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台建五塔的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位于古都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的真觉寺内。因为它的建造形式是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称“五塔寺塔”,是我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真觉寺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清朝因避雍正帝胤禛的讳,改名为大正觉寺。20世纪初,真觉寺被毁。金刚宝座塔建于1473年,是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的形式而建造的。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的建筑形式渊源于印度的佛陀伽耶大塔,但是,它和印度金刚宝座塔相比较,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印度的佛陀伽耶大塔的金刚宝座比较矮小,坐落在上面的五座塔中,中间的一座塔的塔身特别高大,而周围的四座塔的塔身却显得很矮小。
而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却在印度佛陀伽耶大塔的造型基础上,根据我国的传统建筑特点,进行了发展。
金刚宝座塔的整体规模比印度的佛陀伽耶大塔的规模小,但塔的金刚宝座部分却加高了,宝座上的五座塔在高度上相差不大,只是中间的一座塔稍微高了一些,使五座塔的大小比例协调了。
这五座塔都是采用了唐代密檐式石塔的造型风格,并在塔台的出入口处,建筑了一座可遮风避雨的罩亭,使罩亭与五座塔自然的融为一体,不但没有破坏整座金刚宝座塔的建筑艺术风格,反而使它更具神韵,更加富有我国古建筑的特色。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是我国古代建筑吸收外来建筑文化的杰作,是北京奇特的古代建筑之一。
真觉寺塔内部用砖砌成,外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塔的下部是一层略呈长方形的须弥座式的石台基,台基外周刻有梵文和佛像、法器等纹饰,台基上面是金刚宝座的座身,座身分为五层,每层都建有挑出的石制短檐,檐头刻出筒瓦、勾头、滴水及椽子,短檐之下周匝全是佛龛。
每个佛龛内都雕有一尊坐佛,佛龛之间用雕有花瓶纹饰的石柱相隔,柱头并雕出斗拱以承托短檐。宝座的南北两面正中各开券门一座,直通塔室。
拱门券面上刻有金翅鸟、狮、象、孔雀、飞羊等图饰。南面券门上嵌有“敕建金刚宝座、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铭刻的石匾额。
从南面券门进入塔室,中心有一方形塔柱,柱四面各有佛龛一座,龛内原有的佛像已经不存在。在塔室的东西两侧,各有44级石阶梯,盘旋而上,通向宝座顶上的罩亭内。
罩亭是琉璃砖仿木结构,亭的南北也各开一座券门,通向宝座顶部的台面,台面四周都有石护栏围绕。
玻璃罩亭北面是五座密檐式小石塔。小塔呈方形,中间一塔较高,有13层檐,顶部是铜制的覆钵式塔形的刹,传说印度高僧带来的五尊金佛就藏在这座塔中。
四周的小塔较中央的塔身稍低,檐11层,塔刹为石制。五座小塔的雕刻也集中在塔檐下的须弥座和第一层塔身上,纹饰如同宝座。唯有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一双佛足,表示佛的足迹走遍天下。
整座寺塔分为塔座和五塔两部分。塔下部为长方形砖砌拱券结构塔座,这就是金刚宝座。宝座南北长18米多,东西宽15多,高7米多,总高17米,分为6层,最下一层为须弥座,逐层由下而上往内收进半米。
每层塔的四壁都挑短檐,共五层,短檐下四周均雕有密集排列的佛龛,每个佛龛内刻有一尊坐佛。塔座的南北正中有一券门,正门上有“敕建金刚宝座塔”的匾额。
塔的内部是回廊式塔室,内有44级石阶,盘旋而上通往顶部平台。中塔的正南有一座下方上圆两层檐的琉璃罩亭,里面就是阶梯的出口,罩亭顶上有一皇家寺院的标志“蟠龙藻井”。
宝座顶上的平台建有分别为四小一大共五座石塔。用青石砌成方形密檐式小塔,都是由上千块凿刻好的石块拼装筑成。中央大塔13层,高约8米,四角小塔各11层,高约7米,五塔所象征的佛称“五方佛”,五塔下面都有须弥座,檐下四周刻有佛龛及佛像,相传五尊金刚界金佛分别埋在五座石塔下。
五塔四周绕以石栏杆。五座塔的顶上也都有小型覆钵式塔刹,由仰连、相轮、华盖、宝珠等组成,中间大塔的塔刹是铜制,其他四座小塔的塔刹是石质。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的塔座上遍饰雕刻,内容多数都是以佛教题材为主。
金刚宝座塔建在了一座四方形的石台上。宝座为四方形,最下面是圭脚,在圭脚的上面是一层大型须弥座。在须弥座的束腰处,雕刻有四大天王、降龙、伏虎罗汉、狮子、象、马、孔雀及大鹏金翅鸟,还雕有法轮、降魔金刚宝杵、瓶、牌和佛教八宝等高浮雕图案。其中的狮、象、马、孔雀及大鹏金翅鸟,分别是五佛的坐骑。
