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心理学

联想心理学主张以联想过程来解释记忆、思维、学习的基本原则乃至人类的全部心理现象。早期联想心理学者认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和相互更替不是杂乱无章的,它遵循着与物理世界相类似的规律。如谟就指出,观念的联想是物理世界中万有引力定律在心理世界的对应物,是心灵的普遍原则。哈特莱等进而用联想解释情感和动作的形成过程,并寻找联想的生理学根据。早期联想心理学者提出了联想的 4 个基本定律。接近律、对比律、相似

律和关系律;即从两事物的接近、相反、相似、种属或因果等关系,说明对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忆。为了说明一事物与两个以上的其他事物的某种方式相联系的联想过程,布朗提出了著名的“次级联想律”。主要内容有:

考察对象的时间愈久,回忆到的可能性就愈大;

原初的情感愈强烈,思想系列内容的相应部分也联系得愈牢固;

事物的联系重复出现的次数愈多,频率愈高,就愈易引起相应的联想; 事件发生的时间愈近,被回忆到的机会就愈多;

具有不同个性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会引起不同的回忆。如同样看一幅墨迹图,有人联想为柔美的蝴蝶,有人则联想到霸道的螃蟹。19 世纪末,出现了以实验资料为理论根据的现代联想心理学。它的代表作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于 1885 年发表的《论记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