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竹锁桥边卖酒家——形象思维的构图

形情交融,像意贯通。

宋朝时,有一家画院曾用“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来考应试的画师。画师们看着这个画题,都凝神静思、浮想联翩,在他们的脑海里呈现出

了千姿百态的形象:那青翠的竹林,似乎还听到了林中那清脆悦耳的鸟鸣; 故乡的石桥也清晰可辨,桥边各种买卖人的叫卖声和着桥下的流水声,真像身临其境,使人倍感亲切⋯⋯他们每个人都会想起各色各样的有关竹、桥、酒店等的形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空间关系。在头脑中经过了一番认真地比较、取舍、重新组合等思维之后,他们每个人构思出了一幅画面,于是,他们纷纷拿起毛笔,将他们各自头脑中已经成形的画面,画在宣纸上了。

他们到底是怎样画的呢?

大部分画师都是首先把酒店画在了宣纸的中央,然后再在酒店的周围陪衬上竹林、河、桥等景物。唯独当时的大画家李唐,别出心裁,他没有正面取酒店,而是把“竹锁”之意推上了画面:一座小桥,桥边是茂密的竹林, 竹林高处挑着一面旗子,旗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酒”字。由于李唐把酒家“锁” 在竹林深处的画意表现得淋漓尽至,结果他得了第一名。

从上面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师们是在经过了一番思维之后才动笔作画的。画师们所使用的这种思维方法就叫做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一种通过形象来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形式。我们知道,在人的大脑中, 贮藏着平常积累的各种各样的表象,形象思维就是有意识地对这些表象加工处理以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当然,这种加工处理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像清代郑板桥的《题画竹》所写的那样:“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 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此,磨砚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这段话的意思是,通过感觉和知觉所形成的“眼中之竹”,在经过了初步的加工处理后,就形成了“胸中之竹”。这时的胸中之竹已不是“眼中之竹”的简单模仿,而是渗透了画家的创作意图。“胸中之竹”在进一步地加工处理后,才会变成“手中之竹”,跃然纸上。由此可见,形象思维包括一系列的复杂的加工制作过程,唯其如此,它才成为文学艺术家把握现实世界本质的一种重要武器。当然,形象思维能力并非为艺术家们所独有,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人们也在频繁地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形象思维活动。不同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有高低之分的。例如,在上面的故事中,大部分画师都没能把“竹锁桥边卖酒家”的意境画出来,而李唐却能匠心独运, 结果得了第一名。形象思维能力并非天生的,文学艺术家之所以善于进行形象思维,是与他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体验以及对形象思维技巧的刻苦学习和训练分不开的。

大家也许看过《水浒传》中“武松打虎”这一段,醉意未消的武松与猛虎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可是,你知道施耐庵是如何写成这一情节的吗?

俗话说:“老虎屁股摸不得!”不用说见过人与老虎搏斗的场面,就是有人见了老虎,也得退避三舍。所以施耐庵在构思“武松打虎”这一情节时, 就不知从何处着手了。他几次提笔都未能如愿,偶而写下几行也味同嚼蜡。

有一天,正当他紧锁眉头,一筹莫展之际,突然听到屋外有狗狂叫的声音, 他就放下笔,想走出去看个究竟。当他来到街上时,只见一个醉汉正在同一条恶狗搏斗。施耐庵心头一动,认为这是有助于构思的好机会,就认真地观看起来。但见那个醉汉跳来跳去,左闪右躲,猛地一下抓住了狗的颈皮,然后往上一提,举起铁锤般的拳头,对准狗头,狠狠地捶打了一顿,然后往地上一扔,恶狗就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不能动弹了。

施耐庵看完了醉汉与狗搏斗的场面,非常惊喜,连忙跑进屋里写了起来。为了写得更加生动逼真,他就想亲自演习一番来体验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于是,他搬了一条长凳子放在屋子中央,把它看成是“老虎”,然后,他一只手按住凳子,模仿醉汉打狗的姿势,跳来跳去,并挥动拳头去击凳子,他的妻子见后,迷惑不解,还以为丈夫疯了呢?

就是这样,施耐庵还不满意。为了更逼真地刻画英雄打虎的惊人壮举, 他竟不顾个人安危,跑进深山,爬上大树,如痴如醉地观看老虎与其他野兽搏斗的场景。正是通过这样细心观察、体验和刻苦的训练,武松打虎的情节才能被刻画得如此扣人心弦,施耐庵也由此成为形象思维的大师。

形象思维是借助形象来思维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整个形象思维过程中, 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生动感人的具体形象。所以,形象性是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画家心中要有视觉形象,才能描绘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音乐家心中要有听觉形象,才能创作出感人悦耳的乐章⋯⋯离开了形象,形象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想象性也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特征,因为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下面这个传说也许能帮助你理解这一点。

