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经济学

心理经济学,以消费者和企业经济行为的决策过程以及影响这些决策过程的心理因素为研究对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这门新学科,把经济过程看做是人的经济行为表现,而一定的经济行为都是一定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态度、意愿和期待等等的表现。

心理经济学认为,对未来经济形势期望是消费者采取经济行为的强有力的决定因素,期望不仅引起经济行为,而且通常早于消费者实际支出的变化, 消费者意愿的变化比收入的变化迅速得多,也突然得多。实际收入的增加并不导致消费者对生活水平的满足,却往往引起更高的目标,这些目标会不断地被调整而发生变化。心理经济学还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不是不可知和捉摸不定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认识和掌握消费者、企业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变化规律,就可能对未来经济形势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所以,心理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消费者、企业家以及政治决策者在不同条件下,各种类型的人物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从而认识和预示在特定情况和时间内将发生的经济过程。

心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实例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可靠的方法是抽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