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沧桑的古塔数度重建

北宋年间,苏州知州魏庠奏改虎丘山寺为“云岩禅寺”,由律宗改奉禅宗,虎丘塔的塔名也改为“云岩寺塔”。后来人们又将“云岩禅寺”更名为“虎阜禅寺”,但人们仍习惯称为“虎丘寺”,把云岩寺塔称为“虎丘塔”。

到了1034年,宋真宗赵恒御书300卷副本藏于虎丘寺中。为此,1037年寺院又在虎丘寺特建御书阁。1044年,又把禅寺改为十方住持,此后,这里经常是禅僧挂锡的地方。

南宋绍兴初年,高僧绍隆来到虎丘讲经,一时众僧云集,声名大振,于是形成禅宗临济宗的一个派别“虎丘派”。绍隆法师名重宇内,声闻海外,法席鼎盛。东南大丛林被称为五山十刹,虎丘就是其中的一处。

1136年,绍隆法师在虎丘寺圆寂坐化。虎丘曾经有一所隆祖塔院,日本使者来到我国苏州时,必定先要朝拜隆祖塔,可见虎丘影响之大。

虎丘是个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的风景名胜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曾凿山引水,并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为秀美。宋代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诚为憾事。”

北宋著名的书学理论家朱长文在《虎丘山有三绝》中写道:

望山之形,不越岗陵,而登之者,风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近邻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续,万景都会,四边穹窿,北垣海虞,震泽沧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剑池泓淳,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

朱长文所提的剑池是历代上至朝廷、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寻踪觅宝的地方。人们向往的不只是剑池的景观,更因为传说中剑池埋藏的无尽宝藏。但是,无论谁去寻宝,始终没有寻到宝藏的踪影。这一切引起了一个人的密切关注,他就是宋代大诗人王禹偁。

剑池到底是天然而成还是由人工斧凿而成,这里是否真的埋有吴王阖闾的尸身,在一系列寻宝失败之后,人们不禁对剑池产生了种种疑问。

为着搞清剑池的真实情况,宋代大名士朱长文曾经到虎丘进行实地考察。他在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断言,剑池完全是天造地设的,它是大自然的产物,根本不是人力造就的,古代关于剑池的传说纯是无稽之谈,剑池根本没什么神秘可言。

秦始皇和楚霸王等人之所以屡次寻宝失败,那是因为他们误听传说受骗上当。剑池不过是古代人在这里铸造宝剑时淬火的地方。剑池的谜题似乎被解开了。

虎丘塔另一处神秘的景观是白莲池和点头石,这里还有一个生公讲经的传说。

生公是我国晋代的著名高僧,名叫竺道生。当时他主要阐述涅槃经,宣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等佛教观点。但是,他的学说被旧学不容,遭到北方士大夫的排挤,将他贬出了京城。

于是,生公到处云游来到虎丘,在这里讲经。丘上有一巨石,当时听他讲经的人很多。有1000多个人就围坐在这块巨石上,上书“千人坐”,是后来明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胡缵宗所书。

因为生公的学术观点同样也遭到南方士大夫的排挤,于是他们将这些听经人全部赶走不准再来听经了,但是生公并不灰心,对着听经人留下的块块垫坐石讲经。

他讲了三天三夜,口干舌燥,当他讲到一切恶人皆能成佛时,其中有一块石头突然之间向他微微点头示意,意思仿佛是说我懂了,这块石头就是白莲池中的点头石。

传说,当时正值严冬,但池中的白莲花却竞相开放了,池水也盈满了,所以有“生来池水满,生去池水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白莲花开”的说法。

在宋代,在虎丘山上创建的还有应梦观音殿、转轮大藏殿、水陆堂、陈公楼双井桥、千顷云阁、和靖书院等。

北宋天圣年间,湖州臧逵臧宁兄弟侍奉双亲十年如一日。臧逵积劳成疾,家中十分贫困。臧逵洁斋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到了晚上,他就梦见有一个穿白衣的人用针刺他的双耳,早上醒来,身上的病痛马上好了。

臧逵擅长绘画,臧宁擅长精刻,俩人发愿雕塑一尊观音像,但他们不清楚观世音具体的模样。有一天,臧逵又梦见了白衣仙人,醒来连忙回忆梦中的形象。

他描绘的观世音大士容貌清秀,慈祥可亲,体态健美,神态庄重,令人肃然起敬。当时,人们看了无不称好,称为应梦观音,传为佳话。

臧逵画应梦观音图和臧宁刻石观音像这一举动,惊动了当时朝野上下,佛门诸宗。

1073年,官、佛、民各界一致在佛教名山虎丘的第三泉南、千人石西侧开辟一块地方建起了石观音殿。

1074年9月,石观音殿竣工,开光之日,人潮如涌。极其珍贵的是,上自宰相、尚书,下至知府、知县,公卿大夫曾公亮、胡宗愈、沈括等92人,每人书《普门品》一行,每个人都写下自己的官职、姓名,刻在石壁上,希望永远流传后世,成为当时一大盛事。史称“熙宁经刻”。

1388至1334年间,云岩寺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建,塔的维修也第一次见于史料记载,现存的二山门,断梁殿就是当时修建的。同时修缮和改建的还有大佛殿、千佛阁、三大士殿、平远堂、小吴轩、花雨亭等建筑,并铸造巨钟一口,开通2000多米环山溪。