据说,狮子是大日如来的坐骑,大象是阿閦佛的坐骑,孔雀是弥勒佛的坐骑,马是宝生佛的坐骑,而大鹏金翅鸟是不空成就佛的坐骑。
金刚宝座塔须弥座束腰的上枋和下枋的平面上,用浮雕法雕刻着梵文和藏文,内容是八思巴在1263年,致忽必烈汗的一首新年祝辞,名为“吉祥海祝辞”。
祝辞是梵文和藏文两种文字,上下并行,用诗的格律写成,每句有9个字,也有7个字的,总共44句。祝辞从南面正门的右侧,开始向东绕塔座一周,直到正门的左侧为止。主要是将佛、法、僧三宝比作吉祥海,认为世间一切吉祥均出自于佛教三宝。
这首祝辞在明代曾进行了部分改动。在塔座上雕刻这首祝辞,是为了祝福明朝社稷及皇帝万世吉祥如意。这首祝辞的藏文雕刻,是北京现存唯一的藏文浮雕石刻,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在须弥座的上、下枋上,雕刻着仰莲纹。在须弥座上是座身部分,每面均用短檐分为五层佛龛,在每层中又隔成许多小佛龛,在佛龛中浮雕坐式的佛像,佛像的表情安详,但双手的姿势却不相同,在金刚宝座的四面共有浮雕佛像384尊。
金刚宝座塔上采用了我国古朴的“减地平及”的雕刻方法,即凸起的主题雕刻面与凹进去的“地”都是一平的。然后,用尖刀在凸起的主题面上雕刻出精细而流畅的线条,使得主题形象更加生动,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雕刻布局采用了传统的对称表现手法,使主要内容突出,并且具有古雅不俗的艺术效果。
在塔室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拱券式通道并设有石阶盘旋而上。由于通道很窄,所以,只能供一人上下。在石阶的出口处是一座圆顶方檐的罩亭。
罩亭的顶和檐都是用黄色和深绿色的琉璃瓦盖成。在罩亭里面的顶上,有一个蟠龙藻井,暗示着这里在古代曾是皇家寺院。
在这五座塔的下面,均建有须弥座,在须弥座的束腰中,均刻有高浮雕的狮子、象、孔雀和马的形象。每面须弥座中间都用金刚宝杵隔成三部分,中间部分的中心位置立有三块福牌,在福牌两旁各立有一对狮子,它们均为卧式,并举起一支前臂,好像是在振臂高呼“皇帝万寿无疆”。
在两边的部分中各有一只大象,它们显得特别温顺,静静地卧在旁边。在须弥座的上枋和下枋上,刻有明代风格的莲花瓣。在中间塔南面须弥座的正中位置,刻有一双凸雕佛足,足心向外,下面托以盛开的莲花,周围供有佛教八宝和卷草图案。
为什么在塔上雕刻佛足,据说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佛祖释迦牟尼在病逝前曾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给世间众生留下遗言。后来,他的弟子就在释迦牟尼站过的地方,雕刻成佛足的形状,并寓意为佛足到此,以示纪念。
另一种解释是,释迦牟尼逝世后,在将要火化时,因弟子迦叶还没赶到,火无法点燃。后来,等到迦叶赶到以后,佛从棺中显出双足后,大火方才燃起,为了记载此事,后人便在塔上刻双足。
据《帝京景物略》记载:
中塔刻两足迹,他迹陷大廓摹耳,此隆起,纹螺相抵蹲,是由趾著迹涌,步著莲生。
这双凸雕的佛足在北京寺院中仅此一处,其他地方的佛足都是凹刻。我国石刻博物馆的碑林中,就有一通碑上有线雕的佛足迹,足迹下也有关于佛足的文献记载。
在须弥座上是塔身部分,在第一层塔身与须弥座的相连处,刻有一圈俯莲花瓣儿。第一层塔身比较高大,在塔身中间每面开有一个拱券式佛龛,在龛中雕有趺坐式佛像,并在两旁各雕有一尊立式菩萨像,他们双手合十,神态安详,守护在佛的身旁。
在菩萨像旁边各雕有一棵图案式的娑罗树,树上结满了果实,寓意佛已经修成正果。
在第一层塔身上是层层密檐,塔檐部分是用白色石料仿照木结构的塔檐雕刻而成,并且雕刻得特别逼真。
在塔檐之间的每层塔身上,均浮雕有许多趺坐式佛像,五座塔身上共雕有佛像1000多尊,金刚宝座塔真可以称得上是座千佛塔了。在塔檐的四个角上,各悬挂着一只四方形富有蒙藏风格的铜铃。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建筑金刚宝座及塔身上遍饰雕刻,整座金刚宝座塔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大型雕刻艺术品。
它是我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雕刻艺术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式塔,是我国明代建筑艺术和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古代中外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旁注]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作为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亭:也称凉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建筑物,也指建筑简陋的房子。亭是我国的传统建筑,一般为开敞性结构,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
