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说

1905 年爱因斯坦在光电效应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光子说。他指出:光

的辐射能并不像电磁波理论所认为的那样连续分布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集中在一些叫做光子的粒子上,光是由大量光子组成的按光速运动的光子 流。每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即

E=hν,

式中的ν是光的频率,比例常数 h=6.63×10-34J·s,叫做普朗克常量。

光子说能很好地解释光电效应。

按照光子说,当光照射在金属板上时,光子就与金属中的电子相互作用,电子是通过吸收光子获得能量而逸出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 就获得能量 hν。如果入射光的频率ν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ν0,那么一个

光子的能量就足以使电子克服金属原子核的引力所需做的功而立即逸出金属表面,因而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不需要能量积累的时间。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子的能量就越大,电子所获得的多余能量就转化成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时的初动能。入射光越强,表示单位时间入射的光子数越多,那么单位时间射出的光电子数也越多,这样光电流就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