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月亮上的秋千——想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同学们可能见过这样一幅图画: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在快乐地荡秋千。秋千的两端挂在弯弯的月亮上,月亮上面还有一个小天使在为荡秋千的女孩奏出优美的乐曲,和着那一起一落的秋千,多么美妙,又是多么动人的情景啊!秋千荡在月球上,你想象过吗?这是上海小朋友胡小舟在幼儿园时, 老师讲 2000 年后的中国将是什么样子的,并出了《天上运动会》的绘画题, 他就画了这幅水墨画,获得了国际儿童画奖。胡小舟具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

想象,每个人都有。在繁星闪烁的夏夜,当老人们讲起“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时,谁都会展开那想象的翅膀,飞向令人神往的月宫。听过《西游记》的故事,齐天大圣孙悟空那入地狱、闹天宫,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神奇形象,又怎会不使你遐思万千?想象是我们的好伙伴,它使人们的思想插上翅膀,奔向那更加美好的未来。

  1. 什么是想象

心理学家给想象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想象就是指人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又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之分。

再造想象指的是人们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形象的过程。比如,文艺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和自然景色让作家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阅读这些作品时,读者往往各自运用自己所积累的感性经验和知识,再造出相应的形象。例如,当我们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时,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美丽图景:蓝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微风吹拂着茂密的牧草,不时显露出草原深处的牛羊。这一对草原牧区景色的想象,就是再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则是指不依赖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可贵品质,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工作都需要想象。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通过想象)我们达到了更高的水平,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见到了原先在视野之外的东西。”

  1. 想象的作用

文学艺术的创作需要想象,科学研究也离不开想象。正如列宁所说:“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在科学研究中,只注重实事求是,不讲创造性想象,这就等于在探索中丢掉了照明的火炬,很可能会在黑暗中徘徊许久而寸步不前。

从托勒密至哥白尼的 1400 多年间,天文学界一直被“地心说”所统治。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与人们看到的现象相符合,又几乎完全与当时的观测数据相符。哥白尼用当时仅有的简陋工具,观察天象 30 多年,虽

然发现“地心说”与观察数据有些偏差,但并没有获得什么具有决定意义的新材料。但哥白尼的卓越之处在于他能超越已有的感觉经验,作出了大胆的想象。他想:也许能够找出这些图形的一种更合理的排列,使每一个明显的偏差都可以从中推出来,根据这种排列,每个天体都在围绕它合适的中心均匀的移动着。他勇敢地用想象构思出新的宇宙结构体系。后来,他在《天体运行论》中,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了他所幻想的宏伟天象:“在所有这些行星中间,太阳傲然坐镇,高踞于王位之上,统治着围绕膝下的子女一样的行星。”哥白尼正是举着想象这只火炬,引导他自己以及后来的科学家们冲出“地心说”的死胡同,向着日心说的大道迈进。

想象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同样具有巨大的魅力,你不妨听听下面这个简单的小故事:

据说,有一个人想向欧阳修学诗。有一次,恰好在路上遇到了欧阳修, 于是他马上拜欧阳修为师,并大吐倾慕之意。当时,正是冬季,万木凋零。这个人就想与欧阳修以“枯”为题来作诗。他先吟了两句:

远望一棵树,两个大丫杈。

欧阳修随即续道:

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

同样是对枯树的观察描述,两者的意境却相去甚远。前者平淡无奇,而欧阳修却以想象之力作出了化腐朽为神奇的绝句。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 是想象赋予文学以强大的生命力。

就是连孩子也是需要想象的。有的孩子是最富于想象和幻想的。比如, 他们在玩“扮家家”游戏时,将各种小棍、木片或玩具当做现实家庭中的各种用具,是想象使他们玩得津津有味。再如,我国的小亚妮,1980 年 5 月 2

日是她的 5 岁生日。这一天,在她家里举行了一次精彩的绘画表演,还不足

1 米高的小亚妮,花了 4 个小时,创作了一幅珍奇画。画面上有山有水,苍劲的树木纵横交错,枝丫上的野果色彩丰富。更妙的是那一群群猴子,有采果子的。有嬉戏的,有握手的,有在树枝上睡觉的,也有爬树寻找果子的, 还有在洞里捉虫子的⋯⋯数一数,竟有 40 只猴子,个个各具形态,只只色彩鲜明,活蹦乱跳,呼之欲出。整个画面非常富有情趣!参观者无不惊讶地望着这个刚满 5 岁的幼儿,无不为她小脑袋那丰富的想象力而赞叹。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这样描述想象:“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因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意锻炼和培养想象的品质,那么,如何提高

想象力呢?