元代末年,群雄并起,到了1356年,张士诚占领平江,就是今天的苏州割据称王。为了保卫城池,张士诚选中水陆要冲的虎丘驻军布防,在开通浚环山溪的同时,沿溪修筑了一座环山城,将名胜之所变成了戒备森严的军事要害。一时间“山上楼台山下城,朱旗夹道少人行。”,但是虎丘土城在军事上并没有发挥作用。

1366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征讨张士诚,围攻孤城平江长达10个月。相传徐达的攻城指挥部就设在虎丘,而常遇春也在虎丘屯兵,与张士诚军在山塘至阊门南北濠一带展开了激战。

据明代《虎丘山志》记载,常遇春打败盘踞虎丘的张士诚,虎丘寺把应梦观音图和铜香炉献给常遇春,常遇春并不接受,命令手下去拿虎丘画。

这幅画后来被常州的范某得到。范某开始并不知道画是虎丘山的东西,他母亲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女子说:“送我回去。”

他母亲问:“送到哪里?”

女子回答说:“虎丘。”

范某母亲看见画像上有“虎丘”的字样,便嘱咐儿子把画送回虎丘。

在范某运画的船路过浒墅的时候,画又被贼偷去。后来,有人买了此画,在睡觉时也梦见女子说:“我家在虎丘,送我回去吧。”

买画的人也把画送回来虎丘。

虽然是民间传说,却可看出当时人们对虎丘的重视和向往。

明代是虎丘塔历史上的多事之秋,曾经三次发生火灾,毁而复建。第一次是1394年,寺僧不小心酿成火灾,虎丘寺被焚毁,火势蔓延到浮屠塔。约1403年虎丘塔被重修,建大佛殿、文殊阁。1417至1419年又增建妙庄严阁、千佛阁、大悲阁、转轮大藏殿、天王殿、旃林选佛场等。

虎丘寺第二次发生火灾是在1433年。当时火势蔓延到寺院僧舍,附近的浮屠塔也备受牵连,比上一次火灾更为严重。巡抚侍郎周忱、知府况锺闻知云岩寺住持南邱立志复兴,带头把俸禄捐助给寺院,苏州的官民纷纷捐助财物。

从1437至1453年的15年间,先后修复宝塔、重建大佛殿,而后构建敕赐藏经阁庋藏敕赐《藏经》、三大士殿、伽蓝殿、香积堂、海泉亭等。嘉靖万历和天启年间,在知府胡瓒宗等倡议和赞助下,又陆续修建了万佛阁、西方殿、伽蓝殿,天王殿。千手观音殿、大悲阁、转轮大藏殿、千佛阁、悟石轩、和靖祠、五贤祠、申公祠、仰苏楼等,并再次修缮虎丘塔。

但是,时隔不久,1629年,虎丘寺第三次失火,大雄宝殿、万佛阁、方丈楼观,一夜之间毁于大炎。1638至1640年,巡抚张国维捐俸重建大雄宝殿、千佛阁,并修塔。据考证,虎丘塔的第七层就是当时改建的。

[旁注]

赵恒:宋真宗,宋朝第三位皇帝,名赵恒,宋太宗第三子,997年继位,1022年崩,在位25年。澶渊之盟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挂锡:禅林用语,与“挂搭”同义,又称留锡,就是悬挂锡杖之意。挂锡一语,现特指禅僧来到修行道场之后住宿。后来,担任一寺的住持,也称挂锡。

曾公亮: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思想家。字明仲,号乐正,汉族人。曾公亮与丁度编撰的《武经总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胡宗愈 字完夫,江苏常州人,宿从子。举进士甲科。元祐中官至礼部尚书,迁吏部。擅长书法,曾经在成都西楼重刻汉石经。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科学家、改革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晚年撰写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1368年,在南京称帝后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徐达:我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曾任职左相国,大将军、中书右丞相,后来被封魏国公,追封中山王。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数次打败对手,军中的人称他为常十万。任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死后追封为开平王。

浮屠塔:梵文音译词。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梵文传入我国后,隋唐时期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藏经:搜集佛教所有的经律论三藏,以及历代后贤的著作,聚集在一处,叫做“藏经”。藏经原是收藏经典,如寺院、道观专设藏经楼,储藏经文典籍。引申为书籍名称,如《大藏经》、《中藏经》。

胡缵宗(1480~1560年),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亦号鸟鼠山人。明陕西省天水人。22岁时于西安乡试中举,1508年考中进士,殿试策对拟一甲,后因故抑置三甲第一名,特授一甲传胪、翰林院检讨。著有《鸟鼠山人集》等著作多种,大部分被收入《明史·艺文志》与清《四库全书》,是明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与书法家。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元代末年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小名九四,出身盐贩,汉族人,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友谅最桀,士诚最富”之说。

[阅读链接]

臧逵和臧宁兄弟俩从湖州来到苏州后,就立即召集群众开始立观音像,前后历时10年。

百姓知道兄弟二人的孝心后,纷纷慷慨解囊,以资捐助。臧逵又在洞庭西山找到了一方太湖美石。这块石头像玉般莹润,又能发出金一般的声音,极不寻常。

臧宁便着手按照臧逵画的图像用心琢雕起来。每当他遇到细微之处感到困难不得其解时,晚上总能梦见心得,就像有人教授一样。经过臧逵10年的精雕细刻,石观音像终于完成,整个石像栩栩如生,人们无不称赞。