韩信在投奔刘邦之后,并没有得到刘邦的信任,韩信愤然离去,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韩信被追回来之后,刘邦还是心存疑虑,就想试探一下韩信的智谋。他拿出一块五寸见方的布帛,对韩信说:“给你一天的功夫,你在这上面能画多少兵,我就让你带多少兵!”站在一旁的萧何见此情景,急得暗暗叫苦。可是,韩信却一反常态,毫不迟疑地接过布就离开了。次日,韩信就把画好的布帛交给了刘邦。布帛上无一兵一卒,只是画了一座城楼,有一匹战马刚从城门口露出头来,还有一面帅旗斜出城门,刘邦看后,大吃一惊,他从这幅画里似乎看到城楼后面的千军万马。韩信通过这一富有想象性的画,赢得了刘邦的赏识。韩信这才挂帅出征,为汉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形象思维还有另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这就是情感性。文学艺术家在创造典型形象的过程中,往往把自己的强烈感情渗透在里面。例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月夜思乡的意境中,诗人即景抒情,情寓景中,使月夜之形与思乡

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再如巴尔扎克在写到高老头之死时,竟哀痛至极, 呼叫着“高老头死了”的悲叹声昏厥过去。巴金也曾写道:“我在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我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的心灵激动的一切。”由此可见, 形象思维与情感是分不开的。

对形象加工处理的方式是种类繁多的。下面我们仅选择其中几种加以介绍。

通过比较,可以从不同的形象中,选出有特征的形象。宋人阮阅所著《诗话总龟》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朝诗人贾岛倒骑着毛驴去京师赶考,在路上边行边比划着构思诗句。路上的行人见了都莫名其妙。当时韩愈做京兆尹,正带着车马随从在街上行进。贾岛考虑得入了迷,没注意到前面来了大队人马,就撞过了韩愈的仪仗队,一连过了三节,还在比比划划。韩愈的随从把贾岛抓住,推到了韩愈的面前。于是,贾岛就向韩愈禀报了他冲闯仪仗的缘由。

原来,贾岛骑着毛驴想起了两句诗: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和: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他反覆思考、比较,但还是拿不准到底用哪一句。由于他只顾琢磨,竟忘了回避。韩愈不但没有责备贾岛,而且也被这两句诗吸引住了,他思考比较了很久,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因为这样就可以做到诗的意境有动有静,并且由于‘敲’使晚景的宁静显得更静。”韩愈还邀请贾岛去府上做客,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这就是文学史上有名的“推敲”故事。“推敲”也就被赋予了新的含意,作为一个新词,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用语之中。通过合成,也可以将许多孤立的形象综合在一个画面上,从而产生新的

意境。例如《天净沙·秋思》这首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就包括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十几个景物。如果孤立地去看他们,并无多大的意义。可是,如果把它们合成为一个整体,就像词中所描绘的那样,那就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除了使用抽象思维以外,也经常使用形象思维。 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实验中发现了电子,从而认识到原子里面包含着电子。可是原子和电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原子到底有什么样的结构呢?汤姆孙借助形象思维,构思出了一种西瓜瓤式的原子模型:西瓜瓤象征着原子内均匀分布的正电荷,西瓜子象征带负电荷的电子。后来,汤姆孙的学生、英籍澳大利亚科学家卢瑟福,又构想了一种类似于太阳系的行星模型:原子的原子核坐镇中心,电子就像各个行星一样,各自围绕着原子核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转。行星模型成了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征程上的一个里

程碑。

1=12

1+3=22

1+3+5=32

在数学这一通常被人们认为是高度抽象的领域中,形象思维也随处可见。因为形象思维能使解题过程变得具体直观和容易理解。比如从上面图形中,我们可以归纳出:

1+3+5+⋯⋯(2n-1)=n2 我们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已知直角三角形 ABC,作它的外接圆,再以两直角边为直径分别作两个半圆。问:两个月牙形的面积之和比三角形 ABC 的面积大?还是小?

如果运用形象思维,我们就可以得到下面的面积关系式: 根据圆的面积公式,上式的右端变为:

1 [π c 2 1 b 2 1 a 2

2 ( 2) ] − 2 [π( 2 ) ] − 2 [π( 2 ) ]

1 2 2 2

即: 8 π(c − b − a )

由于△ABC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有 c2=b2+a2。

也就是说两个月牙形的面积之和与△ABC'的面积一样大。如果不用形象思维的方法,那么,这道题是不容易被证明的。若你不信,可以试试看!

在平面几何中,勾股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古今中外,许多数学家、物理学家,甚至画家、国家总统都在寻找它的证明方法。现在,关心勾股定理的证法已经达到 400 多种。在这众多的证法中,大部分都是人们运用形象思维得到的。

大约 1600 年以前,我国的数学家赵君卿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证法。他作了两个相等的正方形,边长都是 a+b,因而面积都是(a+b)2。在每个正方形中,都可以作四个相等直角三角形,它们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 a 和 b,斜边是 c。如果把这些三角形都剪去,那么,左图剩下的是 a2+b2,右图剩下的是c2。因而有 a2+b2=c2。

100 年前,美国总统伽菲尔德还得出了一个证法。他画了一个面积为 S 的直角梯形,并将它划分为三个直角三角形。根据梯形面积等于三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就可以得出:

a2+b2=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