  1. 想象力的影响因素

尽早培养想象能力 “荡秋千”的作者胡小舟那丰富的想象力,与其父亲的启迪是分不开的。胡小舟的父亲在他还不到两周岁时,就利用一种 64 块的彩色积木来对他进行刺激,开启他的智慧。这些红、蓝、绿、橙、黄等色彩的积木,一面写有英文字母,另一面画着如狮、狗、猫等与英文字母相应的动物及衣、帽、物等日常用品。小舟的父亲先让他看积木画面,再翻过来看字母,并要他注意看积木颜色,进行辨认游戏,这样反覆进行,小舟幼小的脑海里逐渐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不到半个月,64 块彩色积木字画,小舟

都能一一分辨出来。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小舟的记忆能力,并且激发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小舟幼时和父母同居一室,父亲早晨总爱听知识杂谈广播。广播中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知识的有趣讲解,慢慢吸引了小舟,当时的他似懂非懂,却津津有味地听了起来,并逐渐对科学有了兴趣,甚至对奥秘无穷的大自然“想入非非”。

小舟每天都被父亲骑自行车送到幼儿园去。在路上,车轮不停,小舟的嘴巴也总是问个不停。他父亲就针对小舟提出的问题,用形象的比喻来回答。比如,有一次小舟问起血是什么,父亲想了想说:“血管像马路,红血球像行人,白血球就像警察叔叔,血小板就如岗亭。”正是这生动的启迪,培养了小舟那驰骋宇宙的想象力。

广见博识是产生想象的重要条件 在创造性活动中,想象与一个人是否有广博的知识相联系。因为创造想象需要原料,没有相应的知识形象储备, 有关的新形象是创造不出来的。想象的火花,迸发自丰富的知识“矿藏”。鲁迅在谈到他的创作经验时说:“人物的模特也是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 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在山西,是一个拼凑成的角色。”所以,我们知识面越宽,储量越丰富,产生想象的可能性就越大。纵观所有有成就者, 无一不是如饥似渴勤奋学习的人,也都是知识渊博的巨人。总之,没有知识的人,要想有丰富的想象是十分困难的。

一定的创造动机动机是人一切行为的推动力,创造性想象也不例外,只有具备一定创造性需要及动机的人,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想象。

例如,上海和田路小学学生方黎,发明了“多篮圈篮球架”,颇受社会欢迎,已成批投入生产。当问起她是如何想起要进行这种发明时,她说:“去年冬季一天,我们班上体育课,内容是做投篮练习。篮架只有一个,我们排着队,一个接一个地轮流投篮,当时天很冷,加上北风吹着,而投一次篮要等好长时间。”正是这种学习生活中的要求成为小方黎的创造动机,使她展开创造想象,终于取得了成功。

想象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 想象是重要的,想象是新颖的,想象也是奇妙的,但它总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传说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非常喜欢吹牛的方士,远近闻名,四周无人不晓。一天,有个人故意当着众人的面出方士的洋相,于是,他问起方士高寿多少,只见这个方士又借机大吹大擂起来。他说:“记得我在小时候去看过伏羲画八卦,而且吓得差点瘫死过去,幸亏伏羲用草药救活了我。后来天崩地裂,天柱折断,天往西北倒,地下的南面积水数丈深,我幸亏在中间, 没有被天砸倒,也没有被大洪水淹死,所以到现在还安然无恙。后来在女娲补天的时候,我还去帮忙递过小砖块和小石子呢!还有,大禹治水经过我家门口时,我曾经用酒慰劳过他;姜太公钓鱼,经常去喂我的黄鹤;穆天子在瑶池请西王母时,我坐在首席上,由于多喝了几杯,因此就醉倒起不来了, 又幸亏两个俏丫头扶我回家,后来我一直醉着,到现在也没有清醒过来,记不清现在是哪一年了,所以也说不清现在是多少岁。”好一个吹牛的方士! 根本不存在的事买,居然被他说得活灵活现。他实质上就是运用了想象。

乍看起来,想象的内容似乎是“超现实”的,其实,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吹牛方士虽然没有亲自看过“状羲画八卦”,也根本没有帮助过“女娲”,没有看过“姜太公钓鱼”⋯⋯但是在方士的头脑中“人画画”、

“房子倒塌”、“涨大水”、“砌砖补墙”、“人用鱼钩钓鱼”、“在宴席上喝酒”等形象是有的,是他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过的。再如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也只是将人与动物形象的某些部分粘合在一起。所以,不管想象看起来多么离奇,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对原有感性形象在思维参与下加工改造的结果。

总而言之,想象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于想象,我们不仅可以驰骋于无垠的现实世界,也可以奔腾于神奇的幻想境地;不仅可以回首年代很远的过去,还可以展望引人入胜的未来。可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文学艺术,便没有创造发明,便没有科学预见。愿你在客观现实的空气里,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创造活动中飞得更高,也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