鬼订约。魔鬼答应为他服务 24 年,条件是他放弃对上帝的信仰,而且他死后灵魂归魔鬼所有。签约后,浮士德便在魔鬼的引导下周游世界, 并和魔鬼探讨科学和天堂地狱等问题,而且在魔鬼协助下完成了各种奇迹,还与传说中的古代美女海伦结合,并生了孩子。24 年后,浮士德惨死。本书的主题本是劝诫人们不可不信神而听任魔鬼的引诱,但他描写的对知识的探求,对人间乐趣的享受,正是人们觉得有价值的、有人文主义的内容。于是广为流传,并被译成了多种欧洲语言。而且许多作家都以这个故事为素材进行再创作。英国戏剧家克里斯托弗·马洛写了《浮士德博士一生的悲剧》(1589 年),此后莱辛、克林格、海涅、尼·雷

曼等也写过取材于浮士德故事的作品。歌德的《浮士德》和托马斯·曼的小说《浮士德博士》使浮士德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泽巴斯蒂安·布兰特的《愚人船》,也是当时比较著名的作品。布兰特(1458—1521 年)生于斯特拉斯堡,1487 年为罗马天主教会法学博士,后任斯特拉斯堡市政厅文书。他对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都持冷淡态度。他写了大量宗教、政治、历史诗歌、格言诗和讽刺作品。《愚人船》是一部讽刺小说,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各种愚蠢和弊病。愚人船上有 111 个愚人,性格各异,各自代表愚蠢的一种,比如轻浮、荒淫等。小说出版后很受欢迎,被译成各种文字,而且出现许多模仿作品,于是他就被认为是“愚人文学”的创始人。

德国 16 世纪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民间文学的繁荣,没有产生伟大的作家和作品。

德国 17 世纪经过三十年战争,国家分裂,经济衰落,又阻碍了文学的发展。追求形式的宫廷文学占统治地位。但文学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 主要表现在马丁·奥皮茨的《德国诗论》(1624 年)和格里美豪森的《痴儿历险记》上。

马丁·奥皮茨(1597—1639 年)致力于建立新的诗歌形式。1624 年写《德国诗论》,阐明诗歌的起源、任务,诗人的地位和责任,指出德国诗歌的标准,反对滥用外来词汇,主张纯洁祖国语言。他本人还参加了人文主义学者为纯洁语言而建立的组织“丰收学会”。《德国诗论》是德国第一部有影响的文艺理论著作,对德国 17 世纪诗歌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格里美豪森的《痴儿厉险记》是 17 世纪德国文学中最有价值的作品, 通过痴儿的眼光来揭露士兵的暴行,并与基督教教义进行对比,表现了宗教思想的没落,同时用浪漫手法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