梵文:是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名称,不仅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的经典语言。梵文佛典起初是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故又称“贝叶经”。
琉璃:也称瑠璃,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制品。色彩美轮美奂,品质晶莹剔透,是佛教“七宝”之一、“中国五大名器”之首。
拱券结构:拱券是一种建筑结构,简称拱,或券,又称券洞、法圈、法券,外形为圆弧状。它除了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作用。其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
匾额:是我国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
四大天王:原本是佛教中四位护法天神的合称,俗称“四大金刚”,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伏虎罗汉 在我国佛教领域,最高佛道的如来佛祖座下有十八罗汉。而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即弥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
仰莲纹:是元代青花瓷器重要标志之一,总体外形是几何化了的莲花瓣,以文武线勾勒出来。在绝大多数元代青花器物的根部都有仰莲纹装饰。不同的器物的仰莲纹的花纹有所不同。
宝杵:一种瓷器的装饰纹样,将佛教礼器或法器造型的双头杵交叉成十字形,又称十字杵。十字杵用于瓷器纹饰最早见于元代青花碗内,盛行于明代中期。
佛教八宝:八吉祥,又称佛教八宝,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种物象。由八种识智描绘成八种图案纹饰作为佛教艺术的装饰。八吉祥简称轮、螺、伞、盖、花、罐、鱼、长。
卷草图案:我国传统图案之一,多取自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形状,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通称卷草纹。因盛行于唐代,又叫唐草纹。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能自觉又觉他的有情,还有开士、高士、大士等意思。原是释迦牟尼没成佛时称号,后泛指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
正果:佛教用语证果,修道有所证悟,称为证果。是指佛教徒修行成功,学佛证得之果,与佛教以外某类人的盲修瞎炼所得的结果有正邪之分,因而称为正果。
雍正(1678年~1735年)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满族,是清代第五位皇帝,年号雍正。雍正在位时期,实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起了关键性作用。
蟠龙 是指我国民间传说中蛰伏在地而没有升天的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都称蟠龙。
如来 释迦牟尼。成佛后的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在佛教中记载,农历的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日。
迦叶 迦叶摩,梵文中“摩诃”解释为“大”,故又名“大迦叶”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是饮光的意思。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头陀第一”、“上行第一”等称号。是禅宗第一代祖师。
[阅读链接]
金刚宝座塔原来是印度伽耶城尼连禅河畔释迦牟尼佛得道成佛处的纪念塔,称为“佛陀伽耶大塔”。塔座四角各建一幢小方形塔,拱卫中间的一座高大锥形塔。
五个塔代表五方佛,正中大塔代表大日如来,四周四幢依顺时针代表阿閦如来、宝生如来、弥陀如来和不空如来。金刚宝座塔是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的形式而建立的。
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几座这类塔中,北京有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和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其中年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应数真觉寺金刚宝座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