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神化——《步辇图》

《步辇图》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幅十分珍贵的作品,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此图用逼真的艺术形象,将唐太宗李世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治国方略体现在了画卷之中,讴歌了初唐时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重大历史事件。

《步辇图》为绢本,设色,纵0.385米,横1.296米。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汉藏和亲与创作《步辇图》

唐代初期,大唐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下,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改革,空前繁荣,史称“贞观之治”。与此同时,地处后来的西藏的吐蕃第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在平定叛乱后,开创了历史上统一的吐蕃王朝。

在唐代文化的影响下,松赞干布对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进行了改革,从而促进了吐蕃社会开始向封建制过渡。

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者向大唐王朝求婚,但未能如愿以偿。但是松赞干布并不敢信,于是在638年的时候,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带这琉璃宝等宝物入唐求婚。同时,他还带领20万军队猛攻唐代的松州,就是后来的四川松潘,想以此向唐代朝廷来施加压力,以便他们可以答应自己的求婚,但无奈的是这次猛攻,最终还是被唐军给击退了。

到了这个时候,松赞干布才开始认识到必须要诚心与大唐王朝和好才是上策,于是他在641年的会后,重新派遣大相,相当于唐代宰相的禄东赞作为使节,携带大量黄金珍宝等贵重礼品去长安谢罪的同时,并再次提出了与大唐通婚的请求。

唐太宗李世民见吐蕃主动派来使节来向自己请和修好,特别高兴,很亲切地接见了禄东赞。但是由于当时大唐王朝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所以,在禄东赞来到大唐想唐太宗求婚的同时,竟有5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王朝求亲,这令唐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唐太宗想出了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那就是请5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在当时,唐太宗命人出了5道难题,但在入唐的几个使节中,只有机智的禄东赞巧妙地解答了唐太宗出的5个难题,在众多王朝的使节中脱颖而出。

唐太宗非常高兴,而且他也意识到吐蕃对唐代西部边境安宁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就答应了吐蕃的请求,决定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

吐蕃使节禄东赞则因从容对答唐太宗的难题,而且语言得体,博得了唐太宗的欢心和赏识。因此,唐太宗不但允许禄东赞迎接文成公主入藏,还给他加封了官职,并把琅琊长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嫁给了他。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的人们沸腾了。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准备用最为隆重的礼节来迎接文成公主入藏。而松赞干布,也决定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

同时,松赞干布也以能娶上大唐公主为荣,他怕文成公主来到这里住不惯,害怕公主想家,就派人按照唐代的建筑风格,很贴心为文成公主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后来的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入藏时,不仅带去了大批的丝织品和典籍,而且还带去了许多树木、果蔬的种子,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西藏高原,促进了藏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吐蕃也派送了大批的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诗书,长安的妇女们也一度风行吐蕃人将脸涂红的风俗,称之为“吐蕃妆”。

此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团结,以及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人们的敬仰,后来的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内一直奉祀着他俩的塑像。

据说,唐太宗对大唐与吐蕃和亲后的民族和谐局面深为赞叹,为了标榜其辉煌文治,于是打算找一个画家将其接见吐蕃使节禄东赞的情况描绘下来。而在他的大臣中,恰好就有一人,他就是唐代的大画家兼工程学家,名叫阎立本,贞观年间时任主爵郎中。

阎立本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其兄阎立德也擅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立本秉承其家学,他尤其善长于书画。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后来,阎立本因官至右丞相,有“右相驰誉丹青”之说。

阎立本绘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台阁等,他尤其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

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笔法圆劲,气韵生动,能从画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作品备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

同时,阎立本还擅长政治题材,他的许多创作活动都与唐代初期政治事件有密切关系。他曾受命为唐太宗画《太宗真容》、《秦府十八学士》和《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他图绘的唐太宗李世民及众臣,形象逼真传神,是当时名作,都超过了南北朝和隋的水平,因而被誉为“丹青神化”而为“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他的《历代帝王图卷》,共包含了13个帝王的肖像。他力求描绘出带有特征性的细节以表现一定性格的一定精神状态,例如曹丕的锐敏的挑衅式的目光,显出十分精悍,有咄咄逼人的神气。陈叔宝两眼无神,软弱松弛。杨坚头部微颔,眼光向上平视,具有一种深沉有计谋的神情。

阎立本在画《历代帝王图》卷时,他根据过去史书的记载,反复研读,成功地刻画了帝王们的个人性格。

阎立本人物画的突出特色,首先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政治意义。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当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侧重描绘著名历史人物,用以警示后人,弘扬治国安邦之大业。而且阎立本是从拥护统一,赞美稳固的政权的立场出发描写这些帝王,而这一立场正好符合唐代初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要求。

阎立本的绘画写生本领,逼真传神。因此,唐太宗对其信服程度非同一般,“异国来朝,诏立本画外国图”,“尝诏立本写太宗御容”。在汉藏和亲这件事上,据说阎立本作为受宠之臣,曾亲眼目睹了这次历史性会见。

当唐太宗传诏阎立本时,他很快凭直观感受和记忆就绘制了《步辇图》卷。

[旁注]

贞观之治 指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

松赞干布(617年~650年),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任赞普,是实际上吐蕃王朝的立国之君。在位期间平定吐蕃内乱,极大扩张了吐蕃王朝的版图,使吐蕃成为青藏高原的强国。确立了吐蕃的政治、文化、军事、经济、法律等制度,从唐代和天竺引入佛教、从唐代引入科学技术以及历法。

禄东赞(?~667年),即噶尔·东赞。汉文史籍中以禄东赞、论东赞、大论东赞的名字出现,但以禄东赞一名为汉族人民所熟知。吐蕃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曾担任过大论之职。根据史籍记载,禄东赞为人“明毅严重”,当政期间在建立吐蕃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多有建树。

吐蕃 7世纪至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吐蕃史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的扩大,推动了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又实现了文化上的整合。吐蕃时代,族群的认同感加强,藏族得到了壮大。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唐代皇室远枝,任城王李道宗之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妾。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文成公主对吐蕃贡献良多。

主爵 古代官名。掌封爵等事。秦的亲爱官有主爵中尉。汉景帝改名为主爵都尉,掌有关列侯事。公元前104年,将列侯事移属大鸿胪,改都尉为右扶风,变成京师地区三地方行署长官之一。

丹青 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也泛指绘画艺术。

《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全卷共画有自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画像,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

[阅读链接]

按照传统习惯,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虽说样子十分难看又不舒服,但因是传统习俗,谁也没有提出异议,大多数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

文成公主到吐蕃后,仔细了解和揣摩了这种习惯,认为这样做毫无道理,又有碍卫生,实在是一项鄙俗的陋习,因此她婉转地向松赞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赞干布听了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废除这项习俗。

最开始一些念旧的吐蕃人很不习惯,但慢慢地都觉得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乐意接受了,他们甚至还十分感激文成公主为他们破除了陈规。生活安定下来后,文成公主带来的汉族乐师们开始卖力地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最流行的音乐,音乐舒缓优美,使松赞干布大有如闻仙音的感觉,使汉族的音乐渐渐传遍了吐蕃的领地,流进了吐蕃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